分享

《文化安顺》古迹过往 游镇宁双明洞 2022年第29期(总747期)

 文化安顺 2022-03-22


游镇宁双明洞

柴其斌

昨天到白水河村参加小姑父葬礼,吊孝之馀,与妻访镇宁双明洞。
车从白水河村出发,沿453县道盘折东行,不远即达安庄坡村。胡翯《镇宁县志》载:“安庄坡,在城西南二十里,滇黔公路盘绕其下。此山因安庄卫而得名,昔亦视为军事重地,上之背面曾设塘,置兵守望,曰塘上坡。”县道路碑虽在,但其实已经改油路多年,弯道取直,有的与贵黄公路重合,早已非复沈福馨老师所画的当年的模样。

安庄坡盘山口路 沈福馨 作
镇宁县旧属安庄卫,今县城仿古建安庄卫城,似乎卫治所在地在今镇宁县城,但没有作专门考证,不敢确定。安庄坡坐落在半山腰,顺公路曲折上,爬完坡再东下数里,方达镇宁县城,则称村落为“安庄”,似乎也不错;但今时尚经过白马村、黑石头等村落,以一村落独霸“安庄”之名,似乎也不妥。不过吾乡关岭县安笼箐东南尚有“安庄哨”,徐霞客崇祯十一年经过时尚见“安普封疆”石牌坊,足见明时该地为水西安氏地盘。
双明洞之名,读徐霞客《游记》得知。前年曾与妻寻访,导航至黑石头寨内,却觅不着。问土人,有说观音洞的,有以为火牛洞的,到寨后山上乱走,知为误导。去年文杰兄等访得,有朋友圈微信图片为证,上月与同学去镇宁,拟寻访,电话问道文杰兄,语焉不详,只得作罢。昨日至黑石头村,电话问住居村内的族弟,说在万祥酒店对面,导航至,亦觅不得。幸族弟热心,不厌其烦解释,终于得门而入。
原来洞在镇宁县城西南数里、今镇宁民族中学附近,分路在“凌悦大酒店”正对面。洞畔有村落,惟不知名;吾乡多因路而居、求其方便的村落。通村的水泥路低于镇宁外环路两三米,又无标识,故难觅。顺水泥路东行约二百米,两山湾之间即是双明洞所在。路旁有安顺市文保碑,标“双明洞摩崖石刻”,立于2018年。洞左右均有人家居住。《康熙贵州通志》卷六说:“(镇宁州)双明洞在州西五里,又名紫云。轩阔高朗,东西相通如城阙。中有流水,汇而成潭,有桥可渡。再入,更奇邃。明时,车马大道经其中,后因苗贼昏夜窃伏伺人,乃改路于洞后里许,非探奇者莫至焉。”我数度访觅不得,显然不是合格的探奇者。

双明洞摩崖石刻
洞最早称紫云洞。《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紫云洞,在卫城南一里。洞内石乳结为狮象之形,傍荫溪潭,松林森秀。南有观音庵,郡人岁时游观焉。”后人以内洞上圆下方,易名太极洞(《镇宁县志》),又因为中奉新、老观音,又名观音洞。嘉靖时云南布政使徐樾写有《双明洞记》(见附录),则洞名不始于徐霞客内外“双明”也。

《黔滇道上》 李霖燦 著
民国二十八年(1939)二月十二日,李霖燦由镇宁往黄果树,写有《理想的一日行程》,说:
“安顺的牌坊,镇宁的城墙”,都是有名的。镇宁的城墙,全用大块青石砌成,确是壮观;房顶都是用大块石板垒铺而成,街道也是石板。映着阳光,在街上行走,很有大雪中耀得人眼发花的感觉。
镇宁除了有这好看的外表以外,主要的他还拥有两个妙绝人寰的洞天:双明洞和火牛洞。
双明洞是很早就有名的,在《徐霞客游记》上我早已认识他了。但是,我们事前缺少探问,洞门锁着,钥匙在公路局,不能进去,很对徐霞客不起,只好在洞外面画了一张画,以补偿这个缺陷。(《黔滇道上》)
李霖燦的画没见着,民国二十九年香港《大公报》馆出版部发行的《黔滇道上》有一幅模糊的插图,似乎是洞口的样子,徐霞客谓之“东门”。我倒是进门得看了,却看到的是“缺陷”。自然的东西,毁坏了就不可复原,甭管你自诩多伟大。
从公路上是看不到双明洞的,因为建有二层小楼把守着,有锈迹斑斑的铁门紧锁,无任何标志;门左有所谓“镇宁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包保责任公示牌”,写的保护对象是“镇宁双明洞摩崖石刻”,才敢肯定找对了地方。牌上还写了包保县领导、责任人、值班人姓名及电话等,也不知道是啥时候的,幸好门窗毁坏,无人把守,我辈平民才得以入秘境。


