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时小字典》第二部1:纪

 爱雅阁 2022-03-23
《汉字历时小字典》第二部1:纪

    




纪,战国文字一
图片[1]。左方图片是“糸”,表示丝线。右方图片是“己”,表示读音。

,本义是“丝的一端”。杨雄《方言》卷十:“緤、末、纪,绪也。南楚皆曰緤。或曰端,或曰,或曰末,皆楚转语也。”《说文·糸部》:“,丝別也。”王筠句读:“者,端绪之谓也。


战国文字二图片[2]。


《说文》小篆[3]。

汉朝文字
图片[4]。

楷书
图片


简体图片


纪,本义是“丝的头绪、一端”(名词)。
《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



蚕丝是从蚕茧中取出的。蚕虫成熟后,会从口中吐出分泌物,分泌物与空气接触后成丝,蚕虫以此编茧。
待蚕虫结茧后,蚕农把多个蚕茧投入热水,淹死蚕虫,并且从蚕茧中取出蚕丝,蚕茧其实是由一条丝编织而成(如果没有被弄断),热水把蚕茧浸泡松软,蚕农需要从蚕茧中找出该丝的头绪,找到后,把几个头绪集中在一起,然后顺着头绪把蚕茧的整条蚕丝抽出,合成一缕,然后用卷丝器把蚕丝卷起,再烘干,这样,一卷丝才算取出。这个工序,叫做“缫丝”。

                          图片
                                           缫丝



由于抓住丝的头绪,就可以把整条丝抽出来,因此“找到丝的头绪”是“整理蚕丝”的主要步骤,因此引申为“事情的主要意义”,即“主旨、要领、纲领”(名词)。引申类型:因果引申。“寻找丝的头绪”是“整理蚕丝”的主要步骤,有“主要”的意思在里面,因此引申为“事情的主要意义”。
《吕氏春秋·论威》:“义也者,万事之纪也。”

由于“缫丝”后就产生“丝束”,因此引申为“丝束”的量词。引申类型:因果引申与词性改变。“缫丝”是因,产生“丝束”是果。“丝束”是名词,引申为量词。
《西京杂记》卷五:“五丝为䌰,倍䌰为升,倍升图片,倍图片为纪。




“找出丝的头绪”是“整理丝线”的主要部分,“治理丝线”引申为“治理事情”,因此引申为“治理”(动词)。《广韵·止韵》:“纪,理也。”引申类型:所指范围改变。“治理丝线”的对象仅指丝线,所指范围较小。“治理事情”没有指出具体对象,所指范围较大。因此所指范围扩大。
《谷梁传·庄公二十二年》:“灾纪也。”
范宁集解:“灾谓罪恶。纪,治理也。有罪当治理之。”


“治理丝线”引申为“治理人民、治理国家”,再引申为“治理人群、国家的工具——法律、法纪(名词)”。引申类型:情态近似引申与词性改变。“治理丝线”与“治理人民、国家”两个动作相似,都是整理、整治某物。“治理人民、国家”是动词,“法律”是名词。
《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纪律严明,所向克捷。”

缫丝时,要把好几个蚕茧的丝的头绪抽出来,合成一缕。引申为“把十二年合称为一纪”(量词)。引申类型:性状近似引申。“把丝的头绪抽出,合成一缕”与“把十二年合为一个度量”相近,因此引申。
《尚书·毕命》:“既历三纪,世变风移。”
孔传:“十二年曰纪。”

《国语·晋语四》:“蓄力一纪,可以远矣。”
韦昭注:“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

由于“十二年为一纪”,因此“
”就有了表示“一段时间”的意思,因此引申为“世代、朝代”(名词)。引申类型:因果引申。因为“十二年为一纪”,所以有“一段时间”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引申为“世代、朝代”。

《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
李善注引应劭曰:“纪,世也。”

由于“十二年为一纪”,因此“纪”就有了表示“一段时间”的意思,因此引申为“年岁”(名词)。引申类型:因果引申。因为“纪”有“一段时间”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引申为“年岁”。
曹植《五游咏》:“服食享
遐纪,延寿保无疆。


“纪”,王力拟上古音图片[2],与“记”相同,因此“纪”有“记”字义,表示“记载”(动词)。《释名·释言语》:“纪,记也,记识之也。”毕沅疏证引叶德炯曰:“纪、记二字古通。”这是同音近音假借,不属于字义引申。
《左传·恒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