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下的搞钱焦虑

 新用户48533353 2022-03-22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

疫情下的搞钱焦虑


文/晏凌羊

 01 

这两天看了一个帖子,说是广州一个妈妈卖房创业。

起初,她的教培机构发展得很好,还拿到了融资,可后来疫情以及“双减”给了她当头一击。

她以为疫情很快过去,卖房续命,但因为盘子铺太大,资金链还是断裂了,几套房子也没了。

这个贴子,看得我心惊。

世界不太平,感觉全球都在渡劫,我们也是。

我是丽江人,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丽江旅游业几乎遭受到了重创,也波及到了其他行业。

昨晚听到我老家一个在城里打零工的远房叔叔因扛不住生活压力自杀了。

他是在丽江做零工的,这两年只能接到一些很零散的活儿,以前一个星期能挣来几百块,现在需要花费一个月。

他家里有老父母要养,老婆没文化,儿子又是智障,没有挣钱能力.....

今年春节前,他跟老婆吵了一架后,可能是觉得压力太大了,想寻求解脱,就上吊了.......留下一家老幼妇孺呼天抢地。

我听了.....真的好难过。

作为一个小老板,我们感觉今年真的好难......大家都在渡劫,都在互相打气说“熬过去就好了”,但是,还要熬多久,没有人知道。

再看看国外的情况......感觉我们国家又算是好的了。看看别人的情况,也觉得自己算是好的了。

 02 

这种“渡劫”的感觉,中小企业可能感知得更明显。

今年,我们公司换了个地址,我跟合伙人一起找公司新址时发现:相比2019年,我们这的写字楼租金,市场价居然降了10%左右(以前是每年涨5%).......下降的原因,当然是需求少了。

对了,我们这里还是双地铁口,人流量每年在递增。如果是非地铁口、人员往外流失的区域,写字楼空置率还会更高。

写字楼租赁行情,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经济下行的多重因素叠加到一起,反映到企业和劳动者的开支层面,就是TA们要尽量缩减租务开销。

按照世界银行做出的一个估算,在最近的150年里边,达到目前程度的全球经济衰退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第二次就是二战,第三次就是新冠疫情。

最近比较热的新闻,还有互联网大厂裁员。

我看网上有人说:正所谓“一鲸落,万物生”,大厂的收缩给了中小企业更多的机会,也带来了人才的流动。

我都惊了……可我自己的体验是:鲸落了,万物未必生。

我认识的中小企业主,几乎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能不裁员就不错了。以前招个人,三四十个简历投过来,现在招人,一百多份简历飞来………也就是说,和以往相比,市面上“没工作的人”多了两倍还多。

大厂收缩是否给中小企业带来机会真不知道,人才确实是流动了,流动到中小企业挤占了别人的位置(
或许都没挤占,中小企业未必养得起在大厂工作过、习惯了大厂待遇的人才)。

目前的形势,真的好难的。国家难,企业难,家庭难,个人难,连孩子都难。大家都在熬,都在等,都在渡劫。

 03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不管控又不行。

前段时间,广州琶洲会展中心美博会那里发现一个阳性病例后,马上实施“只进不出”策略,公交、地铁马上联动,不经停那一站。几小时内,700多医护人员到位,做完了万人核酸……

结果很快就公布了,暂时全部阴性。那一名阳性人员去过的区域全部重点消杀和管控。

但那次事件过后,我经过空无一人的会展中心,好揪心啊。

好不容易开起来了展会,又停摆了。

很多人看到人员密集的图,只会说:为啥要去这种展会凑热闹呢?

对不起,人家真不是去凑热闹,而是为了生活。广州会展业真的停摆好久了,还有很多难以为继的中小企业想要在展会上亮相,争取一些能让自己撑下去的订单。

像美博会这种级别的展会,展位费、布展费以及各类物料、差旅、人工成本,整个会销成本可能要好多个亿。可是,随着一例阳性病例出现,全部化零。还要搭上做核酸的费用以及隔离、消杀费用。

花出去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我现在就是感觉,整个国家、社会、乃至家庭、个人(应该是全球性的)都是:收入变少,但开支巨大。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买的银行R2的理财产品,也能微亏......这已经是风险级别比较低的理财产品了。我有只理财产品,亏损12%。

理财产品,本质上也是基金,各种基金的组合......股市不好,影响到基金市场、债券市场,理财产品肯定要受波及的。

我想把三分之一的资金转为结构性存款产品,结果发现根本没额度,最后只好买了点大额存单和定存(
以前根本没这情况)......看来,大家都在避险。

一方面是赚钱变难、有通货膨胀压力(
你们没感觉啥都在涨价嘛),另一方面是资金无法获得升值渠道去对冲这种通胀压力——基金、黄金等等都市场都不是资金避险的好渠道了,大家保点本金都难。


