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提琴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概览---(上)

 公司总裁 2022-03-22

  据史料记载,小提琴最早在中国的出现要追溯到1699年,一位法国传教士难光(ludovicus pernon)首先在中国的土地上奏响了它。清朝康熙年间,9名法国传教士应邀来到中国进行交流,南国光就是其中一个人,他通晓音乐,擅长演奏小提琴。但当时小提琴仅仅在宫延中出现,普通人并没有机会接触。

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一直等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尽管战争带来的更多是伤害,但它同时也给文化的交流带来了可能。殖民者在中国的不断扩张无意间打开了文化传播的道路。此时,小提琴艺术的传播途径被扩宽,除了西方传教士,一些来华的西方人士会不定期地举行一些音乐表演,创办乐队,这些活动都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中国主权一步步的丧失,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特权越来越多,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境内自由传教。随着各地教堂的纷纷落成,音乐活动的中心出现。在一些擅长演奏小提琴的外国传教士的传播下,一些中国学生学会了演奏小提琴,并能够在乐队中演奏。西方教会还建立了一些学校,在这些学校中,通常设立有西方乐器演奏、乐理知识学习等音乐教育的课程,大大普及了小提琴的演奏和西方音乐的理论。

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少世界著名的演奏家来中国进行演奏,丰富了中国人对小提琴的了解与认识。1875年,《申报》曾经报道了西方小提琴家来华公开进行独奏音乐会的消息,随后,如克莱斯勒、海菲茨、席盖蒂等许多世界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都在中国展现了自己的高超技艺,这些优秀的表演吸引了大批热爱音乐的中国青年,掀起了一股有关小提琴艺术的热潮。 

1910年,留学生司徒梦岩制作出了第一把出自中国人之手的小提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还获得了小提琴制作首奖。1919年,著名的地质学家、热爱音乐的李四光创作了目前已知的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

1919年至1949年这30年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四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每一个事件对中国音乐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我国建立了第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以萧友梅、丰子恺、吴梦非等人为首的老一代音乐教育家为了中国的事业发展,建立起了北京高等师范音乐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上海艺术大学等的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正是在这些音乐学校中,开始了中国最早、同时也是最正规的小提琴教育课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家、作曲家以及小提琴演奏家。学术界则有丰子恺和梦痕著的《小提琴演奏法》、张洪岛译的《小提琴演奏法》以及黄自、萧友梅、赵元任发表的多篇小提琴方面的论文。在音乐创作方面,这一时期的小提琴音乐也开始渐入佳境。“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中国第一代小提琴作曲家和演奏家马思聪等人都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优秀的小提琴作品。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