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2-03-23 | 阅:  转:  |  分享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题)

1、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四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3.79cm、3.80cm、3.81cm、3.80cm。则物块的长度为()

A.3.79cmB.3.80cmC.3.81cmD.3.8cm

2、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3、

A.B.C.D.

4、1mm的刻度尺正确测量了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A.18.4mmB.18.40cmC.18.4cmD.184mm

5、“”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A.0.5mB.1.5mC.3mD.4.5m

6、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

D.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

7、



A.5.3cmB.5.25cmC.3.25cmD.3.3cm

8、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A.20次B.40次C.70次D.140次

9、

A.B.

C.D.

10、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7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11、

A.印度变异新冠病毒(Indian’sCDVID﹣19Variant)直径约60﹣140μm

B.2021年1月,我国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3dm

C.2021年2月科学家在马达加斯加北部发现了一种变色龙体长约为2cm

D.山西太钢生产的一款手撕钢,厚度相当于普通A4纸的五分之一,厚度约为1mm

12、2021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A3mB.3dmC.3cmD.3mm

13、

A.B.C.D.

14、,如果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确定

15、2.41cm、2.43cm、2.40cm、2.42cm,这个球的直径是()

A.2.415cmB.2.42cmC.2.420cmD.2.43cm

16、

A.在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7、0.95s,为了使摆的周期刚好是1s,该同学怎样做才行()

A.将小铁块改为大一点的铁块B.将小铁块改为更小一点的铁块

C.将绳的长度加长一些D.将绳的长度缩短一些

18、

A.一只测温枪的重力约为40NB.测得的正常体温约

C.测温仪距离被测者约2mD.测量一人体温用时约5min

19、

A.10mm=10mm÷1000=0.01m

B.10cm=1×0.01m=0.01m

C.5km=5km×105cm=5×106cm

D.15m=15×106μm=1.5×107μm

20、

A.170mmB.170cmC.170mD.170k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分析】

【详解】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我们对测量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四次测量的结果误差较小,则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则物体的长度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

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以避免的,故A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

C.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以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只能减小误差,不可以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A.图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处开始,读数时会不准确,故A错误;

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故B正确;

C.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故C错误;

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

刻度尺在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明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mm,以厘米为单位应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即百分位,所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人的一只胳膊伸直了约0.5m,所以由图可知两人的脸相隔约

3×0.5m=1.5m

故选B。

6、D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等只是减小误差的方法;测量方法正确,不会出现错误,但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ABC错误,选D.

7、C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详解】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右侧示数为5.25cm,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为.

故选C.

【点睛】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难点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8、C



分析:首先要对人的脉搏有个初步的了解,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正常人的心跳次数在每分钟60~80次之间,故1min脉搏跳动次数约70次.低于60次属于心跳过缓,高于80次属于心跳过速.

故选C.

【点睛】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9、C



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刻度尺测出的长度不一定是硬币的直径,且B未与零刻线对齐,故AB错误;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

D.图中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与水平桌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10、D



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故选D。

11、C



由防疫常识知:新型冠状病毒颗粒的直径一般在60~140nm之间,故A错误;

由图可知,百山祖角蟾体长约半个大拇指长,约为3cm长B错误;

由图可知,变色龙体长约1.5个大拇指指甲宽,约为2cm,故C正确;

普通A4纸的厚度约为0.1mm,手撕钢的厚度约为0.02mm,故D错误。

故选C。

12、C



人指甲长度约1cm,所以百山祖角蟾体长约3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A.测量的始端未与0刻度线对齐,故A错误;

B.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故B错误;

C.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没有紧贴被测部分,故C错误;

D.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4、B



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小,所以,故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

15、B



由记录的数据知,测量时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2.415cm和2.420cm两个数据都不正确,因为刻度尺在读数时,只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将四次的测量数据求平均值,所以这个球的直径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BD



A.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故A错误;

B.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B正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错误,而不是误差,故C错误;

D.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正确。

故选BD。

17、C



单摆的摆动周期的大小只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周期越大,摆长越短,周期越小,与摆的质量无关,所以要使摆的摆动时间(周期)由0.95s变为1s,应该将摆绳的长度加长一些,故C正确。

18、B



A.一只测温枪的重力约为1N,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约,所以测得的正常体温约,故B符合题意;

C.测温仪距离被测者约2cm,故C不符合题意;

D.测量一人体温用时约5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D



A.10mm÷1000得到的单位是mm,不是m,故A错误;

B.中间过程(1×0.01m)不正确,应该是10×0.01m,故B错误;

C.5km×105cm得到的单位不是cm,故C错误;

D.换算过程及进率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20、B



物理老师的身高接近1.7m,也就是170cm。

故选B。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3697x...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