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史(三国)(十一:大意失荆州、曹丕称帝、刘备称帝)

 梦想童年594 2022-03-22

公元219年

关羽大意失荆州:战神的陨落

公元219年,东吴吕蒙带着手下扮作商贩的士兵偷渡过江,先后劝降镇守在公安的汉军守将傅士仁和南郡(江陵)太守糜芳,关羽丢掉了他镇守的荆州。荆州丢失时,关羽并不在场。他是数月前离开荆州,率兵抵达樊城的。

稍早的一段时间,益州传来消息,刘备从左将军进位为汉中王。刘备地位的上升,也给关羽带来了武将能拥有的最高权力“假节钺”,拥有了带兵征伐权力的关羽,开始着手北伐。不久之后,关羽率军进攻樊城,擒于禁斩庞德,光是俘虏就活捉了三万人。北方的群雄也遥借关羽旗号蠢蠢欲动,吓得曹操甚至都想到了迁都。不过,曹操的想法被司马懿等人劝阻住了,魏国的谋臣们一致认为,如果能够联合孙权袭击关羽,被围困的樊城就会解围。

北方谋臣的想法很好,但真正的效果不大。曹操毫不掩饰这个“计策”,他让前线将士把自己写给孙权的书信绑在弓箭上,射到了关羽的军营。关羽拆信一看,这摆明了告诉自己孙权会有动作,就看自己会撤不撤兵。但关羽断定了孙权不敢动。

关羽驻扎的荆州,以南郡江陵为主。江陵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江陵的前线城池公安,也在汉军掌握之中。此时关羽占据汉水要道,就算孙权袭击后方,关羽水路回援江陵,最慢也只要三天。更何况自己不久前夺了东吴从桂阳运输的粮食补充军需,也没见孙权吭声。曹操惦记着孙权能帮他,纯粹是瞎惦记。保险起见,关羽从前线缓缓调兵后方,增强江陵的防御力量。

但荆州还是丢了,听到消息的关羽决定撤兵。他不确定江陵的归属和孙吴动向背后的态度,返回江陵的途中,他传信给东吴主将吕蒙了解情况。前方的使者传来消息说,守城的糜芳和傅士仁投靠东吴,吕蒙已经拿下江陵。众将士一听都慌了,他们长期在江陵驻扎,老婆孩子都在城里,江陵落入吕蒙之手,家人的性命就没了保障。军心不稳,士兵跑掉得越来越多。关羽不得不退守荆州西北的小城麦城。

关羽想不明白,糜芳和博士仁怎么会把荆州拱手送人。事实上,为了夺取荆州,东吴一直在不断努力。孙权君臣定计要扮猪吃老虎,吕蒙以生病为借口从前线退下来,把领军的职责交给了军事新人陆逊。而陆逊刚一上任,就给关羽写信大加吹捧,还说自己才识学浅,不堪大任,试图让关羽心生懈怠。“生病”的吕蒙也紧锣密鼓,趁着关羽在鏖战樊城时,在夜里发动突袭,悄无生气的拿下荆州外围的各处哨所,经过东吴谋士虞翻对糜芳和博士仁的一番游说。吕蒙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江陵。

不过这些,不是糜芳和博士仁投降的理由。博士仁是刘备留守荆州的实权派,职责是给关羽筹集粮草。虽然不能与萧何为刘邦供应军需相提并论,但刘备留在荆州的这种人事架构,已经足够说明博士仁的地位。糜芳的位置则更高,他不但是刘备的小舅子,也是随刘备辗转大半个中国、奋斗了大半生的功臣宿将。糜芳临阵投降,是对自己大半生的彻底否定,从哪个角度都说不通,猜不到。

关羽当然想不到,因为他从来都不习惯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在他对人和事的观察中,他始终是主角视角。丢掉荆州前,孙权派人来给关羽说儿女亲家,被他大骂一通。东吴使者回去复命,惹得孙权大怒。糜芳和傅士仁作为部下,也逃不掉关羽的骂。进攻樊城前,江陵城内粮草失火,两人就被关羽一通敲打。关羽还留下狠话,等我从前线回来好好收拾你们。

