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俗称 | 楤杠、百鸟不徛树、黄狼刺

 吴语资料馆 2022-03-22

三门湾乡音 

从读音及变调习惯上来看,广义三门话的区域远远大于今之三门县域。宁海、象山的南部区域,临海东部诸镇及椒北地区,甚至天台东乡区域,这么一大片范围内的语言相似度极高,这也是本公众号名为“三门湾乡音”的原因。


标题里的三个名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它们都是“楤”族成员。

楤,又作“”或“”,是个多音字,其所指代的意思,一是农村生活里的常用农具,二是一种常见树种。

读音一,是“仓红切”,音葱,称尖头担,即“楤杠”。但口语里增生了介音,念成了“冲”,故常俗写为“冲杠”。虽然现在把“”当作异写,但从我们的读音来看,倒是“”更合适,因为“烟囱”的“囱”我们一样增生介音,念成了“冲”。

楤杠是一种中间较扁担圆,两头尖,且两头没有担销的一种挑担工具。见下图:

楤杠

右边两个,头上有销的是扁担,最右侧就是楤杠。

楤杠俗写之一:“冲担

特别要说明的是,第三张图中画的其实是扁担。楤杠两头因为没有担销,所以都是直接穿入扎好的 柴草捆 ,扁担如果这么挑,那担销就要报废了。如图:

看我露出的尖尖角

楤杠挑担方式

读音二,是“损动切”,音同“送”上声,一种常见树种,即“楤木”,不过口语没有这种文雅的叫法。这类树通身长满刺,据说一般有红刺、黄刺两种,红刺的俗称“百鸟不徛树”,黄刺的俗称“黄狼刺”,具体未作细考。见下图:

全身披刺的楤木

请叫我狼牙棒

楤木是五加科植物,通常跟五加有关系的,难免会让人想到“五加皮”。楤木确实是一种药用植物,皮、根皆可入药,用于治风痛。


语音部分念以下内容:

1、楤杠(前字连读去声)

2、百鸟不徛树(徛,“其”上声,站立)

3、黄狼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