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马共和国的北进:凯撒在高卢

 西一里2l6sluho 2022-03-22
文章图片1

公元前60年夏季,罗马共和国,下一届执政官的选举即将举行。不过,元老院必须先完成另一项工作:按照罗马的规定,执政官在任期结束后,应该被派往行省担任总督。至于他们会成为何地的总督,由元老院负责安排。而根据盖乌斯.格拉古(Gaius Gracchus)①的一条法律,分配总督职务的工作应该在选举之前进行。

元老院做出的决定有些奇怪:他们打算让未来的两位执政官在卸任后去管理“意大利的林地与乡间小道”。

之所以说是奇怪,是因为这份工作显然配不上离任的执政官,可以说是对他们的侮辱。元老院如此安排,被史料认为是在针对身为执政官候选人之一的尤利乌斯.恺撒。恺撒年方四十,而执政官候选人按法律起码需要达到42岁的年纪。可能恺撒受了优待,得以破格参选,可谓好运垂青。不仅是运气好,恺撒本人也积极进取,面对政敌加图的阻挠,他为了参选而放弃了举行一次凯旋式②的机会。或许这位将来的独裁者的野心这时已经受到元老院的怀疑,所以故意剥夺了一个能令他在卸任后管理重要行省,扩张权势,实现野心的机会。即便恺撒成功当上了执政官,也无法在卸任后取得更大的成就。这对恺撒而言,绝对是一个挫折。恺撒的雄心壮志并不满足于担任一届执政官,他希望能在卸任后担任行省总督期间,号令军队,对外开战,立下赫赫战功,从而积累更加雄厚的政治资本,权势更上一层楼。

文章图片2

罗马广场遗址,建于恺撒之后的时代

在选举日当天,恺撒轻松当选执政官。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一切。之后,他开始拉拢罗马政坛上的两位大人物——庞培和克拉苏。恺撒和这二人的妻子都曾有通奸关系,而且两位大人物间还有恩怨。因此,看起来恺撒的做法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三人合作的前景是十分诱人的。因为庞培和克拉苏虽然权势滔天,却也在政敌前备受挫折,所以他们需要寻找盟友。例如对于庞培而言,恺撒这位执政官能帮上大忙。对于恺撒而言,如果克拉苏和庞培还是互相敌视,那么他无论站在两人中的那一个那里,都会受到另一人的反对。如果三人能冰释前嫌,精诚合作,那么没有谁能阻止他们在政坛上呼风唤雨。于是,一个秘密的政治联盟就此诞生。不过纸里包不住火,最终它为时人所知,称为“三头同盟”,这个称呼在外文原文中意为三个人的理事会。许多罗马人都申斥这个政治联盟,认为它会毁了罗马的共和国。像博学的瓦罗就公开地批判了这“三头野兽”。但是声浪再高,也改变不了三头同盟一手遮天的现实。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声称:“共和国内的任何事情,若是令他们三人中的任何一人不悦,就必然办不成。”

文章图片3

庞培雕像

尽管恺撒已经成为了罗马最有权势的三人之一,但是他在三头同盟中的地位却无法与克拉苏与庞培这两位政坛巨人相比。所以他决定进一步拉拢庞培,让后者更加乐意地为他撑腰。为了巩固与与庞培的纽带,恺撒还将自己的女儿,也是他唯一的婚生子女尤利娅③嫁给了庞培。新娘尤利娅当时只有十四五岁或十八九岁,而新郎庞培却有足足是四十七岁,比恺撒还大6岁。虽然在罗马,丈夫比妻子年长许多是常见的,但是像这对新人这样悬殊的年龄差距仍然太大。更令人咂舌的是,尤利娅已有婚约在身,名花有主。是恺撒背弃了婚约,转而将其许配给庞培。据说两位新人婚后生活琴瑟和谐,那么恺撒对自己的策略应该是满意的。