孙权是一方诸侯,都被关羽骂得狗血淋头,糜芳和傅士仁遭受的,只会是更无情的羞辱。糜芳和傅士仁也是硬汉,他们的投降的原因,不是卖主求荣和敌众我寡,而是和关羽之间的意气之争。

关羽败走麦城后,曾向上庸的刘封求助。但刘封没有派兵,因为他和关羽的关系也不好。关羽丢掉荆州,没有太多的战略失误。它看起来,更像是蜀地群臣对关羽霸道性格的集体抗议。

四十多年后,陈寿在史书里评价说,关羽善待士卒,但对待士大夫却很骄傲。说穿了,平凡的士兵,并不能和关羽抢夺他的主角光环。关羽在荆州西北的孤军周旋月余,最后被东吴击杀,刘备集团没了荆州,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结论:东吴杀关羽,夺荆州,孙刘联盟瓦解,为后来曹魏政权逐步蚕食两方势力埋下了伏笔。

中国古代史(三国)(十一:大意失荆州、曹丕称帝、刘备称帝)

公元220年

曹丕称帝:篡位的一出戏

公元220年,曹丕接替了父亲曹操的汉朝丞相、魏王之位,同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位,自称皇帝,是为魏文帝。

东汉末年,汉朝皇权衰落。曹丕之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是汉朝臣子,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等同于皇帝的权力。曹操死前苦心经营了三十年,南征北战,以武力征服三国群雄,使得汉朝只剩一个空壳。到了曹操去世前后,他虽不称帝,但魏国实际上已经取代了汉朝。曹操在世时,虽然有皇帝之实,却始终没有皇帝之名,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自春秋以来,凡废主弑君者便是乱臣贼子,曹家篡位代汉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在历史上是要留下千古骂名的。

那么,曹丕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第一、曹丕向西汉末的篡位者王莽学习,使用谶言之学伪造天命,给篡位制造合理性。战国时期兴起了一种“五德终始说”的理论,用来解释王朝的更替。按照这一学说,能够代汉的王朝应该是一个被称为“土德”的王朝。因此,按照“土德”朝代的标准,曹丕先是让魏国大臣去考证自己氏族的根源,得出结论魏是舜的后代,理应接受尧后代的汉的禅让。又在古书中寻找证明,例如他说,按照《孝经中黄谶》中记载,汉朝历经四百多年气数已尽,而继承汉朝的只能是一个叫曹丕的人。

第二、曹丕制造舆论,为自己称帝造势。他安排人在家乡沛国谯县挖出黄色的吉祥物(黄龙),以此证明会该地会出现一位能成帝之人,而自己就是这位帝王。民间的“祥瑞之兆”不断的出现,朝廷内的大臣也没闲着。以曹魏集团的御史大夫华歆为代表的一众朝臣,不断上书向汉献帝吹风:汉朝已经没什么希望了,把皇位让给曹丕吧!同时,另一波大臣则不断劝曹丕称帝。曹丕为了显示他的谦虚,特意演了一出推让帝位的戏出来,给外人看。当时,朝中大臣们劝他称帝的进表数不胜数,而曹丕却表现地不为所动。汉献帝为了保命,早就接受了自己要将汉朝拱手送给曹丕的情况,因此十分配合的也向曹丕发出诏书,恳请曹丕接受帝位。但曹丕不但拒绝,还放言说这可吓死我了,我宁可跳海自杀也不会接受这样的诏书!

合理性和舆论都准备好了,下一步就是让汉献帝主动将帝位禅让给曹丕。经过九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大臣们数十次的上表劝谏,曹丕终于在三次假意推让之后接受了汉献帝第四次禅位诏书,踌躇满志地登上受禅台。

最终在华歆的主持下,曹丕终于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魏,建元黄初。不久,曹丕追尊父亲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他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一切生活待遇不变。一方面是告诉外人自己的贤德,另一方面是再次证明:这帝位是汉献帝主动给我的,我是实至名归,可不是篡位来的。

结论:汉魏禅代是曹丕自导自演的一出篡位大戏,他称帝后“人心思汉”,导致了后来的刘备称帝和北伐。

中国古代史(三国)(十一:大意失荆州、曹丕称帝、刘备称帝)

公元221年

刘备称帝:草鞋青年的逆袭之路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正式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

登基这一年刘备已是六十岁。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后,他奋斗的一生终于有了结果。