屋外左方有出水洞,洞内有水,但不流动,不知是向外还是向内的。《游记》说:“将抵洞,忽坞中下裂成坑,阔三尺,长三丈,深丈馀,水从其东底溢出,即从其下北去。”即此处。《游记》的意思,水是从这个坑里往山里流的,只好待涨水季节来验证了。但今有沟渠通公路外,下有稻田,想来水还是可以外溢的。
越小楼小门而西入,才是双明洞的所在。电话中文杰兄指示说问人要问炸药洞,否则人不知双明洞之名。这在前行数十米左边山脚的水泥房前得到证实,墙上有“严禁烟火”字样,门右有小牌“贰号库”,标明“储存炸药,核定储存量30吨”。


进了小楼,左边是坡度较缓的山,有石级盘折上,有水泥小房,妻说是厕所,右边是壁立的山崖。《游记》说:“从此西转,则北山遂南削为崖,西山亦削崖北属之,崖环西、北二面,如城半规。”这是洞全部的形势,只是我的方位感不强,读《游记》时被徐氏东西南北的描写搞得头昏脑涨,只好前后左右的乱道了。


一崖壁突出在正前方,下有门窗,是利用天然洞穴打造的屋子,面积不过十平米。门上石头上有“洞天佳境”黑色题字,墨色如新;更上,有红字“一天门”,可知洞穴原是通透如门的,人在其前设门窗、后筑山墙,才有十平米的空间,果然,在背面楼面上方有“胜境”石刻。三处石刻,字大盈尺,前二处无题款,后一处似有,但字小而色暗,不知题款作者及日期为何。“胜境”崖左有洞,与小楼外之洞相通,水从中过。《游记》说:“先抵北崖下,崖根忽下嵌成洞,其中贮水一塘,渊碧深泓,即外自裂坑中潜透而汇之者。”不及题字,则显然三处石刻均是清人的手笔无疑。


此处之洞低于地面,今人沿北崖之足砌有边沟,留有石级通洞内。我脚疾发,不良于行,不能下探。而《游记》说:“溢穴之处,其上皆环塍为田,水盈而不渗,亦一奇也。”正不知脚下高出洞底两米左右的土,包括小楼所在的屋基位置,那时候是不是有水的稻田,田水居高处而不下渗,才被徐霞客称为“奇”。


洞内仍无水流出,沟渠沿着北崖下西行,折而东北,进入山脚下一洞,即《游记》所谓“高、阔俱约五丈”的“东门”。沟渠上方石壁上,有“宇宙奇迹”石刻,题款小字为树木遮蔽,不能辨认,但保存似乎完好。据贵阳改哥博客的图片,知为民国时贵州省主席杨森所题。


顺沟渠方向前行三四十米,抵“东门”,下有一小洞,今人仍建了水泥房,仅一门而无窗。洞本防水,洞房再打板建顶,只能再次证明储存炸药需要防潮。洞房之左的石壁上刻四大字,隐约可见第四字为“惊”字;第一字残;第二字被人铲去,凿痕宛然;第三字为苔痕覆盖。另有题款小字“七月既望……题”可见,下有印二方,惜手机像素不高,识字能力不强,不敢确认。


“东门”内北崖石壁,色黄,数米高处刻有草书“异境天开”,款首“大清同治四年五月 日”。据《镇宁县志》,作者为里人庞炯。崖下即一路砌来的沟渠,有阴河西北透山去。旧时壁上离地五丈有十八罗汉、韦陀像,洞旁有观音、童子像,均已荡然。