钱不经花,但钱越来越难挣。

我们的财富都缩水了。

正常情况下,就业率高、工资水平涨,人们更愿意去消费,物价会上升。


大家接下来要做好吃苦日子的准备了。

 04 

每个公司都有极限生存期。

所谓的极限生存期,就是:公司在没有任何营收的前提下,能撑多久。


我算了下:我们公司,大概能撑一年半。

现在,国家、企业、个人都在渡劫。

每一个个体都有坐吃山空的可能,所以,我们也得判断一下:我们的山,能坐吃几年?

你知道吗?我辞职创业后,比以前挣得多了,也挺能攒钱的(我压根儿不搞奢侈消费,而且根本没什么空去花钱),但是,我对自己更抠门儿了。相比没辞职前,我更不敢大手大脚花钱。

比如,以前出门我经常住四五星级酒店,现在只要能省时间,我住经济型酒店也完全OK。以前动不动就出去泡温泉,现在泡腻了,这种纯消费、纯享受、无新鲜感、不能太长见识的项目,我基本也都不去了………一方面是怕累、怕折腾,另一方面是觉得没必要花这个钱(
倒是如果疫情不闹腾,我愿意带着孩子飞西藏、南疆和甘肃,毕竟,有新鲜感、能长见识嘛,我就觉得这钱花得值)。

产生这种“比以前更不敢乱花钱”的心态的原因,还是内心缺乏安全感,不知道下个月的饭钱在哪里,不知道已经落袋的钱会不会因为创业而回吐出去。

而且,一年养家养娃的费用至少要大几十万,家里连墙上钉的几分钱的钉子都是自己辛苦挣来的,知道挣钱的不易。

穷怕了的人,真害怕再次返贫。当然,也是因为,全球环境多变,我们也需要多储存点粮食过冬。


有时候想想,我也就是我爸妈的3.0版本啊,只是比他们稍微聪敏些、有本事一些而已。

 05 

普通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我能想到的第一条,就是尽量缩减成本。

比如,不要盲目创业,真要是去创业,那就选一份“小而美”的事业吧。

平常时期,做强做大,做到第一,很容易被各方盯上。当年三水健力宝和科龙集团的改制不顺利,就是因为做太大了,做到了第一,干扰变多。

而美的、TCL能顺利完成股改,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因为当时没有做到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树大招风,亘古不变的规律。

非常时期(
比如疫情),盘子铺越大,成本越高,越容易撑不下去。很多盘子铺太大的公司,遇到非常时期是很容易倒闭的……小公司则因为成本小,反倒能活下去,熬过了非常时期就可以往上走了。

再者,
人对财富的享受阈值,其实也像一个抛物线,到达峰值后,边际效用递减……你赚越多,反而可能越累,付出越多,风险越大。

就连做自媒体,我都不想做大。这公众号,有个几万真粉就行了(
我两次修正了粉丝,数据是真实的)。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跟三个做生意的朋友打了电话,大家普遍反应今年生意不大好做。一个亏了六百万,一个说自己今年在渡劫,另一个跟我说:“有时候,躺平就是避风。有的时候,越折腾,可能损失越大。”

其中一个宽解我:“健康的创业、健康的发展,应该每年都要淘汰一些不良客户。那些客户,可能会花掉你巨额的时间、精力,让你付出高昂的情绪价值,你从他们身上得不到尊重,也赚不到什么钱(
但这不妨碍他们认为你从中谋取到了暴利)。

也有一些,大家也谈不上什么对错,就是单纯八字不合。创业就跟我们生活中交朋友一样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也要逐渐淘汰一些三观不一样、相处起来太累的朋友。”

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才能过去,也不知道这种坎坷动荡期什么时候才能过去,但真心希望世界和平、天下大安、疫病消散,希望众生都能健康无恙。

而且,我一直有一种盲目的自信:疫情过去,中国的恢复速度会是最快的。给点时间,三年甚至五年,情况一定会变好的。而且是全球唯有咱们这边风景独好。

而且,东航飞机出事以后,我有很大一个感触:咱们也别欲壑难填了,我们都是幸运者。

没被爱情找上没关系,你是新冠疫情下的幸存者。

没被财富找上没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你也是空难的幸存者。

没被成功找上没关系,你是被疾病、意外等坏事轻松放过的幸存者。

人生无常,搞钱的同时惜福吧

虽然我们的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好事发生,但我们都是幸运者,侥幸逃脱了这些厄运。

——晏凌羊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