两年前,刘备夺取汉中,进位为汉中王,为自己称帝奠定了基础。北方的曹操病死后,曹丕接过魏王的权柄,废汉自立。蜀地中有传言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秘密杀害,而刘备占据巴蜀,是汉献帝的皇叔,作为汉末唯一既有实力又有名份的诸侯,他顺理成章的获得了继承帝位的合法权力。

刘备能当皇帝,与他的志向、仁义和在乱世之中持续不断的奋斗有关。刘备小时候就志向远大。他是汉族皇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但到刘备这代,生活已经很困难,年幼的刘备只能靠和母亲编草鞋维持生活。穷困没有消磨刘备与生俱来的志气。他和村里的孩子在大树下玩,那棵树树冠高大,长得像是皇帝的乘舆,刘备就对其他孩子说,这皇帝的“车驾”,该由我一个人来坐。刘备的叔叔听到这话,觉得这孩子志气不凡,开始精心培养他。

刘备的仁义也能收获人心。他很爱国,黄巾起义爆发后,他跟着国家平叛的军队南征北战,因为立有战功,被封为平原相。同郡人刘平嫉恨他,买通了刺客去杀刘备,刘备不了解情况,请人家吃了顿饭,刺客不忍心,就把情况说了出来,颇得人心的刘备逃过了一劫。很多年后,刘备躲避曹操追击,带着百姓从新野逃往江陵,有人劝他丢掉众人加快行军。刘备却说做大事人才是根本,如今大伙跟着我,怎么能把他们丢下?仁义为刘备积累了声望,他成了群雄中的一颗明星。

持续不断的奋斗是刘备能当皇帝的重要因素。他从陶谦手里接过来的徐州,被吕布所夺;他和董承密谋诛杀曹操,事情败露后逃亡;北方的袁绍被曹操消灭后,他只能去荆州依托刘表。可惜刘表不久病死,荆州转眼又被曹操吞灭。

连续失败的刘备见证了无数诸侯的灭亡,但他没有灰心丧气,时人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高。接掌徐州时,当地豪杰陈登便称赞他有王霸之略。曹操的谋士程昱看得更透,说暂时依附于曹操的刘备,骨子里是要做人上人的,为防后患,不如杀了。赤壁之战后,北方文臣武将提到曹操的惨败,很少说起孙权和周瑜,通常的流行观点是,曹操输给了刘备。

刘备能当上皇帝,还和巴蜀的政治局势变化有关。213年,赤壁之战过去的第五年,曹操开始进攻汉中的张鲁,这给割据益州的刘璋带来了巨大压力。刘璋集团放眼天下,决定找刘备帮忙。刘璋素来为人懦弱,从父亲那里接过益州牧的位置后,根本管不住手下的人,刘备入蜀前,蜀地就已经爆发过多次内乱。刘备入蜀后,蜀中谋士张松、法正等人倾心接纳,一年之间,益州的主人转眼就换了。

刘备占据益州后,没有停止活动,他持续给汉中施加军事压力,最终将其纳入囊中。蜀汉的地盘格局,到此已经基本成行,而刘备一生的奋斗事业,有了一个肉眼可见的结果。

两年后,曹丕篡汉的消息传来,蜀中群臣意识到主公称帝的时机全面成熟,纷纷奏对称帝具有的合理性。最直白的论证出现在一篇叫《洛书宝号命》的文章里,它说“大度帝道备称皇”。群臣在表文中说,刘备是个仁德之君,他多年来的不懈奋斗,赢来了天下归心的局面。事实也确实如此,刘备入主成都时,很多蜀地人才都倾心归附于他。魏国的影响仍旧是主要依据。蜀国说曹丕安居神器,是偷天下的小偷和曹操流毒的代言人。这个观点,从侧面论证了刘备有着的光复汉室的远大志向和无与伦比的仁义道德,成了刘备当皇帝的有力论据。

当上皇帝之后的刘备,面临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蜀汉的政策走向。它将决定这个新生国家在不远的未来,是否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

结论:蜀汉建国,也算是对刘备一生最好的交代,至于是对是错,历史的假设谁知道呢?

中国古代史(三国)(十一:大意失荆州、曹丕称帝、刘备称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