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海杨梅岭|江南第一桃花源,时光在悠闲中悄然溜走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03-23


















江南第一桃花源

时光在悠闲中悄然溜走


文| 林海燕

+

梦境中的黎明原来是那么白那么美

 
黎明是从一只早起的鸡啼和借助月光
开始白起来的  梦里还是梦外
都将在同一段时间的深渊里蔓延
 
清晨醉入梦的胸怀微微发晕
阳光无情地划破天空的脸
而隐约的光影  像是要表达什么

 
风儿撩拔着白色的冲动
呵  你可在梦里
感概 发呆 间或惊叹
用梦的翅膀
幻织出一篇童话  赤裸走来

 
悠闲的舞姿 像只白蝴蝶
不小心  在温柔的指间里
染上血色的伤害

 
而我,蘸着晨曦的幻影如约而来
你的温柔 飘逸 还带着稚气
用不易察觉的微笑
轻轻一捅  心
莫名疼痛起来

 
梦境中的黎明
白得彻底
美得心颤
谁也不会知道
那些浓浓淡淡的情殇
被时间挤皱了
一圈又一圈

题记




 
阳春三月,再访杨梅岭村。趁着双休,这一次从家门口一直沿着马路而漫步走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城市呆久了,乡村的味道也变得越来越香浓。这杨梅岭的风光近在眼前,相思总是走不远,这春天的家园,令人想入非非,一如神奇之画,足以与陶渊明的“桃花源”媲美。每一座山峰,每一根草叶,每一棵树木,每一粒沙石,这如约如至的气息,令人幸福如水。 

 
听说这里有祭祀射雕将军的“马鞍山”、清澈见底的“猪头岩”水塘、鲶龙赶考闯祸惹事的“峡石门”、仙女戏台表演的“戏台岩”、泄露天机破了风水的“天牛沟”等,每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民间故事,都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歌谣,催人进入甜蜜的梦乡。近年来,村内文化礼堂随着活动的悄然兴起,于是,这里的文化历史又开始重新续写。


这部画卷,从年代来说,已近有一千年的历史。


这部画卷,从姓氏来说,以吴姓为主,移村居民为多。


从远古,到民国,再到现在新中国,乃至当下,宁静的水乡,清秀的梦乡,孕育了无数的生灵,养育了古老的祖先。而今天的杨梅岭文化礼堂,为构建一个精神家园,给自然,给历史,给子孙,给心情,演出了一幕幕活生生的话剧,留下了一段段无尽的话题!


面对杨梅岭,在春天里勾勒出的动人篇章,如萧瑟飘逸般的秋音,在接近自然的地方,更是接近了灵魂。

上篇




 
这是一个风景怡人的村庄,这个村庄不断散发出崭新的活力。


杨梅岭村位于宁海县梅林街道北翼,东与伍富村相邻,南与大路周村相连,西与梅林陈村相接,北与梅北村交界。东有同三线高速公路,西有沿海铁路,三十四省道甬临线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而使交通便捷。这里的村民基本上都是从溪下吴移民过来,尽管移村历史不久远,却获得很多荣誉和奖状。


是谁在这块土地上,躬起身走出一条笔直的路。古人云:“前面白溪滩,后面马鞍山”。据说,溪下吴村十五世祖太公吴诜宋端宗景炎年间(公元一二七五年),是由绍兴郡新昌叠石庄迁移至缑城宁川梅林陈庄村,吴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读四书五经,在易经风水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于是,就留在这里任私塾先生。祖太公在教书空闲时间,经常徘徊于孔诸坎西北侧的旷野里勘察地理位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前面白溪滩,后靠马鞍山”之间的地方定居造庄院,先后迁宁海青溪,也就是“溪下吴村”。吴诜到了而立之年,三十六岁时方才娶妻生子。


随着漫长的岁月变迁,吴氏祖先热衷于田耕生活,无意于科举考官,凭着历代吴氏子孙的智慧才能,建设家园,并逐步兴建了“吴氏宗祠”,东坑潭“上庙”和“下庙”并称为分胜两庙,随后又建造了“庆福庵”。吴氏族人历经六朝十八代,承前继后,辛勤劳作,开荒造田,置下了良田448亩,旱地68亩,山林776亩之产业。范围广大,上至后岸葫瓜潭冲,下至峡闸门。八里清溪长流,野鸭成群,鱼虾密集;清溪两岸杨柳成荫,古木参天,雀鸟栖息;田野四季稻麦丰收。吴氏族人祖祖辈辈在祖太公选定的家园上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噤若寒蝉,讳莫如深。“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明朝末年,一场瘟疫让吴氏族人多人病亡,其中上大房只留下一户传宗接代。到了民国22年,又发生了一场烈性传染病——天花,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落后,村庄不少人感染致死,原本人丁兴旺的吴氏后代人口下降。解放初期,全村共有72户,人口只有276人,姓氏以吴姓为主。


