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市人习惯“以劳待逸”

 张明儿 2022-03-22

一个地方因其历史发展内涵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民俗民风,也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观。所谓生活观,是一个人对生存意义的看法,以及所保持的精神态度。笔者在生活中发现,新市人在浙北方圆地域里,有着特殊的生活观“个性”,新市人习惯“以劳待逸”。

“以劳待逸”是“以逸待劳”的反义。就是说,新市人日常注意勤奋、注意节俭、注意积累,以应对自己的病、老,和各类难于预料的风险。这里的“劳”字,就是付出、勤劳、节约与最大的努力,这里的“逸”应该是身老病死、大小灾害、日常礼仪、不可预计的风险,参与公益赈济,等等。

一般来说,人的生活态度取决于地域民风。新市历古以来是一座商贸繁华的古镇,人们在这里居住立脚,就要有一定的生活手段,要有赖于生存的方式,而除了勤奋创业,节俭克奢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为人立业方法呢,答案应该是没有的。所以,新市人不信命运,不信邪,不信天上会掉馅饼,只信自己的双手。我眼中的新市人总是起早摸黑、披星戴月,省吃俭用,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两半用,以勤劳创业为荣,视懒惰安逸为耻。正因如此,新市人的生活养成了“去奢侈化”的纯朴风习。

这里的 “以劳待逸” 民风崇尚,反映出本地人的人生价值观。一个勤劳的人会被看作非常值得敬重的人,而一个成天游荡、好吃懒做的人,会被人们所轻鄙耻笑。在我很深的记忆里,那条古旧不堪的寺前弄,至今回忆起来,总有邻居的骂声充斥在苦难岁月的天空之上:

(音“恩”)结个懒惰胚,一日(音:“匿”)到夜撩死(音“西”)魂,生活(音“商会”)勿想着做,下通(音:屋通,“以后”的意思)看尔那介办?

同样,“以劳待逸”的民风对人们的婚姻观影响极大,本地有一个普遍认同的婚姻审美观:一个非常勤劳朴素又节俭的年轻人,是不愁找不到好媳妇的,长相倒是退居第二位。而一个空有好皮囊的懒人,又是无节度的滥消费,将无法受到女孩们的青睐,懒人单身汉似乎是一个规律,谁也不愿嫁一个没有担当、只顾享受的懒人,既让别人耻笑,又让自己吃苦。

在“以劳待逸”的民风熏陶下,一个勤奋的人日常工作期间穿得朴素又实在是光荣的,并不会影响他个人的品质形象光环。而一个懒汉即便你天天西装革履,人们倒觉得很厌恶,不会招人喜欢。一个人“劳”得有方向,有创造,就有生活境界,一个最贫困的家庭也会在“劳”的氛围里逐渐改变。一旦“劳”与智慧结合,生活的富裕便指日可待。新市民间普遍认为,与其嫁一个夸夸其谈、终日游手好闲的懒汉,还不如嫁一个默默无闻的勤劳傻子。

新市人对“逸”是有敏锐的节度感,“逸”既是空闲休养的状态,也是需要应对的具体消费项目,这里包括个人消费以及各类客观难于预计的风险应对。含义很大,空间很广。所以,新市人普遍感觉“以劳待逸”,往往是“劳”不胜“逸”,即便日常有心理准备,但现实往往是防不胜防,平日的积攒,还是不能抵御意外的风险。所以,人们就变得非常谨小慎微的生活,日常攒少成多,积小成大,把点点滴滴都蓄藏起来,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必要消费,新市众多的小店小摊,就是这一类新市平民生活的写照。

在这种谨小慎微的风险意识影响下,新市人的日常消费行为就变得非常拘谨。除了必要的交际应酬外,对自己的个人消费一缩再缩,有的甚至清零,个人从不零花。在传统新市习惯中,一个人是不会去饭店消费的,新市人称饭店为“馆子”,一个人上“馆子”吃饭享受,会被人瞧不起的,被认为是“惯掉货”“脱底货”“败家子”,即便是想要享受某家店的“招牌菜”,也是悄悄拿着杯盆去买了回家再吃,而这一过程从不声张邻居,这便是新市人的传统消费风格。

正因如此,传统新市人喜欢家宴待客,炒几盆小菜,端出自酿的酒,在家里的八仙桌上与客人对饮。而并不是像现在的消费风尚那样,摆阔绰,来了客人就往酒店里跑,一出手就是数百好几,或上千奢侈消费,唯恐出手吝啬让人背后说话。新市人很看重礼仪的规模节度,做到自己可以忍受范围之内,绝不出格和突破经济可承受的底线,重在内心表达而轻于排场形式。

经济发展必然带来时代审美的变化,对于新市人传统的生活态度,有可能与时下的消费潮流很不协调。以前的“消费”观念是仅仅停留在把“花钱”降到最低这一节点上,钱会越花越少,所以只能省着用。如今却是另一番“消费”观念,金钱会在“消费”中重生,“消费”得当,会赚到更多的钱,过分的节俭倒是让自己束缚。因为目前“消费”已经成了“投资”的代名词,例如,为了更好的构筑社会关系,就需要花钱于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名曰“感情投资”,看似白耗浪费,却是情感的深耕细植,说不定以后给你赚到更大的实惠。另外,某些奢侈性消费,像购房,如提前消费,尽管超出自己的能力,在市场通胀情况下,倒是会赚到非常大的收益。再如保险、股票等,理智消费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利益惊喜。

但就笔者个人分析认为,无论时代怎么变,新市人“以劳待逸”的生活态度,还是值得称颂的。在现阶段,其中的“劳”应赋有新的含义,对于节俭不能满足于“节衣缩食”的层面,而是杜绝浪费,拓宽投资思路、更好的迎合时代的交际形式,要“劳”得有智慧,“劳”得有时代感,“劳”得有正能量形象。并不是一味的劳碌忙乱,人生需要更多的智慧投资,与时俱进,更多地关注个人的社会公益形象,这样的“以劳待逸”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自我幸福感的形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