文章图片4

克拉苏雕像

在恺撒担任执政官期间,获得了一个天赐良机。先是保民官瓦提尼乌斯提议,合并伊利里库姆和内高卢两个行省作为恺撒的辖区,并授予恺撒五年的特别指挥权,原两个省份内的三个军团将成为恺撒的部下,恺撒可以自行为军团选任军团长(这是个特权),并且军团长们当中起码有一个将拥有资深裁判官④等级的军权。这个提议最终成为了《瓦提尼乌斯法》。后来,元老院决定将外高卢也交给恺撒管理。恺撒和整个三头同盟在此时也不失时机地尝试拉拢另一位政敌西塞罗。西塞罗曾经认为恺撒对共和国有益,却在得知恺撒与他人建立了三头同盟后,转而反对恺撒。因为他不希望共和国成为野心家的提线木偶。恺撒提议西塞罗成为他的一名军团长,一起前往高卢。西塞罗则油盐不进,拒绝了恺撒的任何提议。

文章图片5

西塞罗雕像

不过在当时,恺撒可能并没有意愿在高卢发起战争。他最初的打算很可能是入侵巴尔干,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他的目标可能是对富庶的达契亚用兵,这是一块几乎还没有罗马军队踏足的土地。尽管无论这个假设成立与否,恺撒都没有前往达契亚,但是他直到死前都在计划着进军那里。将入侵高卢的机会送到恺撒手中的,是高卢人自己。确切地说,是一群名为赫尔维蒂人的不速之客。

依据恺撒在《高卢战记》里的说法,如果要对此事追根溯源,那么得从多年以前讲起。

早在那时,赫尔维蒂人就已经嫌弃自己所居住的土地过于狭小,并且被莱茵河、汝拉山⑤、日内瓦湖和罗纳河团团包围,不利于对外开战,因而颇感不快。其实,老实说,他们的土地足足有差不多二百四十罗里⑥长,一百八十罗里宽,实在不算小了。但是这一清楚的事实却在阴谋家的“雄辩”前败下阵来。这名阴谋家便是赫尔维蒂部落⑦中“最高贵、最富有的人”(恺撒的原文)——奥尔吉托利科斯。他希望通过煽动这个部落迁徙,将整个部落凝聚起来,并借此最终成为它的君主。在奥尔吉托利科斯的运筹帷幄之下,赫尔维蒂部落为迁徙展开了为期二年的准备工作。并且,这个阴谋家还与其它部落的权贵——塞广尼部落的一名酋长卡斯提库斯和埃杜依部落的一名酋长杜诺列克斯——联起手来。卡斯提库斯的父亲曾是塞广尼国王,还被罗马元老院正式称颂为“罗马人民之友”。杜诺列克斯是埃杜依部落领袖狄维契阿库斯的弟弟,狄维契阿库斯是一名深受百姓爱戴的领袖。奥尔吉托利科斯唆使二人去攫取君主级别的权力。还保证在自己取得赫尔维蒂部落的大权后,会以本部落——赫尔维蒂部落是全高卢最强大的部落——的财力与军力为这二人取得王位。三人立下盟约,希望将来各自统领这三个最强的部落,占据全高卢。

文章图片6

高卢地图,标注了各部落的位置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奥尔吉托利科斯的阴谋遭到了告发,他的野心触犯了赫尔维蒂部落的利益,按照惯例,他将被戴上镣铐,听受审问。如果罪名成立,他将被处以火刑。作为回应,在奥尔吉托利科斯受审讯的那天,他叫上了自己所有的家庭成员、家臣、债户、奴隶和所有依附于他的部落成员等等来,数量起码不低于1万人。依靠这些人的保护,他得以免于受审。但是这也激怒了其他赫尔维蒂人,首领们四处召集军队,准备兴师问罪。谁曾想,奥尔吉托利科斯忽然死去,此事便不了了之。据赫尔维蒂人猜测,绝非没有自杀的嫌疑。

但是赫尔维蒂人并没有就此放弃迁徙的打算。在准备就绪后,赫尔维蒂人即烧掉了自己所有的十二个市镇,四百个村庄,以及所有属于私人的建筑。又随身携带了够吃三个月的粮食,都是磨好了的,剩下的粮食一概付之一炬。如此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他们还成功地诱使周围的其它部落,也就是劳拉契人、图林吉人和拉多比契人,还有原本住在莱茵河对岸、后来迁至奥地利,并攻打诺里亚的波依人一起加入他们,烧毁自己的城镇和村落,结伴迁徙。

