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首乌

 一帆csp 2022-03-22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鲁迅先生描述的这些,于小时候居于乡下的我们,是再寻常不过的场景,拔各种可拔不可拔的植物,是小伙伴们在山野奔跑玩耍经常做的事。但印象中,五花八门的根根茎茎中,也并没有拔过人样的何首乌。

传说中国的四大仙草是人参、灵芝、冬虫夏草、何首乌,前三样寻常怕是很难觅得,唯有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你留意下身边的院子,走走不远的山野,找机会把何首乌“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看看能不能找到人样的何首乌?

何首乌,蓼科、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
何首乌的拉丁名是Fallopia multiflora (Thunb.) Haraldson,其属名Fallopia是以16世纪意大利解剖学家加布里埃莱· 法罗皮奥( Gabriello Fallopia)的名字命名的, 他也是历史上发现女性输卵管的第一人,在英语里,输卵管一词也叫Fallopian tube,种加词multiflora是“多花的”,因此它也被叫做多花蓼。

何首乌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日本也有分布。

无疑,何首乌是种有故事的植物,关于它的故事,坊间有不少不一样的版本。

《本草纲目》记曰:唐元和七年,僧人文象遇茅山老人而传此事。李翱著有《何首乌传》:何首乌者,顺州南河县人。祖名能嗣,父名延秀。能嗣本名田儿,生而孱弱,年五十八,无妻子,常慕道术,随师在山。一日,醉卧山野,忽见有藤两株,相去三尺余,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而又交。田儿惊讶其异,至旦遂掘其根归。问诸人,无识者。

后有山老忽来。示之。答曰:“子既无嗣,其藤乃异,此恐是神之药,何不服之?”遂杵为末,空心酒服一钱。七日而思人道,数月身体强健,因此常服,又加至二钱。经年旧疾皆痊,发乌容少。十年之内,即生数男,乃改名能嗣。后与子延秀服,皆寿百六十岁。延秀生首乌。首乌服后,亦生数子,年百三十岁,发犹里。有李安其者,与首乌乡里亲善,窃得方服,其寿亦长。遂叙其事而传之云。
比如,还有这样的版本: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嵩山封禅,发现卢岩山瀑布附近的村民多长寿,遂问村民,得知此地村民皆食首乌长寿粥,这种长寿粥是将何首乌和小黑豆放入从井壁垂满何首乌根的井中打出来的水煮制而成。汉武帝来到那口井边,见井周围长满何首乌,即赐名长寿井,至今仍在。从此,长寿粥作为御用品每日贡膳,汉武帝寿至70岁。

说到何首乌,不能不提到一个地方,广东的德庆县。德庆县隶属于广东省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游北岸,那也是我不时经过的地方,高速穿越县境的时候,会看到山里不时出现的“肉桂”二字。
德庆自古南药资源十分丰富,南药种植历史十分悠久,德庆的巴戟天、何首乌、广佛手、肉桂等“四大南药”以品质纯正而著称,种植规模、产量及品质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目前,德庆“四大南药”已形成73万亩种植规模,年总产量达23万吨。
德庆何首乌是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特产,种植历史悠久,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相传隋唐年间,德庆连年天灾。一个姓何的老头被囚禁在狱中断粮多日,饥饿难忍,奄奄一息,便取围墙上的藤叶解渴,取藤蔓藤根充饥,后来又挖到一些酷似人形的根茎来吃。日复一日,何老头不但生存了下来,且日益健康,满头的白发还奇迹般地渐渐变黑,返老还童。狱卒惊喜万分,人们争相传告。老头因发现新药被释放出狱。这种根茎能使头发由白变黑,故取名为“何首乌”。

故事就是故事,所有故事都在阐述了一个道理,何首乌很有药用价值,而且历史悠久,经久不衰。

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样,最早听到何首乌这个名字,是来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反正“全文背诵”这几个字就把它烙在脑海里了。
后来,何首乌三个字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在洗头水行业,原来我还以为是个品牌呢,后来发现它们都是以何首乌为配方制成,试试在某网购平台输入“何首乌”三个字,跳出来数不清楚的洗头水产品,可见它在护发美发行业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了写这篇推文,我特意请教了中医药专家李薇教授,她对何首乌的故事以及它的功效给我娓娓道来。她说,入药的何首乌有两种,生首乌和制首乌。在采收何首乌药材后进行净制、切制等修制方法,然后才称为生首乌,制何首乌是经过一定复杂工序炮制出来的,它们都来自同一个植物,不同制作工艺而已,生首乌有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制首乌有补益经血、固肾黑发的作用。
▼李薇老师给我发来的何首乌,这是生首乌,她告诉我,何首乌特别好辨认,它的横切面上能看到云锦花纹,纵切面看不到。

▼这是制首乌,颜色偏黑。

因为它的藤蔓缠绵交合,何首乌还有个妖艳的别名:夜交藤,至于这名字有啥故事,你自己尽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哟。
李薇老师还告诉我,夜交藤是一味安神药,它是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带叶的藤茎,于夏、秋采取。但商品大都用藤茎,于秋季叶落后割取,除去细枝、残叶,切成长约70厘米的段落,捆成把,晒干。

