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70,一起震惊朝野的口水战

 激扬文字 2022-03-22

文/冰扬波

01

熙宁三年(1070年) ,秀州李定的好运来了,他要升职了——到京师总部上班。

就凭他一个不入流的小判官,为啥会如此走运?

无数人为之眼红。

不过,眼红也没用。

人家有贵人加持,且不止一个:

贵人一,孙觉,文坛大佬,更是当时审官院的一把手。

贵人二,更牛掰,时任参知政事,宋神宗驾前的第一红人,王安石。

王安石画像

李定到京后,王安石对他更是极尽美言,强力推荐。

(当然,这事儿多少透着些古怪,在此先卖一关子,留待后文再说。)

同年4月,宋神宗赵顼于百忙中拨冗接见,亲自面试。

李定久居官场,深谙时政,且嘴皮子贼溜,句句说到了老板的心坎上。

宋神宗圣心大悦,一纸任职词头便一挥而就:“不错,这小李子是个人才,就先去御史台上班吧!”

(词头,由皇帝手书,宋时朝臣拟旨之文字依据,类似时下领导批的条子。)

02

4月19日,李定的任职词头到了中书省舍人院。

不料,当日轮值的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知制诰宋敏求一看这词头,不由地摇了摇头。

直接退件,且注明退件理由:

“旧制须于太常博士经两任通判,方许举奏入台…”

简而言之,这李定资历不足,若破格提拔,难于服众,还望老板三思!

——宋神宗第一次碰壁。

“胆儿肥了,朕的件儿也敢退,他这是不想干了?”

宋神宗盛怒之下,直接撸了宋敏求的乌纱帽。

不过,时宰相曾公亮也提醒宋神宗:“本朝以来,确实没有选人直接授任御史之先例,还望陛下三思!”

于是,宋神宗另拟一词头,改授李定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宋史·职官志》:官卑而入殿中监察御史者,谓之'里行'。类似于时下的编外人员,即见习生或临时工。】

4月21日,词头再次送到舍人院。

当日轮值官是天文学大咖、中书舍人、知制诰苏颂。

苏颂一看,二话不说,再次退件。

理由:监察御史乃“掌分察六曹及百司之事,纠其谬误,大事则奏劾,小事则举正”,即监察御史官品虽不高,但权责极大,绝非李定一边郡幕职小吏可胜任的。

重申苏颂之理由,若破格提拔李定必遭朝野非议。

“度越常格,然隳紊法制,必致人言。”

——宋神宗第二次碰壁。

这回,宋神宗没再简单以罢官了事,在词头补了一笔,“去年诏书,台官有缺,委御史中丞奏举,不拘官职高下”,再送!

4月22日,词头到了工部郎中、中书舍人李大临手中。

李大临查阅了宋神宗熙宁二年之条款。

一看,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续资治通鉴长编》:

云不拘官职高下者,止是不限博士与中行员外郎耳,非谓选人亦许奏举也。

说,所谓台官不拘官职高下者,只是不限从太常博士与中行员外郎中选任而已,李定这等小官根本不够资格。

于是,李大临也没给老板面子,再次退件。

——宋神宗第三次碰壁。

朕,不就安排一见习生吗,咋就这么难?

再三被退件,宋神宗怒不可遏,直接点名要苏颂拟诏。

03

这次,苏颂接着抗命不说,还滔滔不绝地跟宋神宗掰扯了一通用人之道。

《续资治通鉴长编》:

颂又言:“祖宗之朝或有起孤远而登显要者,盖天下初定,士或弃草莱而不用,故不得不广搜扬之路。自真宗、仁宗以来,虽幽人异行,亦不至超越资品。盖承平之代,事有纪律,故不得不循用选授之法。今朝廷清明,俊乂并用,进任台阁,动有成规。而定以远州幕官,非有积累之资,明白之效,偶因召对,一言称旨,即授御史,他日或有非常之人又过于此,奏对称旨,则复以何官处之?寝渐不已,诚恐高官要秩,或可以歧路而致。谨案六典,中书舍人之职,凡诏旨制敕,皆按典故而起草,制敕既行,有误则奏而正之。故前后舍人论列差除,用典故而蒙更正者非一。今三院御史须中丞、学士荐举朝臣,乃典故也,或不应此,其敢无言?去岁以京官除授,所以无言者,以前有诏令故也。今若先立定制,许于幕职官中选擢三院,则臣等复有何言而敢违拒?朝廷以定才实非常,则当特与改官,别授职任,随资超用,无所不可,不必弃越近制,处之宪纲也。若臣上惧严诛,腼颜起草,诚虑门下封驳。纵门下不举,则言事之臣必须重有论列。或定畏议,固执不敢祗受,是臣一废职事,而致议论互起,烦渎圣听,则臣之罪戾死有余责。”