西北向行数十步,有洞较前洞高,呈梯形(所谓后洞)。此洞之外皆较高敞,光线充足,《游记》“透门而西,其内北崖愈穹,西崖之环驾而属者亦愈合。西山之南,复分土山一支,掉臂而前,与东门外崖夹坑而峙。昔有结高垣,垒石址,架阁于上,北与东门崖对,以补东向之隙,而今废矣。由东门又数十步,抵西崖下。其崖自南山北属于北崖,上皆削壁危合,下则中辟而西通,高、阔俱三倍于东门,是为西门。此洞外之'双明’也。一门而中透,已奇;两门而交映,尤异。”应该记述的是这个部分。说“昔有结高垣,垒石址,架阁于上,北与东门崖对”的,当是吾妻说的厕所上方的山脚,有土地可种,还有屋基残存,不知是否为紫云庵所在。至于《游记》说的“西门”,颇疑是梯形洞口。西北两山相连成洞,徐氏纽于方位与龙脉,叙述如此。但也许本来的面貌如徐氏所说,而被储存炸药者封闭了一些洞穴,增加安全性而破坏了天然性,才如我今所见。那些无用的石头柱状物(不是一体的石柱)徒然地立着,就是证据。


地面很平整,又缺水流,《通志》所谓“中有流水,汇而成潭,有桥可渡”的桥,并不得见;《游记》那些美妙的描写,几疑为胡说。因为这洞的功能,已经定位为炸药库,所以,进入梯形洞登石级而上,仍建有水泥房。房高三米左右,距离洞顶可二三十米,所以整个洞显得特别宽敞。《游记》所谓“北持北崖,石屏中峙,与南壁夹而为门。屏后则北山中空盘壑,极其宏峻”,疑即此处。


而南向有洞口在数米高处,光线从窗户(将洞口砌墙开窗)透入,所以洞内一些钟乳石景色还隐约可见,不过文杰兄等拍摄的墨笔题句,在手机微光下不能看见。洞顶圆穹如居蒙古包内,惟通往后山田畴的出口,不知所在,意已人为封闭。总之,除了透光窗户外,《游记》所谓洞内双明等景致、《县志》所谓“老观音”“双明透月”等,早已不在,地面已被凿平,只等建水泥房了。