夜交藤是一味安神药,药性甘、苦,平。归心、肝经。本品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

何首乌是药食同源的中药,不仅能够作为一种中药服用,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食材。日常生活中,可以将何首乌和鸡蛋、豆腐、猪肝以及鸡肉等等一起搭配烹饪。

在无汤不成餐的广东,何首乌也是一种难得的汤料,比如有一款叫虫草花干贝排骨汤,在虫草花、干贝、胡萝卜、排骨等食材中再加入何首乌,起“平喘止咳、养肝益肾、乌发延年、化浊降湿”之功效。何首乌在这里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乌发作用外,化浊降湿的能力也相当优秀。

常见的做法还有何首乌炖老鸡、何首乌粥、何首乌蒸猪肝等等,你不妨试试。

然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有件事不得不提。
近年来有关何首乌致肝损伤的报道越来越多,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还有我国药监部门都相继发布了何首乌及其制剂肝损伤风险的警示或监管措施,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
大家去搜新闻,会发现经常有老人、有小孩、有大学生、甚至有海归的白领,因为吃何首乌,为了乌发、为了养生保健,吃出了肝损伤,甚至吃出了急性肝衰竭,然后死掉。

反正,我本是圈外人士,对于何首乌的是是非非不做评论,大家一定要参考可靠的资料和医嘱去使用它。

何首乌三个字虽然很早就烙在脑海里,也不知道乡下有没有,按道理是有的,只是从来没当它一回事,也就不认识它,主要也是我至今仍然顶着一头浓黑的头发吧。
最早认识它是在丹霞山,那是个秋天,陪我爸妈去丹霞山玩,下山时走了一条天梯,到了山下面,突然见到不远的山坡有几株树,树冠顶部布满了一层白白的雾,细看那是一种特别小的花,花量特别大,直到看到一些枝条垂下来才发现,那是一种柔软的细藤,它们爬到树冠上开花,原来它就是何首乌。花太远也看不到它的样子,更没有发现人样的根了。
再见到它是在另一个秋天,在版纳植物园的藤本园,估计是人为种的吧,反正也是带着满满的野性,它们沿着一个铁围栏恣意绽放,花依旧是细细的,可贵在长得矮,我可以拍下它的样子。

▼丹霞山的何首乌。

▼西双版纳植物园的何首乌。

后来,我去了杭州,那是离鲁迅故里不远的地方,那天@红丽陪我逛园,那算是冬天了,只见某处何首乌干干的枝条,枝条挂满了果实,果实也不大,长得像个翅膀,估计也是为了传宗接代的作用吧。我跟@红丽还把它们扯下来,用黑布拍了它们的特写镜头。
不过,那么多次仍然没有看到何首乌的灵魂——人样的根。直到不久前,华植在药园搞了一个抗衰老植物展,其中何首乌赫然在列,而且做成盆景状的何首乌露出它的根部,让我第一次看见它的灵魂,对,药用部分就是它的根了。
对了,它的根真的长成人样么?要是的话,吃了它果真可以成仙了吧?想多了哟。能长成人形的何首乌都是骗人的,市面上频频现身的“千年何首乌”,不是用棕榈心、芭蕉根加工造假,就是套在模具中培养成型。这种小伎俩都是通过造假手段来获取暴利。

不过,何首乌的根部形态多样,真的有那么一两个像人样的,也不可能有成仙效果的,不过你想入非非还真的有点像成仙的样子呢。

何首乌为多年生植物。重点在于它的块根,就是“成仙”的东西,它的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

它的茎缠绕,长2-4米,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

何首乌全身都是故事,包括它的叶片,因为心形,心形代表爱,你懂的。

它的卵形或长卵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两面粗糙,边缘全缘。

它的花真的很小,可真正看,还是挺可爱的。

它的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分枝开展,具细纵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状卵形,具小突起,顶端尖;花梗细弱,下部具关节,果时延长;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绿色。

▼ 花果同枝。

的果实叫瘦果,瘦果卵形,具3棱,长2.5-3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

▼ 未成熟的果实。

▼ 成熟的果实。

何首乌除了它的药用价值,在现代社会,何首乌还是很好的观赏植物,可利用其块根古朴、富于变化、枝蔓茂盛、叶片清秀的特点制作盆景。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多年生草本。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茎缠绕,长2-4米,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
叶卵形或长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两面粗糙,边缘全缘;叶柄长1.5-3厘米;托叶鞘膜质,偏斜,无毛,长3-5毫米。
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长10-20厘米,分枝开展,具细纵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状卵形,具小突起,顶端尖,每苞内具2-4花;花梗细弱,长2-3毫米,下部具关节,果时延长;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绿色,花被片椭圆形,大小不相等,外面3片较大背部具翅,果时增大,花被果时外形近圆形,直径6-7毫米;雄蕊8, 花丝下部较宽;花柱3, 极短,柱头头状。

瘦果卵形,具3棱,长2.5-3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中文正名  何首乌
拉丁学名  Fallopia multiflora (Thunb.) Harald
别名 多花蓼、紫乌藤、九真藤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蓼目
科  蓼科
亚科 蓼亚科
族  蓼族
属 何首乌属
种 何首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