不巧的是,赫尔维蒂人一行人面前只有两条可以通行的道路,一条经过塞广尼人的土地,狭窄到单列的车辆都只能很勉强地通过,因而被放弃了;另一条经过罗马行省⑧,道路平坦,虽然有罗纳河阻隔,却有浅滩可以涉过。在赫尔维蒂人看来,更难能可贵的是,此地的阿洛布罗基人刚被罗马征服,按赫尔维蒂人的想法,他们对罗马人还心存敌意,因此可以请求他们放行。即便阿洛布罗基人不予放行,自己也可以凭武力杀出一条路来。

最终,赫尔维蒂等部落于公元前58年3月28日在罗纳河畔集结,企图取道罗马行省。恺撒这位新任总督当时还没有离开首都罗马。在得知此事后,他没有在《高卢战记》里记录自己那时候的心情,只是告诉读者自己立马火速北上,抵达了阿洛布罗基人的地盘里离赫尔维西亚最近的边境城镇日内瓦。当时罗马部署在高卢的军团只有区区一个,于是他命令在行省广征新兵,并下令拆除通向日内瓦的桥梁。另一方面,赫尔维蒂人得知了恺撒的到来,向他派出了一些有地位的人充当使者,其中为首的是南梅友斯和维卢克洛久斯。他们表示,他们只是想借道穿过行省,别无他意,且绝不会轻举妄动,因为除此之外再无路可走,望恺撒能予以恩准。在记述了这一切后,恺撒终于记载了一个自己的心理活动(笔者暂且先只提及这一记载中的第一个念头)——他想到了前执政官卢契乌斯·卡休斯就死于赫尔维蒂人之手,他麾下的军队也在战败后被迫钻了轭门⑨。这解释了他为什么如临大敌。

文章图片7

油画《部族长及其战利品》,描述了在恺撒时代之前,高卢部族对罗马城的掠夺

以上就是恺撒在《高卢战记》中对这群不速之客来历的大致交待。并非所有历史学家都完全采信恺撒的说法。有的历史学家指出,《高卢战记》中完全没有提及日耳曼人国王阿里奥维斯图斯这位人物。在历史上,这位国王帮助塞广尼人作战,后来定居在他们的土地上。有人据此推测,赫尔维蒂人迁徙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埃杜依人打败阿里奥维斯图斯所部。而恺撒则确保了这位日耳曼人国王在外交上保持中立,乃至于罗马互通款曲。从而营造了对付赫尔维蒂人的有利条件。而恺撒则在书中隐瞒了这一点。但是《恺撒:巨人的一生》(阿德里安·戈兹沃西著)一书则认为这种观点站不住脚,因为恺撒一旦撒谎,很容易就会被罗马人发现,而且恺撒对赫尔维蒂人发动战争是符合罗马利益的,他也没必要撒谎。

从其他人的记载中,今人可以管窥恺撒当时的焦急。《恺撒:巨人的一生》称,这些赫尔维蒂人的动静可能在这年3月的早些时候就惊动了恺撒,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恺撒花了8天就到了罗纳河。⑩戈兹沃西在这本书中还说,恺撒平均每天前进“90里”。可惜,该书中译本没有指出此处的“里”是指英里,还是公里或罗马里。但是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含义明显是恺撒行进神速。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提及恺撒在行省内“尽可能多地征兵”⑪时,书中提了一句:“那里的各部落为他提供了骑兵队伍。”

无论如何,恺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关。

其实,罗马人之前并非对赫尔维蒂人的行动一无所知。罗马元老院早已收到了相关的报告。那时,奥尔吉托利科斯还健在。公元前60年,元老院更是派出了一个代表团前往高卢。罗马人似乎联系上了日耳曼人国王阿里奥维斯图斯,但是除此之外他们做了什么,今人不甚清楚。后来,奥尔吉托利科斯突然死去,可能是由于他的死讯,在当年5月,西塞罗觉得高卢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危险已经消失,他错了。如今,一支据称人数多达36.8万人,可战的男子占了约四分之一的庞大队伍前来叩关,而他们面前的罗马军队却势单力孤,捉襟见肘。到底是战是和?一切都取决于新任总督恺撒的决断,一旦出错,他就将成为罗马人为西塞罗之流的短视而付出的代价。

