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方之死:革命军的投名状,清王朝的催命符!

 沐阳说 2022-03-22

清末政坛,满旗人中有所谓三大才子,时人合称为“大荣小那端老四“,说的是荣庆、那桐和端方,而其中翘楚,当是端方,无论才学或是政绩上的成就,端方都远超另两位。

慈禧还在位时,端方就颇受赏识,1903年震惊全国的“苏报案”,慈禧亲命端方全权处理,对其的信任可见一斑。

慈禧去世后,端方被任命为“山陵大差”总办,负责慈禧葬礼的一切事宜,端方不敢怠慢,这位开明的官员为慈禧办了一场极尽奢华的葬礼,光是抬棺材的人就多达千人,送葬队伍更是浩浩荡荡,另外,端方还别出心裁的安排了一群摄影师,在出殡的路上全程拍照。

但他却没想到,自己尽心尽力一场,却换来了七嘴八舌,弹劾他的折子很快就送到了摄政王载沣面前,折子中说,端方在陵寝内架电线,有意破坏风水,葬礼上拍照是为了摄取皇室灵魂。这些无稽之谈,端方并没放在心上,然而载沣却深信不疑。

那一年,端方48岁,已经是清帝国的总督兼北洋大臣,位高权重,他正意气风发的准备推行酝酿已久的政治改革,然而,就是因为那些弹劾,摄政王一道冷冷的上喻,端方便被革职,改革理想也随之化为乌有。

和他同病相怜的还有袁世凯,掌权后的载沣,第一件事就是惩办汉臣袁世凯。端方素来和袁世凯交好,两人是立宪改革的积极推动者,政见也颇为合拍,二人还是儿女亲家,如此来看,两人不过时当权者巩固皇权的牺牲者罢了。

端方去职回乡之时,正逢辛亥,闲居在家的端方日子过的倒也滋润,他与故交诗酒唱和,收藏字画,自娱自乐,还写书著论,俨然一副无心政坛的样子。

然而,内心熊熊燃烧的热血,依旧让他残存一丝念想。

如果不是如此,他怎会因为朝廷的一纸任令,奔赴山海,跳进那水深火热之中,

而要不是那一纸任令,赋闲在家的端方也不至于在荒蛮巴蜀之地,丧了命。

时代风云变幻,端方的命运被粗暴的裹挟其中。

辛亥年初,盛宣怀当上了邮传部尚书,重掌铁路大政,上任不久,他就像载沣奏请铁路收归国有。盛宣怀此举当然是好事,一来可以达成快速筹集资金修路的目的,而来也保护了国家路权。

然而,终究是操之过急了些,年轻的当权者并想不到,很多时候,光是一道旨意,并不能成事。

载沣一道旨意传下,宣布全国铁路干线立刻收归国有。一时之间,舆论大哗,民间炸开了锅,尤其是广东和二湖地区最为强烈,多地爆发集会。

辛亥年五月,南方铁路风潮愈演愈烈,情势危急之时,载沣想起了端方,那些一心想着集中皇权的当权者,真遇到了危机,还是不得不启用那些真正能成事的能臣,端方是如此,袁世凯也是这样。

于是,端方南下,被朝廷任命为候补侍郎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大臣,南下平息保路风潮。

端方到了武昌,还没喘过气,四川的保路运动如火如荼,闹的不可开交,零星的暴乱频发,处处风声鹤唳,于是,朝廷又急命端方入川,端方自知此行凶险,于是带了一些新军,坐船溯流而上。

端方入川之时,巴蜀大地已经是遍地烽烟,端方心生退意,但无奈朝廷催逼,他只好硬着头皮,迎着枪炮声深入蜀地。

而此时,千里之外,武昌起义爆发,消息很快传到四川,端方所带的两队新军便按捺不住了,一天夜里,新军起事,纷纷剪去辫子,端方见状,心知大事不妙,正准备逃跑之时,便被新军抓了起来,一起被抓的还有他的弟弟端锦,兄弟二人被按在板凳上,端方看着那些士兵,心中已然绝望,那些剪掉辫子的汉人,怎么会放过他一个满人,哪怕他身上也有汉人血统。

士兵们没有说话,闷声挥刀,砍了好几下,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滚轮在地上。

新军杀了端方,相当于有了投名状,端方兄弟的头颅被装进煤油铁盒里,被带到武昌成了新军进城的通行证。

端方丧命,成了清王朝的催命符,又或者说,从端方被革职开始,清帝国的坍塌就已经注定。

鄂军都督黎元洪下令将端方兄弟的头颅游街示众,武汉万人空巷,围观此头。

直到第二年,端方的亲家袁世凯继任大总统,他的头颅才由长子端继先寻回,和身体合体安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