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古人的“筋说”与现代人的套路之美-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杨门单操太极拳 2022-03-23

董虎玲的太极拳拳架惊艳绝伦,被杨门后人所推崇,就像形意门推崇薛颠,八卦门推崇姜容樵一样。

董虎玲、薛颠、姜容樵三位前辈,虽然他们终生习练的几乎都是单操(见附录1),但他们“不经意”间所打的套路,竟然可以那样的惊艳绝伦。这对于追求套路之美的我们现代人来讲,不能不产生强烈的吸引。

想从根本上提升套路的演练水平,不妨让我们共同探究一下古人的单操训练。

一、古人的单操训练,是关于“筋”的训练

古人的单操能反映出古人的武术智慧。古人通过对各式单操的独特设计,不但可以使习练者的大筋接受系统训练,而且还可以尽量减少肌肉组织的参与。宁练筋长3分,不练肉厚1寸;练筋,是杨门古传单操训练的总原则。

练筋,是为了产生“筋路”,“筋路”就是“气路”,即所谓“气行于筋”。而“气路”,在技击武术的对抗中,就会转化成具有强大摧毁能力的武术“劲路”(见附录2)。武术“劲路”是技击武术的根本。要想获得强大的武术技击能力,通过单操练筋来获取武术“劲路”,这是首要的和必须的。

董虎玲、薛颠、姜容樵三位前辈,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习武是为了技击,所以他们终生都把功夫下在了单操上(见附录3)。而我们当代人习武却是为了表演健身,所以我们终生都把功夫下在了套路上。这是习武目的不同所造成的。

古人的单操训练,是把实操对象放在“筋”上;现代人的套路训练,是把实操对象放在对动作运行轨迹的模仿上。要想像古人那样,“不经意”间就能打出惊艳绝伦的武术套路,通过古传单操来练筋,或许是不二法门。

二、练筋离不开练“气”

古传杨门单操的练筋,如果离开了练气,那么所谓的练筋,就会堕入拉筋。拉筋和练筋完全是两回事。

拉筋只是使大筋在人体的局部变长,而练筋却是使贯穿人体的整条大筋,都变得粗壮、和具有超强的弹性、以及具有惊人的爆发力。骨壮筋强是通过古传单操的练筋所得到的。

杨门古传太极拳单操的第一式“翻江倒海”,就把练筋、练气的拳理和实操都直接告诉了我们。

三、古人的套路起源于单操过关后的串联

单操训练真正过关了,会自然而然地串联出套路。这个串联的过程绝对是自然的、和不强求的。因为多个单操之间串联的要领,已经存在于单个单操的训练中。

杨门古传单操,站在养生祛病的角度上看,她是通过系统的筋骨训练,来达到脏腑器官功能的增强;站在武术的本源-技击的角度上看,她是技击劲路的产生过程。

技击劲路产生了,也就意味着单操训练过关了。说套路是单操的串联,也完全可以说,套路其实也是技击劲路的串联。

然而,技击劲路,它是必须被应用于实战对抗中去的,实战对抗的过程,其实就是劲路的瞬间应用和(各条劲路之间相互)切换的过程。

劲路,它能在电光雷火般的激烈对抗中,得到瞬间的应用和切换,那么,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独自一个人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所谓的套路,这难道还是一件难事吗?

四、古人的武术套路有拳势之美

古人的武术套路,是单操系统训练后的结果。古人的武术单操,分自练单操和对练单操。自练单操练体,主要负责习练者的筋骨开发;对练单操练用,主要负责习练者武术技击技术的使用。对练单操是两个人的对抗训练。

有了对练单操的对抗训练,古人武术套路的演练过程中,就一定会有明显的对抗“痕迹”,这个对抗“痕迹”就是古传武术套路中的拳势。这个由二人对抗所产生出来的套路中的拳势,特别能展现出技击武术套路的美感,这个美感被称作套路之中的拳势之美。

这个独特的美感,不能被直接模仿,因为它只会来源于对练单操,永远也不会来源于“一个人的武术”(见附录4)。这就如同野外环境下生存的狼,和被人类在家庭中宠养的犬,它们在“精气神”上永远都存在着差异一样。

古人武术套路之美体现在拳势,它以充沛饱满的武术劲路为依托;现代人套路表演之美体现在舞蹈语言,它以特需动作的肌肉记忆为依托。

五、古人的找“劲”和劲路记忆,与现代人套路动作的肌肉记忆

古人武术套路的基础-古传单操,它的训练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以练筋和练气为实操的开筋骨阶段,另一个同样是以练筋和练气为实操的找“劲”阶段。

开筋骨的阶段结束后,习练者就进入了找“劲”的阶段。开筋骨的阶段通过自练单操来完成,找“劲”的阶段通过对练单操来完成。

人类天生就具有找“劲”、和记忆劲路的本能,无需质疑,这个本能是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的。关于这点,和现代套路习练者通过肌肉记忆来记住肢体动作的运行轨迹,有着本质的差别。找“劲”、和记忆劲路,可能在第一次的“对抗触碰”中就已经产生了“记忆”;而肌肉记忆,却一定是需要千百次的重复训练的……

古人通过自练单操来打开人体的筋骨,这个过程是相对漫长的,但这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却是养生祛病,延年益寿所必须的。而一旦人体的筋骨系统被真正打开,那么,这个找“劲”、和记忆劲路的过程却是相对短暂的。也就是说,有了自练单操的基础,那么完成对练单操的训练,是相对容易的(见附录5)。

对练单操,难在活步,不是难在找“劲”和记忆劲路。

找到“劲”了,劲路有记忆了,身体里的套路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这是古人惊艳绝伦的武术套路的来源。切记!套路只是劲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套路原本就是自然的,它一定不是做作的。拳打千遍其理自见,是单操打千遍,套路只是单操训练过关后的自然结果。

现代人通过肌肉记忆,来完成对竞赛套路的直接学习,这个过程也是相对漫长的。想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来达到竞赛套路标准“模板”的动作要求,这个过程更是漫长。有太多的人,打了一辈子套路,也没令自己满意。但这个过程同样也是养生祛病,和延年益寿所必须的。有所不同的(和古人的武术套路相比),是程度或者效果还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按古法先练单操再打套路,和按当今的方法直接学打现代套路,两者都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只是古法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古传单操上;当今的方法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竞赛套路的直接习练上。我认为在这里没有孰是孰非,有的只是每位太极拳习练者的不同需求。

作者微信号:fjks-tjss

*********

附录1:单操一旦被真正训练过关,各式单操的行功走架可以自然而然地被串联起来,形成套路。

附录2:虽然杨门古传单操的实操对象为“筋”,但实际效果却为“筋骨”。因为练“筋”也是同时在练“骨”,所谓的筋强则骨壮。所以杨门古传单操关于练“筋”的训练,实际上却是朴素的筋骨训练。

附录3:古人的单操训练,分自练单操和对练单操。自练单操练体,它可以训练出受训者远远强于常人的身体筋骨间架;对练单操练用,它是通过师父对徒弟系统的喂手训练,既所谓的二人对抗训练,来训练出徒弟的实战技击能力。

附录4:关于“一个人的武术”,见上期《武术常识,却被“武术”专业人士所不知》

附录5:这个相对容易的过程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受训者已经有了合格的单操老师,正在对他进行系统的对练单操的喂劲训练。

图片来自 Marin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