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器中的饕餮纹怎样鉴别真伪呢

 博搜艺术 2022-03-22

  青铜器中的饕餮纹

  名称出自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

  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色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

  “国之大事,在祭和荣”。对于中国的先秦中原国家来说,最大的就是牺牲和对外战争。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精炼和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夏、商、周时期发现的青铜器的功能(用途)是礼器、兵器,以及周围的辅助器具。这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青铜器,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

  历史上所说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和青铜礼器的时期。保守估计,这一时期主要跨越夏商周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两千年。青铜器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优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被史家称为“活的史书”。

  青铜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装饰和优雅的铭文,揭示了中华民族的铸造技术、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自古以来,传统收藏以“金石字画”分类,青铜器居首位,被誉为国之重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物种类繁多,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考古出土文物是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是获取古代文明的信息载体。出土文物的保护对于古代文明的研究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最早出现的青铜器是小工具或装饰品。夏代有青铜器皿和兵器。商代中期,青铜器的种类非常丰富,出现了铭文和细纹。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青铜制作有模型铸造法和失蜡法。模型铸造法的大致思路是:先用黏土做一个器物原型,叫内模,然后用黏土盖在外面,待黏土半干后再翻出外模型。刮掉一层内模,就是青铜器的厚度,在外模内壁上刻线。冷却后,将陶饭掰开。失蜡法的主要思想是先用蜡块雕刻出想要的形状,然后将准备好的泥逐层浸涂,定型,加热后蜡流出,倒入青铜液,等待冷却。这种方法多用于制作精致的器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