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史(三国)(九:曹操占汉中、曹操称魏王、孙曹联盟)

 梦想童年594 2022-03-22

公元215年

曹操占据汉中:益州告急

公元215年,曹操亲自率军南下进攻盘踞汉中的张鲁势力,张鲁败退逃进大巴山里,不久即宣布投降,汉中为曹操所有。

面对曹操的进攻,张鲁的抵抗并不坚决,一开始就想投降。因为张鲁是五斗米道(入道者要交五斗米,故称)的头领,算道教的一支。而曹操也尊崇道教,之前对待天师道(也算道教的一支)的黄巾军时就很宽容,从不斩尽杀绝,而是以战促降。所以青州百万黄巾部众全部归降曹操。

张鲁也因为这个原因,觉得曹操是道教世界观里的天命所归,想把整个汉中拱手相让。但张鲁的弟弟张卫更想割据一方,他阻止张鲁投降,率军守卫汉中门户阳平关。

阳平关本身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卫又依靠地势筑城十余里,陡峭异常。曹军攻城艰难,城里又乱箭齐发,伤亡惨重。曹操就想了个主意,假装知难而退,骗张卫放松警惕后再进攻。史料对此战后续的记载颇有争议,不过多数人认为,曹操取胜的过程有很大的偶然。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夏侯惇遵照曹操的命令率部撤退,但因为是夜里,先头部队迷了路,竟然误打误撞闯入了张卫设在城外的一处军营。张卫以为曹军偷袭,顿时大乱,率众逃跑,先头部队趁势占领了张卫营寨,然后驰马回告夏侯惇。夏侯惇不敢相信如此顺利,亲自查看后才确认无疑。曹操原本的计划是等完成撤退后,待张卫有所松懈再行进攻,但这个突发情况太有利了,于是他临时改变主意,全面进攻张卫军。张卫无法让混乱的军队恢复秩序,只得弃关逃跑。曹军占据了阳平关。

门户为曹军占据,首府南关府摇摇欲坠,张鲁又动了投降的念头。张鲁的幕僚们也知道挡不住曹操,也同意投降。但他们担心刚打了败仗就请求归降,会给人走投无路的感觉,这样日后在曹操阵营也不会受到重视。不如再抵抗一阵,做出实力犹存的样子,再行投降可以换取更好的待遇。

张鲁听从了幕僚的建议,撤出南郑,躲在大巴山中继续抵抗。但他此时投降的决心已经非常坚定,手下劝他把无法带走的粮草全部烧毁,但他不肯,而是将仓库封存,留给了曹军。不仅如此,他在大巴山中时,占据隔壁益州的刘备也来劝降,但张鲁对部众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所以拒绝了刘备。曹操进入南郑后,见到封存的府库,颇为感动,派人到山中宣慰招降,张鲁正式归顺。不知是曹操被感动的原因,还是真如幕僚所说,因为又抵抗了一阵,曹操觉得张鲁势力还很强。总之,曹操给张鲁封侯不说,还跟他结成了儿女亲家。张鲁的五个儿子,后续也全部封侯。

结论:汉中地势险要,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更为重要的是,占领汉中后,就为曹操实施下一个目标——进攻益州创造了条件。曹操和刘备这一对宿敌,不久就将再次兵戎相见了。

中国古代史(三国)(九:曹操占汉中、曹操称魏王、孙曹联盟)

公元216年

曹操称魏王:权力之路的转折点

公元216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名义上仍为汉朝臣子,但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等同于皇帝的权力,权倾朝野。

汉朝建立时,高祖刘邦订立的白马之盟中便有一条,非刘家宗室成员不可封诸侯王。曹操此时被封为魏王,等于是公然违反白马之盟。同时,曹操被授予天子才能使用的九种最高赏赐(称为九锡),离篡位也就一步之遥了,因为上一个被加九锡的人就是篡汉前的王莽。

称王、加九锡虽然都被认为是一种篡位的征兆,但它们本身其实还是对臣子最高的赏赐。曹操是如何能够获得这些封赏的呢?首先211年曹操任汉朝丞相,攻破马超、韩遂等军阀,削弱了关中的割据势力。回到邺城后,曹操在觐见皇帝时被允许可以减免一部分礼仪,获得了很高的政治礼遇。213年曹操又亲自南征孙权,相持数月后无功而返,回到邺城后被册封为魏公,领地冀州是个郡国。被封魏公是曹操上升之路的转折点,因为封公意味着可以设置百官,在汉朝建立一个国中之国了。

这个建议最初是曹操的谋士董昭提出的,他对汉献帝提议说曹操应该晋封魏公、建立魏国。但是这个建议被另一位谋臣荀彧反对,他认为曹操为汉朝除暴乱、平天下,为的是兴复汉室、维护国家,而让大臣封公建国都属于得寸进尺,不是作为君子的曹操应该做的事。

其实董昭提出的这个建议本身就是曹操自己的想法。因此荀彧的反对让曹操十分生气,没多久就用计罢免了荀彧的职务。最后,215年伐张鲁,平汉中后,曹操再次晋升,成为魏王,位列诸侯之上。此时,曹操离成为皇帝只差了一个称号而已。

曹操从丞相到魏公,最后成为魏王,地位不断攀升。不难看出汉朝已经只剩了一个空壳,实际权力都掌握在了曹操手里。那为什么曹操直到死都没有篡位称帝呢?

