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蛛同框情怀拉满,也补不了「新蜘蛛侠3」的人物塑造漏洞

 第十放映室 2022-03-22

在环中国大陆上映了差不多三个月之后,《蜘蛛侠3:英雄无归》终于登录了流媒体平台。

这既意味着中国的影迷终于有机会通过网盘或迅雷等地下非正式渠道看到高清版的《蜘蛛侠3》了,同时也意味着本片大概真的不会有机会在内陆影院的大银幕上出现了。


延迟三个月再观看《蜘蛛侠3》引发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它必然会给中国观众带来一种很独特的观赏体验:

在正式看电影之前,本片的最大悬念与爽点——三蛛同框,就早已经在网络上被剧透了个底朝天。

所以,对于内陆观众来说,在无法体验悬念与惊喜感的情况下看到小蜘蛛的两位好友在无意中意外将加菲和托比(前两任蜘蛛侠饰演者)从平行宇宙中召唤出来时,内心的惊喜感恐怕会大打折扣。


套用一句巴菲特的名言来说,当一部影片的悬念被提前揭晓,才知道有哪些缺点和瑕疵在裸泳。

《蜘蛛侠3:英雄无归》的剧情延续了上一部结尾与神秘客在伦敦大战的情节,被神秘客诬陷并向全世界曝光了真实身份的彼得彻底失去了正常生活的可能,甚至成为了人人唾弃的城市恐怖分子。

彼得因此彻底失去了以普通人身份生活的可能,不得已之下(实际上他也没做啥尝试)只好寻找奇异博士寻求帮助。但因为干扰奇异博士施放“遗忘魔咒”,彼得不小心打开了多元宇宙,从而导致其他平行宇宙及不同时间点的蜘蛛侠仇人被传送到了荷兰弟版蜘蛛侠所在的宇宙中。


最终,在同一宇宙聚集的三代蜘蛛侠携手阻止了反派们的进攻,荷兰弟为了彻底终止自己造成的危机,选择以“所有人都忘记自己”为代价,来让奇异博士再次施咒关闭多元宇宙的大门。

在《英雄无归》中,三蛛同框的最高光时刻,自然是三个彼得·帕克共同携手与三代《蜘蛛侠》电影里所有反派在自由女神像前决战的一幕戏。

这幕本应该成为这一版《蜘蛛侠》整个系列最高光时刻的一场戏,事实上却也最集中地暴露出这一系列的种种问题。


飞身而下拯救从高空坠落的MJ,这是加菲版蜘蛛侠的自我救赎。

挡住荷兰弟的暴击,在最后关头选择放绿魔一条生路,这是托比·马奎尔版蜘蛛侠的自我救赎。

前者对应《超凡蜘蛛侠》中,加菲没能来得及抓住从塔顶坠落的女友格温,导致其身亡的悲剧,后者则对应托比版《蜘蛛侠》中,托比失手杀死了绿魔。


但在影片中我们唯独看不出荷兰弟版的蜘蛛侠,也就是本片的真正主角,到底是通过什么契机来完成自我救赎与成长的。

他好像突然就在闯完祸之后获得了成长,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作出了让所有人都忘掉自己的艰难决定。

但这个决定的艰难性并没能在影片中很有力地表现出来,因为荷兰弟并没有真正陷入过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危机时刻,也就谈不上所谓的人物弧光,看不到“好邻居”蜘蛛侠的成长时刻。


一直以来,无论是以漫画、动画还是真人电影的形式出现的《蜘蛛侠》都能广受欢迎的核心要素就是,因为它坚持去认真地讨论青少年的成长主题,以此来让观众感受到蜘蛛侠既有身为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的一面,也有作为迷惘无助的少年的一面。

而在《蜘蛛侠》的故事里,所谓成长,其实就是要求小蜘蛛能发自内心地理解“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看上去有些鸡汤的话。

这次靠三蛛同框来为电影博取关注度的营销策略也不由得激发观众去横向对比三代蜘蛛侠在人物塑造上的不同。


荷兰弟版的《蜘蛛侠》与前两部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他的成长速度很慢,很冗长,事实上一直要到第三部的时候,漫威才真正讲完了荷兰弟版蜘蛛侠的成长故事——

