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三门吴语里的儿化音

 吴语资料馆 2022-03-22

三门湾乡音

从读音及变调习惯上来看,三门,宁海南乡,象山南乡临海下乡椒北甚至天台东乡、仙居中东部,这么一大片范围内的语言相似度极高,这也是本号名为“三门湾乡音”的原因。共说本地话,同做文明人。

后台回复 字典 即可查汉字的吴语三门话读音

   三门吴语里的儿化和汉语北京音里在名词后带个卷舌动作的形式不同,也不同于吴语杭州市区话里“花儿、筷儿、虾儿”这样的后缀形式。三门吴语里的儿化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鼻化念法

“儿”字本念“ni1”,音同“泥”,三门吴语里一般只念后鼻音“ng1”,和“鱼”同音。鼻化式儿化即“儿”以鼻音的形式和前字组成一个新的阳声韵读音,如:

(1)孺(zhiuin1/5)(“孺”或作“嬬”)

三门吴语里称老婆是“老孺(`lau2 zhiuin1)”,称妇人为“老孺(`lau2 zhiuin5)”或“老孺人(`lau2 zhiuin1 nin)”,以上说法里的“孺”全部有鼻音,而南台在“老孺人”里还念“zhiu1”。因此,三门吴语里的“孺”其实是“孺儿”,是鼻化式的儿化音。

(2)珠(ciuin5)

三门上路不少地方称肚脐为“肚珠(du2 tsyu5)”,但头岙一带发音却类似“肚俊(du2 ciuin5)”,这个“ciuin”其实就是“珠儿”,也是鼻化式的儿化音。

(3)桊(kiuin3)

“桊”是指穿在牛鼻子上的铁环或木棒,《广韵》居倦切,本读“眷(kioe3)”,但在台州话里,牛桊里的“桊”只读“kiuin3”,“军”的去声,显然是从“牛桊儿”变化而来。

2、非鼻化念法

这种形式的儿化音在太湖片吴语里较常见,如萧山称筷子为khuae1,这就是“筷儿(khua3 n1)”合音成“khuaen1”,再脱鼻而来。

又如太湖片称女儿为noe,就是“女儿(no2 n1)”合音成“non”,再脱鼻演变而来的。

再如上海称虾为hoe,也是一样的变化,先是“虾儿(ho1 n1)”合音成“hon”,再脱鼻演变而来。

三门吴语里笔者目前已知的这种变化只有一个“女”字,虽说孤例不证,但因为这个字可以明确,故还是拿来说明。

“女”本调为上声,在三门上路一般念小称调的“na5”,或者紧喉小称调的“`na5”,只在“儿女”里才念紧喉上声的“`no2”或紧喉小称调的“`no5”,但上路在“女儿头小女孩(`na2 ng1 deu5)”里还有念“`nae1 ng1 deu5”。而“女”在南台州话里只念紧喉平声的“`nae1”。

另外,各地台州话里对老婆的叫法很多,其中在“女客”的叫法里,前字读音多样,有“`niu2(音蕊)”“`nioe2(音软)”“nioeh(音月)”等等,而头岙和宁海一带却说“nae1客”,音同“难客”。有人认为这是“内客”,笔者认为这其实还是“女儿”的合音,即“na n1”合音成“naen1”,再脱鼻成“nae1”。

认为读“内客”的人说有的地方读“ne3客”,笔者认为,这本质上还是因为“女”读成“no”后儿化演变而来,即“女儿(no n1)”合音脱鼻后变成noe,再进一步演变成ne。北台州话前字连读平去不分,听起来就像“内客”了。

还有,杜桥称老婆为“`nioe2客”,一样是“女”的儿化音形式,只不过增生了介音。天台等地又念“月客”,则是进一步促化的结果。


不懂?请加下面电话同号微信聊聊

电梯销售热线

136 766 76763

乡音是心灵的故乡

感谢欣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