文章图片8

中年凯撒的雕像

注释:

①盖乌斯.格拉古(生卒年份:公元前154年-公元前121年)的全名为盖乌斯·塞姆普罗尼乌斯·格拉古(Gaius Sempronius Gracchus),是罗马著名的政治改革家,继承和发展了哥哥提比略·塞姆普罗尼乌斯·格拉古(Tiberius Sempronius Gracchus,生卒年份:公元前168年 - 公元前133年)失败的政治改革计划。常常被后人与其哥哥合称为“格拉古兄弟”。他也称为“小格拉古”。兄弟二人的改革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都是发起一场旨在将贵族及大地主多得的地产分给平民的改革。因此,兄弟二人先后死于元老院的保守势力支持者的手中。

②凯旋式(Triumph)是罗马人为立有战功的将领举行的大型庆典。将领可以乘坐战车经由罗马城内所谓的圣道游行,而圣道是罗马城举行庆典的主要道路。在凯旋式中,一名奴隶应当不断小声提醒将军,虽然获得殊荣,也不过是一个凡人。在凯旋式外,还有小凯旋式(Ovatio),这是一种等级较低的凯旋式,将军举行小凯旋式时,是骑马而非乘坐战车穿过城市。

恺撒获得了举办凯旋式的资格,但是在举办凯旋式前,他不能越过罗马城的所谓的神圣边界。偏偏选举日就在举行凯旋式的日子之前,并且在那一天,所有的执政官候选人都要到参加在一座广场里的会议,这座广场在神圣边界之内。也就是说,恺撒如果想要举办凯旋式,就只能放弃参加选举。恺撒请求元老院允许他在不参加广场的会议的情况作为候选人参选,但是被拒绝。于是恺撒放弃了举办凯旋式的机会,得以越过神圣边界,参加这场会议并竞选。

③罗马女性没有真正的名字,她们被以氏族名(氏族即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家族组成的家族集团)的阴性形式称呼。“尤利乌斯“就是恺撒一家所属氏族的氏族名,“尤利娅”则是”尤利乌斯“的阴性形式。如果一个家庭里有不止一个女儿,则按排行在女儿的名字后面加上数字,用于在正式场合作为区分。

④裁判官(Peraetor)是罗马一年一度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在元老院指导下治理重要性较低的行省,并指挥规模较小的战争。

裁判官掌控军政大权的时间可以延长,每次可以延长一年,那时其就被称为资深裁判官(Propraetor)。

⑤“汝拉山”又译“侏罗山”。

⑥任炳湘译《高卢战记》称一罗里合1.49公里。

米拉译《高卢战记》将所有以罗里为单位的数据均换算为英制单位,该书称赫尔维蒂人的土地“已达220英里长、165英里宽”,也就是将“二百四十罗里”换算为“220英里”,将“一百八十罗里”换算为“165英里”,同时该书编者在书中告诉读者“1英里≈1.61千米”。因此,据笔者计算,这个《高卢战记》的译本中的一罗里约合1.48公里。

《恺撒战记》一书则将所有以罗里为单位的数据均换算为公制单位。根据笔者计算,可以采纳一种观点,就是该书认为一罗里约合1.42公里。

《恺撒:巨人的一生》一书称“1罗马里等于1618.5码或1.48公里,比现代的英里小一点“。”罗马里“即”罗里“。

⑦《恺撒:巨人的一生》这本书中说,“部落”和“氏族”这两个词不是非常准确,有些学者会用“国家”来取代“部落”,但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说法。

⑧《恺撒:巨人的一生》称,赫尔维蒂人的迁徙路线直接穿过罗马的外高卢行省。

如前所述,这个行省在凯撒的治下。

⑨所谓“轭门”,就是用两支标枪插在地上,顶上再横一支标枪,高度要使得战败的士兵只能弯腰屈身而过。钻轭门是对战败者的侮辱。

⑩《恺撒战记》里提及,普鲁塔克记载恺撒花了8天就从罗马抵达了日内瓦。

⑪笔者认为《恺撒:巨人的一生》中说的恺撒在行省内“尽可能多地征兵”指的就是前文中说的恺撒“广征新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