蜘蛛侠最终选择了让周围的人通通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告别所有的依托之后独自上路。

而造成荷兰弟版小蜘蛛“晚熟”的一个很大因素是,他身边总有很多过于靠得住的人,让这个孩子没有迫切成长的必要。


前两代蜘蛛侠托比和加菲几乎都是在经历了与至亲的离别之后就从无助的状态里体会到了成长的代价,托比版蜘蛛侠在第一部里就失去了本叔叔,加菲版也是一上来就交代了蜘蛛侠亲生父母的去世。

但对荷兰弟来说,他其实一直都有个过于厉害的“爹”:

托尼·斯塔克。


不用想也知道,要是有个要钱有钱、要武力有武力、要地位有地位的钢铁侠当自己的“精神教父”,鬼才有动力去学着迅速长大。

仔细回想一下,其实前两部中的荷兰弟都一直活在钢铁侠的庇佑之下。

第一部时,钢铁侠愿意亲自飞过去给他解决麻烦;

第二部虽然钢铁侠死了,但尼克·弗瑞、哈皮等钢铁侠生前的好友都一直在以长辈的身份照顾着他。

漫威在第三部里其实为小蜘蛛也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爹”:奇异博士


只不过向来聪明冷静到能在几亿种可能性里分析出灭霸必死结局的奇异博士。在《蜘蛛侠3》里突然就因为剧情需要而莫名其妙变得不靠谱起来。

岔开一句说,奇异博士在本片中简直有点过于过于工具人了。他一会儿失手犯错导致多元宇宙混乱,一会儿又神通广大且冷静到可以妥善处理荷兰弟搞出来的烂摊子,且总是在剧情最需要的时候才短暂的出现,以魔法的名义强行推动着剧情的走向。


既然大错已成,彼得·帕克的人生轨迹就不得不回到迅速成长、直面自我的主题上来。

只不过这时候,漫威的编剧们就又意识到了一个他们在前几部中无意间埋下的祸根:

荷兰弟版蜘蛛侠其实从来没有面对过真正的反派,他不是一个会像托比和加菲一样已经对人性之善保持足够程度质疑的人。

毕竟在前两部中,荷兰弟版蜘蛛侠面对的反派都不是真的仇恨蜘蛛侠本人,而是仇恨他的富豪“爸爸”钢铁侠。


第一部《英雄归来》里的反派“秃鹫”,是一位因为斯塔克工业害他丢了工作而愤愤不平的工程队负责人。

第二部《英雄远征》里的反派“神秘客”,则是不满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托尼·斯塔克随意摆弄,最终甚至还以“精神不稳定”的缘故被托尼辞退的前斯塔克工业立体影像专家。


说白了,这两部作品里,蜘蛛侠始终都只是帮助钢铁侠解决仇人的“”。

反派们从来没能让蜘蛛侠真正的陷入过反思自我的困境中。

所以,当《英雄无归》里蜘蛛侠决议违背奇异博士的意愿,抱着“反派只是因为有心理创伤才做坏事,他们的命也是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试图拯救从平行宇宙穿越而来的章鱼博士、绿魔、沙人等人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说是编剧为了推动剧情而设计得过于勉强的圣母心泛滥情节,也可以说这其实真的是一路走来,这一版的蜘蛛侠能做出的唯一合理的举动。


显然,在经历了数次大战之后,荷兰弟版的彼得·帕克依旧还只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在第二部里被神秘客这个诈骗犯子欺骗之后,小蜘蛛在这部里依旧没有长记性,还是被人格分裂之后的绿魔给暗算了。

而直到这个不得不将剧情向下一阶段推进的时候,编剧们好像才想起来荷兰弟还缺一个促使他成长的创伤性危机。

而这也是为什么梅姨被绿魔杀死在本片中咋看咋刻意的缘故。


按逻辑来说,梅姨这个角色没必要死。

但不讲逻辑几乎都快成漫威电影的优良传统了。

为了喊出那句经典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为了让小蜘蛛陷入悲伤中痛定思痛,梅姨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写死了。