2022年女神节于新天地

【附录】

双明洞记

徐樾

樾按考毕事之日,州守莫子赞、漆子登及守备谢钦以游观请,愿半日留,为山洞光。予一笑而往。
抵洞,苍然两山夹道,下有寒泉,注为澄潭,怡然我怀。从者曰:未也。白石壁立,半折岩侧,下有通径,劈窦圎如满月,竒哉洞也。从者曰:未也。缘门以入,小径夹崖,前峯屼嵂,苍碧潭流,穿石折而西回。又一方渚,磷磷有声,云气覆面。静观山色,山影沉澄如镜,东西风日相射,南北缭绕,石盘如盖。衍土一区,可坐可憇。
往百步馀而兴入风泉云壑之外矣。顾崖间石笋数尺,形类妆点佛座,虚可容背,傍婉曲侍童环立者可数人,俯皆平石。樾欣然据笋而坐其巅,莫子、漆子左,谢子右席平石也。小子者数人,负歌而前,命之歌。予盼流泉而莫测其往,小子再歌,予再和之。莫子歌《伐木》,节以磬,水石冷然,交奏好音。徐子頺然发浩歌,童冠者八士抠衣而进,立斯须间,歌《湛露》。
前溪横小梁渡涉者,莫子起以请,曰:未也,渡此,则双明洞矣。徐子临水却顾,步小桥,微吟,半聴流泉之潄。穿石洞,缓步而登,六七步间,恍然光敞,堂壁四周。洞开一面,以吐日月,上圆下方,奇伟一室,环壁灵异,莫穷变态。徐子中坐而四顾焉,转而忘其美,隔水皷吹,声希奏雅,而歌者继作,二三子列席酌旨酒,俎杂山肴。有事于奔走数十人,环崖而侍者翼如也。山水之竒,足以洗心如是夫,谁谓其娱于观听之美而已哉!歌酒话言,方极怀抱,葛衣轻飘,山色半黯,红光入水,起视,邮人秉燎束楚以继夜游。揖二三子起,赓再歌,凛乎其不可留矣。(《乾隆贵州通志》卷四十。作者为明时贵州提学,贵溪人) 
二十二日,五鼓,大雨达旦,余少憩逆旅。下午霁,独南遵大路,一里,逾岭,由岐东下半里,入双明洞。此处山皆回环成洼,水皆下透穴地。将抵洞,忽坞中下裂成坑,阔三尺,长三丈,深丈馀,水从其东底溢出,即从其下北去。溢穴之处,其上皆环塍为田,水盈而不渗,亦一奇也。从此西转,则北山遂南削为崖,西山亦削崖北属之,崖环西、北二面,如城半规。先抵北崖下,崖根忽下嵌成洞,其中贮水一塘,渊碧深泓,即外自裂坑中潜透而汇之者。从崖外稍西,即有一石自崖顶南跨而下,其顶与崖并起而下辟为门,高、阔约俱丈五,【凤麟按:“约俱”当作“俱约”。】是为东门。透门而西,其内北崖愈穹,西崖之环驾而属者亦愈合。西山之南,复分土山一支,掉臂而前,与东门外崖夹坑而峙。昔有结高垣,垒石址,架阁于上,北与东门崖对,以补东向之隙,而今废矣。由东门又数十步,抵西崖下。其崖自南山北属于北崖,上皆削壁危合,下则中辟而西通,高、阔俱三倍于东门,是为西门。此洞外之“双明”也。一门而中透,已奇;两门而交映,尤异。其西门之外山,复四环成洼,高若列城。水自东门外崖北渊泓间,又透石根溢出西门之东,其声淙淙;从西门北崖,又透穴西出。门之东西,皆有小石梁跨之,以入北洞。水由桥下西行环洼中,又透西山之下而去。西门之下,东映重门,北环坠壑,南倚南山,石壁氤氲,结为龛牖,置观音【凤麟按:二字四库本无。】大士像焉。由其后透穴南入,石窍玲珑,小而不扩,深可十馀丈而止。此门下南壁之奇也。北持北崖,石屏中峙,与南壁夹而为门。屏后则北山中空盘壑,极其宏峻;屏之左右,皆有小石梁以分达之;屏下水环石壑,盘旋如带。此门下北壁之奇也。北壁一屏,南界为门,北界为洞,洞门南临。此屏中若树塞,遂东西亦分两门,南向。水自东门下溢穴而出,漱屏根而入,则循屏东而架为东桥,而东门临之;又溢穴出西门下,循屏西而架为西桥,而西门临之。此又洞内之“双明”也。先从西门度桥入,洞顶高十馀丈,四旁平覆如幄;而当门独旋顶一规,圆盘而起,俨若宝盖中穹;其下有石台,中高而承之;上有两圆洼,大如铜鼓,以石击之,分清浊声,土人诧为一钟一鼓云。洞西北盘亘,亦多垂柱裂隙,俱回环不深。东南裂隙下,高迥高远亦如西门,而掩映弥深,水流其前,潆洄作态,崆峒清冷,各极其趣。(《徐霞客游记》) 
由安庄西南行五里,为观音洞。洞口石壁千仞,下穿一穴,曰“一天门”,门外有洞,水深莫测,门内即第一洞。中安大士,弘厂奇特,石溜倒垂,嶙峋刻画。洞左拾级而上,复有一洞,石质变幻,与大洞相类。石溜成柱,大数围,击之,一成钟声,一成鼓声。洞口之右,直上五六丈,又得一洞,曰双明洞,置三教像。洞内又一洞,较双明洞稍小;旁又得一洞,更小而黑,极境界之奇矣。古道原从洞中经过,后因石路崎岖,而野苗每藏石隙中剽掠商贾,故今改道岭外。(许缵曾《滇行纪程》)
 双明洞,《通志》云:在城西五里,又名紫云洞。轩豁开朗,东西相通,如城阙。中流水汇成潭,有桥可渡,深入更奇邃。《方舆纪要》云:卫西五里,有紫云洞。一名太极洞,以上圆下方也。考此洞,俗谓为“双明漏月”。洞口名一天门,中有悬岩怪壁,高数十丈,具狮象、钟鼓等形。台上供观音像,雕十八罗汉。二峭壁塑一童子,悬挂半空,作折腰下拜状,俨如生成,祈祷甚验。(常恩《安顺府志》。《镇宁州志》同)

· 作者简介

柴其斌:笔名柴立中,小字凤麟。1970年生于关岭县坡贡,1993年毕业于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曾在平坝、关岭教书十馀年,现在安顺市教育局教科所任教研员,充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幼喜读书,至今弥甚。读的结果目前有《槐聚诗存注》(自印)《普安州志》(点校)《安平县志》(与人合校)《平坝县志》(与人合校)《传神秘要》(今译)《墨史》(今译)等。曾参与纂修《安顺城记》。做人无甚高远的追求,惟以坐拥书城当南面王、以遣有涯生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