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要做“三门湾乡音”这个公众号

 吴语资料馆 2022-03-22

从读音及变调习惯上来看,广义三门话的区域远远大于今之三门县域。宁海南乡及象山南部区域,临海东部诸镇及椒北地区,甚至天台东乡区域,这么一大片范围内的语言相似度极高,这也是本公众号名为“三门湾乡音”的原因。

我为什么要做“三门湾乡音”这个公众号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本地人的下一代会说吴语本地话的越来越少。我的不少同学、朋友,两夫妻都是当地人,彼此沟通、或与祖辈沟通都用本地话,但一与孩子沟通就立即切换成普通话。大家都觉得,现在社会各个场合都在用普通话,如果不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会,就会落后于人。他们没有想到,自己也是从小就说本地话的,难道现在就不如北方人吗?他们不知道,本地话才是正宗的汉语,平上去入,清浊对立,四声八调,这是普通话所没有的。他们更没有意识到,普通话的普及其实也是一种语言上的殖民。

  我们身边依然有很多从小没有受过教育的老人不会说普通话,甚至听不懂普通话,但是我们社会的各个公众场合却不公开提供甚至拒绝提供本地话的服务,完全无视他们应有的语言权利。我们的公交车没有本地话报站服务,我们的电视台没有本地话的影视、曲艺等各种高大上的语言艺术形式,甚至不少场合规定员工必须用普通话接待客户。

  我曾见过有人因听不懂普通话而错过站点,也曾见过有人因听不懂普通话而被护士数落。很多老人之所以不看电视,不是他们不喜欢,而是听不懂。老人们唯一能享受的、接近本地话的语言艺术也许就是越剧了,但越剧的字音和唱词,其实也是普通话式的。

 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国际社会通行英语,难道我们就可以连普通话都不学了吗?道理其实一样。

 因此,一直以来,我就觉得,应该要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先学会本地话。但是当我想把口中的本地话用笔记录下来时,却发现自己很多字都不会写,而且还有很多字都不会读,只好用普通话的音来念。做不到我手写我口,其实也是文盲,本地话的文盲。这激发了我开始积极去学习吴语,因为我不想用白字代替,不想念错字,更不想这门如此美妙动听的语言会葬送在我们这几代人的口中。

    这些文字之所以要用普通话的文法来写,是因为大家没有受过吴语语文的教育,看不懂用吴语逻辑写出来的文章。希望本人业余所从事的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宣传和传承乡土语言文化的作用,就足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