第一,曹操本人不想篡位。曹操被封为魏王后,大将夏侯惇、大臣陈群等都曾劝说他称帝,曹操却认为只要执政,未必非要一个“皇帝”的虚名。如果上天真的确定曹家能出天子,那我曹操就做个周文王吧。周文王自己有权力却不称王,还是他的儿子周武王灭掉了殷纣王。再者说曹操称帝在客观上也不划算。在当时孙权、刘备也各自为政的情况下,曹操率先称帝会背上篡汉的骂名,也等于给了孙刘二人同时称帝的机会。

曹操去世前一年,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劝他当皇帝,曹操看了信后说,孙权不安好心,这是要把我放火上烤啊。所以,即便曹操手中掌握着各种特权,不是皇帝而胜似皇帝,但终其一生他都没有称帝。

结论:曹操称魏王标志着曹操势力达到巅峰,也为曹丕称帝打下基础,也标志着魏政权雏形的初步形成。

中国古代史(三国)(九:曹操占汉中、曹操称魏王、孙曹联盟)

公元217年

短暂的孙曹联盟:摇摆的孙权

公元217年,曹操南下进攻东吴军队,孙权略作抵抗,即遣使向曹操纳降。孙、曹两家结成短暂的同盟,东吴开始将枪口对准昔日的盟友——刘备集团。

孙权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赤壁之战以来的孙刘同盟因为荆州问题,日渐产生裂缝,二是此前孙权曾进攻合肥的曹操守军,大败而归,所以他自知以东吴之力跟曹操抗衡,短期内根本占不到便宜。

先看第一个原因: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荆州南部的桂阳、零陵、武陵和长沙四郡,东吴则占领了战略要地南郡和江夏两郡。但刘备觉得自己的地盘太过贫瘠,也不利于向西面的益州发展,于是请求东吴把南郡的核心要地一一江陵借给自己,承诺获得其他地盘后立刻归还。后来刘备攻占益州,东吴催其归还江陵,但因为江陵位置过于重要,刘备舍不得,所以违背承诺,推脱说等将来打下凉州再归还。孙权一怒之下进军荆州,攻下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刘备也从益州率大队人马赶来,准备跟关羽军配合作战,一场大战触即发。这时曹操开始攻打汉中,而汉中距离益州太近,刘备担心益州有失,遂跟东吴讲和,将长沙和桂阳正式划给东吴,而作为交换,重地江陵也正式归属刘备。孙权并不满意这个交易,因为长沙和桂阳的重要性跟江陵没法比。但他之所以答应,是因为曹操进攻汉中,曹军主力就不会布置在孙、曹两家的交界处江淮,所以他想从荆州腾出手来,进攻江淮的曹军。

这就引出了孙权向曹操纳降的第二个原因:进攻江淮失败。孙权此番进攻下了血本,发十万大军,本人亲自挂帅。但曹操其实早已料到他会趁虚而入,已经给合肥守将张辽定下应对之法:老成持重的乐进守城,勇敢、善战的张辽和李典出城迎战。

但曹操只定下人员分工,没有规定作战时间和作战方向等具体战术。主将张辽觉得,应该趁吴军初到,以逸待劳攻其不备,使其不能形成合围之势。但吴军毕竟人数太多,乐进害怕难以抵挡,对张辽的安排犹豫不决。而李典跟张辽一向不和,也不愿意配合。张辽大怒说,成败之机在此一战,各位有什么疑惑的呢?李典被张辽的决绝打动,慨然说,此为国家大事,我怎么能因为私人恩怨而忽略公事?于是三人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当夜张辽挑选800敢死队,张辽带头拼杀,敢死队士气大振,直接冲到孙权帅旗之下。护卫大将被张辽斩杀,孙权只得亲自提枪自卫。好在张辽军少,渐渐被围困,但张辽还是带人杀出重围。此战孙权险些被俘,吴军士气大受影响,在后来的合肥围攻战中,一直无法恢复斗志。孙权不敢拖得太久,下令撤退。但大队人马退得差不多了,孙权只带领少数将士留在合肥东部的逍遥津。张辽见状,立即率人去捉拿孙权。甘宁、吕蒙等将领力战,加之孙权的所乘之马竟载着他跳过一丈多宽的断桥,孙权才得以逃脱。

两度差点俘获孙权,让张辽威震江东。吴军也吓破了胆,轻易不敢再打曹魏的主意。后来曹操攻打汉中成功,抽出手来对付东吴,孙权自知短期内占不到曹魏的便宜,所以决定纳降,将矛头重又对准占着江陵不还的刘备集团。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败等经典战役接连上演。

结论:孙权归降曹操,主要因为荆州问题跟刘备集团发生了嫌隙。但跟刘备集团结盟才符合东吴的长远利益,所以孙曹联盟终究是短暂的。后来刘备去世,诸葛亮主持蜀中政局,孙刘两家又重修旧好。

中国古代史(三国)(九:曹操占汉中、曹操称魏王、孙曹联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