简而言之,苏颂拒绝草诏理由有三:

一是强调没有先例,真宗、仁宗以来,官员除授未有超越资品;

二是本人遵守中书舍人之职责,恪守遵朝廷所定之法制;

三是建议另授他官,不可因李定一人,而坏了朝廷的制度。

若畏惧皇命违制草诏,那我苏颂就是一不称职的臣子。

退件。

——宋神宗第四次碰壁。

不久,群臣也跳出来劝神宗还是算了吧。

不过,参知政事王安石对此有不同意见:“若就这么算了,那陛下威仪何在,以后还如何御下?”

4月28日,神宗再次召见苏颂商量此事,苏颂依然坚持己见。

神宗见商量不通,便威胁说:“久格诏命,恐将得罪,卿宜思之。”

对此,苏颂毫无惧色:“皇上有爵禄赏罚之权,但为遵守朝廷之法制,即使斧钺加项,我也要坚持依法办事,决不妥协。”

宋神宗第五次碰壁。

至此,这场口水战已震动朝野。

04

为了维护皇家面子,5月2日,神宗的词头再次送给苏颂。

苏颂接到词头,依然“执奏如初”,没有草诏。

而且,他还向宰相曾公亮表示:“虽有圣上特旨,但仍无以为据,如一定要写,恳请陛下特批'特旨所除,不碍条贯’,方可草制。”

这苏颂不仅屡屡抗命,还向皇帝提条件,胆儿忒肥。

其实,苏颂此举实乃以退为进,他算准宋神宗以万乘之尊怎会屈从臣下,故以此冒险方式回复。

不想,宋神宗竟是一犟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还真就作出了御批:“圣旨与除李定系特旨,不碍近降条制。”

快写吧,别磨叽!

没门,苏颂依旧没有让步。

苏颂提出还需进一步完善组织程序,“采听群议、询访近臣”,看一下李定之才是否“果足以副陛下特旨之擢”。

若如此群众评议下来,不知要拖到猴年马月了。

宋神宗第六次碰壁。

终于,宋神宗忍无可忍了,一怒之下就要罢免苏颂。

这时,枢密副使司马光站出来为苏颂说话了:“臣窃意朝廷知大临等既累次封还词头,今复草之,则为反复,必难奉诏,因欲以违命之罪罪之,使今后凡朝廷所行政令,群下无敢立异者…政令或有得失,陛下复何从知之?”

司马光画像

政令应一以贯之,若朝令夕改,让执行者无所适从。

于是,王安石建议:再给苏颂一次机会,如仍抗命,再免不迟。

5月3日,词头再次直送苏颂。

然而,苏颂再一次“辜负”了宋神宗的期望,他以当日非他轮值为由推托,退件。

宋神宗第七次碰壁。

不得已,词头转了一圈,便送到了轮值的李大临手里。

不出所料,李大临仍坚持李定没有突出政绩,建议先让他任一般官职,慢慢考察其才能,再提拔不迟。

于是,再次封还了词头。

宋神宗第八次碰壁。

这次,宋神宗不打算妥协了,遂批示:“轻侮诏命,反复若此,国法岂容!”

就这样,苏颂,李大临被免去了官职。

不久,李定在王安石的庇护下,终于进了御史台。

这场口水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05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李定,到底是啥人?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当然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是王安石的一个学生,而且李定这人的德行,属实不咋地。

李定为了升官,母亲仇氏去世不回乡守丧,被人告发后,又谎称自己非仇氏所生。

但经朝廷调查,李定确为仇氏所生。

李定进入朝堂后,又兴风作浪,制造了多起冤假错案,如有名的“乌台诗案”,他便是直接缔造者。

难怪《宋史》对他有此差评:“是以公论恶之,而不孝之名遂著。”

那么,问题来了:

王安石为何非要举荐李定这等奸佞小人?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正式启动变法。

然而,变法伊始,赞成者寡,反对者众。

为扭转如此僵局,不论是宋神宗,还是王安石,都急于寻找或培养支持力量,于是李定这样的小人才有了机会。

宋神宗和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但为了变法无所不用其极显然是得不偿失。

老王:做事不可走极端,否则就会过犹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