历史又回到1958年,溪下吴村因积极响应国家水利建设的号召,为杨梅岭水库建设蓄水,他们便听从政府号召,迁移到现址杨梅岭村。移村时全村男女老少全凭肩扛手提,把一柱一椽,一砖一瓦,蚂蚁搬家似地从溪下吴村搬到新址杨梅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搭建起一排排平房和一栋栋矮楼,重新在杨梅岭安居创业。


勤劳质朴而又坚强乐观的村民在历任村干部的带领下顽强地度过了艰难困苦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历激情燃烧的大跃进年代;与时俱进地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用自己超前的眼光和勤劳智慧,开公司、办工厂、种果木、跑运输,以辛勤劳动所得,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水平,齐心协力把村庄建成了花园式的小康村。


我驻足于杨梅林的那片土地,此情此景,在心中再次勾画出一幅朦胧的图景,犹如袅袅青烟中残梦的幻想。人人都想要蓝天,想要绿色,想要更多的幸福指数。从此,村民们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日升而出,日落而归,面朝黑土背朝天,辛勤耕耘,勤俭持家,过着清贫而又简朴的田园生活。

中篇




 
在村庄整容的同时,告别了过去那种低碳的生活,不见了乡村的牛粪和泥泞,却是一种怀念故乡的精神园地。如今,村民的生活安定了,环境改变了,随着村整合建计划,文化礼堂的元素增添,再次改善了人居环境,成为一个美丽的脱变。


2013年初,杨梅岭村文化礼堂开始筹建,在建立期间,政府领导班子多次召开座谈会,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并对村史、文化古迹、乡风民俗、文明创建、发展成就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挖掘,展示杨梅岭村与时俱进、创新强村的精神风貌。政府和村民们齐心协力,仅大半年时间,就全部完工建成,总投资近40余万元。据说,文化礼堂整合了春泥计划、农家书屋、基层党校等文化资源,成了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建有六廊二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文艺廊、聊天长廊,大礼堂、清溪讲堂),礼堂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讲堂面积80平方米。


那天,我确实是抱着一种好奇之心,独自一人来到杨梅林村文化礼堂,空阔的广场上,有个文化长廊,每条横梁上都挂文化标语。向四周而望,天空飘着大雨,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在一条长长的石椅前,长满活生生的树叶像是悬挂着精美绝伦的爱的图腾?那静止的瞬间,不由让我喜欢这里。


走进文化礼堂,我的眼睛固执着寻找村民。在乡村,它是命运之神连着一要坚韧的手臂,而这根手臂就是文化礼堂。记得古希腊哲人赫拉克里特曾说:“万物皆在流动,诸行无常,宇宙乃是永恒变化之过程”。看到杨梅林的文化礼堂,顿觉似是深有所悟,村干部为确保各项活动正常开展,还成立了文化礼堂理事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培育文化骨干、文体队伍,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活动。比如:文化礼仪活动、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宣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等。


文化礼堂旨在弘扬主流价值、传承村庄文明、普及科普知识、丰富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架起党和群众联系沟通的新桥梁、构建农村新的教育引导体系,逐步成为对农民有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在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村民们才会在先进文化的氛围中进一步陶冶情操,寓教于乐,提高道德素养。目前,村里共有广场舞蹈队、合唱队、民乐队、戏曲、乒乓球、篮球队、象棋队等文体队伍10余支。

文化礼堂的活动丰富多彩,至今已组织开展了三字经朗诵、村歌合唱、广场舞大赛等多项活动,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礼堂的成立,让村民们多了活动交流的场所,麻将声少了,吵架声也少了。

每到傍晚,文化礼堂内就聚满了村民,开展排舞、越剧、乒乓球等各种活动,或者就坐在廊子里聊聊天,原先稍显冷清的礼堂逐渐热闹起来。在这里,杨梅岭村文化大礼堂上演了无数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诸如百姓大舞台首演式、梅方越剧俱乐部成立庆典、爱心助老活动、桂花汤圆、拿手菜大赛、老年乒乓球友谊赛等活动,这些有特色的礼堂活动,得到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和关注,获得村民们的广泛好评和拥护。


那天,我只知道杨梅林村的村民凭借自身的努力而改变了命运。正因如此,创造人生价值的坚定信念,便凸显得更加清晰。

下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杨梅林村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扩大礼堂文化对外影响力,为跻身于县内第一方队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村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文化礼堂。这里的礼堂承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传承好家风好家训。2013年以来,宁波市按照“农村文化综合体”的要求和“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定位,逐步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文化礼堂真正成了农民群众的共同精神家园、村民议事集会的重要场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


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听说,这里每年9月28日的祭孔大典是这里最重要的盛事之一,整个文化礼堂都洋溢着浓浓的儒家文化气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孔子学堂”的孩子们正在家长的陪同下,身着汉服,手捧《论语》,跟着老师一起诵读国学经典,阵阵书香弥漫在崭新的礼堂中。伴随着孩子们的齐声诵读声和华丽的钟鼓奏乐声,在礼堂正中的广场上,身着红色衣衫的表演者时而排成排,时而聚拢,时而合并,整个场面端庄肃穆,充满仪式感的场面将场内场外的每一个人深深震撼。