而事实上,梅姨死前说的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也完全因为语境的变化而彻底变了味。

荷兰弟试图救赎来自其他平行宇宙的一众反派失败后,再安排梅姨说这句话,意味似乎就变成了她在鼓励荷兰弟不要听奇异博士的劝告,不要害怕事情闹大,不要顾及身边人的牺牲,一定要坚持救这些人。


这显然已经不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了,这分明是“能力越大,折腾的问题越大”。

更何况,将反派角色们强行洗白也并不能丰富这些角色的形象。谁说反派们破坏世界的理由都只能是因为他们没人疼没人爱的?漫威并不是没有塑造出过像灭霸那样拥有自己的观念与信仰的成功反派的。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在《美国队长3:内战》里,小蜘蛛刚刚登场的时候。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向钢铁侠解释自己理解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的,他当时说的是“如果你有这样的能力,却不作为,那么以后一旦有坏事发生,就是你的责任”。


这个版本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显然更适合荷兰弟版的蜘蛛侠在前两部中的行为逻辑,同时也是之前两版《蜘蛛侠》制作时主创们理解这句话的方式。

显然,对这么个孩子来说,他理解的所谓责任,一直以来都首先是保护家人、关心的人的责任,而不是直接跨越到要去拯救一众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失足中年男性陌生人的责任。

这个人物塑造上的转变实在是既牵强突兀又自相矛盾。


这其实也引出了这一部《英雄无归》中的另一个问题:观众很难找到和荷兰弟共情的切入口

看似全片中各种观众期待的名场面和酷炫的动作戏都给到位了,娱乐性和刺激性也做足了,但就是会让人觉得片子缺乏内核,过度空洞。

这种空洞形成的原因是,作为核心主角的荷兰弟版蜘蛛侠在全片中其实依旧一直是在被动成长的,他被动地应对着外来的危机,被动地接受着自身命运的变更。

在这一整个系列里,他甚至都没有遇到过一个能让迫使自己学会从另一面审视自我、认知自我的反派,反派们从始至终都与他没有价值观念上的本质冲突。


最后好不容易有了个绿魔,让荷兰弟因为梅姨的被杀而开始感受到仇恨和痛苦,开始出现了恨不得想要动手打死绿魔的冲动。

但这个冲动又很快因为托比想要弥补自己曾经失手错杀绿魔的遗憾而阻止了。

就好像这个青年的成长历程里,从来都不缺犯错、犯浑的时候,但却从来没能来得及获得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机会,他身边实在是有太多可以迅速帮他解决问题的厉害帮手了。

以至于,整个系列下来,荷兰弟到最后要求奇异博士施放让所有人都忘记自己的咒语时,这一版的蜘蛛侠才真正的实现了犯错—认错—弥补错误—承担责任—成长的人物弧光,实在是太晚熟了。


跳到剧情外来看,这一版《蜘蛛侠》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可以说是漫威影业自身的发展策略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期。

三部《蜘蛛侠》都在急着赶路,急着将整个MCU宇宙的故事线推进下去,以至于剧情的创作思路几乎都像是倒推出来的。

因为要将“蜘蛛侠”的IP引进漫威宇宙,促成索尼和漫威的合作而设计小蜘蛛和钢铁侠之间的关系;

因为要给MCU的第三、第四阶段做好收尾、铺垫与衔接工作而设计第二部小蜘蛛失去钢铁侠庇护后的情节;

因为要引入第四阶段多元宇宙的概念,而安排第三部这场在人物逻辑上根本说不通的蜘蛛侠宇宙混战。


而所谓三蛛同框,放在这种创作困境中去看,也更像是在这种局势下唯一能够增加影片卖点、让整个系列重振活力的唯一有效出路了——

这最终甚至被设计成了一条实际上与剧情本身关联不大,只为了满足粉丝情怀的“场外出路”。

更何况,如果不解决剧情设计完全被整个电影宇宙的规划布局牵着鼻子走的弊病,那么三蛛同框这种卖情怀的营销策略就永远只能成为治标不治本的速效救心丸。

但愿最后“无归”的真的不要是漫威本身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