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盐帮”做菜有多精细?

 常熟老李jlr5mr 2022-03-23

盐帮自汉朝起,兴起于江淮流域。他们的活动轨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南北线沿着大运河北上至漠北,东西线沿着长江西至青藏地区。

两千多年前,在四川云阳云安,一个叫扶嘉的人,无意中开采出一口盐井——“白兔井”。此后,盐井在四川遍地开花。这种井盐,均来自侏罗纪地质年代的天然卤水和岩盐矿床,富含各类天然矿物元素,杂质少、无污染、品质一流。据说西汉年间,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就是四川当地的一个大盐商,这才有能力将女儿培养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才女。

自贡,东汉时就开始生产井盐,唐宋时就已经因井盐在蜀地声名遐迩,这里的盐不仅能供给本地人食用,还能远销到湖北西部。这个产盐胜地,自然会像吸铁石般吸引江淮地区的盐帮们。他们争先恐后前往自贡做生意,史籍称自贡“商旅辐辏”“邦赋弥崇”,一派繁荣昌盛的景况。据记载,历朝历代,自贡一共钻井13000多口,有的井深甚至达到1000米。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这样的钻井深度可谓惊为天人。到了晚清咸丰同治年间,自贡一地的产盐量居然高达三百多万担,满足整个清代十分之一人口的食盐需求。

地方菜系文化的形成和发扬,离不开地域历史文化的特征和脉搏。文化特点和历史资源造就了地方菜系文化的形成基础。正如扬州的美食文化就是由盐商们培养起来的一样,自贡这个盐帮菜系也由盘踞在此的盐商们培养起来。

清朝的盐商们个个富可敌国,据史记载,19世纪初,清朝爆发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盐商们捐输给朝廷用来平叛的军费高达3000万两白银。盐商们钱多到花不完,自然会生活奢侈、讲求排场,尤其是饮食方面,更是变着花样求精求奢。乾隆年间的李斗所著的《扬州画舫录》便记载江南的盐商们,每家都豢养好几支家厨队伍,用来相互争奇斗艳:“烹饪之技,家疱最胜。吴一山炒豆腐,田雁门走炸鸡,江郑堂十样猪头,汪南溪拌鲟鳇,施胖子梨丝炒肉,张四回子全羊,汪银山没骨鱼,汪文密车螯饼,管大骨董汤、鲎鱼糊涂,孔切庵螃蟹面,文思和尚豆腐,小山和尚马鞍乔,风味皆臻绝胜。”盐商们相互之间请客也是极尽奢华之能事,只有你想不到的菜,没有他们的家厨做不出来的菜。他们每次请客的菜品数量之多,估计连慈禧太后都要甘拜下风。

盐商们在饮食上求精求奢,逐渐开始追求新鲜、精细、刺激的吃食。此时,自贡盐场已经是盐帮们的重要据点之一,常年聚集在此地的盐商和盐工的人数多达20余万,并形成各种各样的行帮。当地酒肆林立、会馆密布,各个阶层的饮食嗜好、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水乳交融,逐渐形成独具自贡特色的盐帮菜系。盐帮菜系以味道浓厚、色彩鲜明为特点,除了具有传统的辣味,还别具一层香浓味道。这种“重口味”深得盐商喜爱,并被他们发扬光大,成为川菜中别具一格的翘楚,中华餐饮界中异军突起的新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