邻里和睦,和谐相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里的邻居们更是有古人“让他三尺有何妨”的精神和情操。杨梅林村的村民旨在建立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新型邻里关系,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和谐氛围,为实现幸福美丽的社区梦、中国梦夯实基础。

家庭美满,互相谦让。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处理好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处理好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是夫妻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提倡古人的"举案齐眉",更要在新社会新时代建立新型的夫妻关系。夫妻之间男女平等,礼让宽容。做到生活中互相体贴,感情上互相理解,钱物上互相信任,遇到困难互相支持,有了矛盾互相谦让,相亲相爱相敬,家庭才会温馨。坚决反对追求“时尚”,喜新厌旧,红杏出墙。

 

婆媳关系,以德为重。在一个家庭里,要处理好父母与儿女的关系,提倡“百善孝为先”。古人说“不是孝子,难成忠臣”。要把孝顺不孝顺父母,作为选拔领导干部有“德”无“德”的重要条件。“一人头上四重天”,“父母公姑一例推”,夫妻双方父母都一定要同等对待。过去常听到老人们说“不孝顺娘老子了雷抓头哩!”应该理解为:“不孝顺父母,天理难容”。婆媳矛盾是一个家庭里,经常发生也难处理的,一定要在新的居住条件、新的生活方式下妥善处理。  


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爱岗敬业……这些平日里的凡人善举,不时被杨梅岭村发掘了出来,并制作成好人榜,学子榜,文明榜,能人榜,励志榜,达人榜等在文化长廊里公布展示,传递做好事、当好人的正能量。平凡人做平凡事,在很多人看来,好像只有做了特别惊天动地的大事,才值得宣扬。生活中很多平凡的好人好事往往被我们忽略。那年开展村里张贴好人榜的活动,就是要发掘更多更平凡的好人,哪怕你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好事,也可以登上我们的好人榜。”正像村干部所说,“好人榜的意义在于,希望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可以上榜,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中最接地气的好人。”
 
   

今篇




 
精神真是一种最形而上的东西。潜移默化中,文化礼堂的建成,正是实现了村民们的梦想,也成了村民的一份精神文化寄托。在这一精神家园里,人们自觉以道德模范、德高望重的村干部、“最美”人物等身边人为学习榜样,以孝为先、邻里互助、家庭和睦、村民和谐、礼尚往来的良好风尚为行动指引……文化礼堂不仅回应着当代农民群众对精神家园的深情呼唤,同时也让人们认识了一条根植于杨梅岭大地的乡土精神脉络。


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民群众的“文化殿堂、精神家园”,近年来,梅林街道杨梅岭村的文化礼堂的建设风生水起,不仅有专人负责管理组织,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通过礼仪讲座等形式,提高群众道德素养,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在以前,村里头可能就是麻将、打牌,现在精神文化生活活动丰富了以后,村民们打牌搓麻将这样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跳舞、健身这些现象越来越多起来了。


一座礼堂就是一座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长效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一座礼堂就是一座涵盖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的精神家园。现在的文化礼堂除了原来的唱戏、听曲,功能越来越多样化。教育讲堂、民风民俗、礼仪礼节纷纷入驻礼堂,这里变成了传播文化的舞台。文化礼堂里一个比较主要的成果,文化礼堂建设到现在,基本上月月都有活动。一般我们就唱歌,有时候讲讲养生、遵纪守法,这些我们基本上都要安排的。文化礼堂让这些民俗传统重新回到生活中,村民们感受着传统文化久远的芳香,这样的文化礼堂大家都爱去。


临近黄昏,我又来到杨梅岭村的后花园杨梅岭水库,这里的天空澄澈明亮,像是被雨水洗得一尘不染。蓝天白云,春暖花开,一如内心丝毫不受凡尘所感染,日夜守护着心灵深处这一方宁静的家园。


回去时,空空落落的四周。让我想到,前方的驿站,是否会再次遭遇一场冷雨;遥远的梦想,是否在等待一个颤粟的微笑……或者,当叶子飘然跌落,是否将永无遗憾地默默离开,而不会再有欲望!我从长廊里随意走来,那些零零碎碎的记忆,全部被淅淅沥沥的春雨打湿了。倏忽之间,长廊外的世界是否又过了千年?


面对杨梅岭村,我想,谁都喜欢这样一个美丽而和善的地方。



友情链接



宁海前童 | 江南第一儒镇,诉不尽的水乡韵味

中国最美乡镇 | 梅山村纪实:聆听“和”之精彩

浙江宁海许家山十二时辰

宁北门户 海湾星城 | 美哉,西店街!

领略静美宁海之城,走遍祖国大好河山



木子叶寒:本名林海燕,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民间文艺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委员。近40余篇散文诗歌被选入《中国当代作家优秀作品精选》;出版个人诗集《无心的错失》《黑土地的花朵》,散文集《心若在梦就在》《燕来墨香》《梦里牵不到你的手》,合著散文集1本,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晴隆》。参与主编纪实采访文学《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主编《宁海市场监管》。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梅林街道网络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