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8、卵生与胎生课时第1课时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概括出卵生与胎生的概念。科学探究1.能从小鸡和小狗的繁殖方式的角度提出可 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制订孵化小鸡的活动计划。3.能通过阅读、观察等方式搜集有关动物繁殖后代的信息。4.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 法得出结论。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表现出兴趣。2. 能与同学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3.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能接纳他人的意见或建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认识到动物的繁殖特点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能概括出卵生与胎生的概念。教学难点能通过阅读、观察等方式搜集有关动物繁殖后代 的信息。教具使用教师准备有关卵生和胎生的图片或视频、自制孵化箱等。学生准备课前查阅有关动物繁殖方式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等。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种豆子、种花生等探究活动,对于生命的延续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动物通过繁殖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出示各种动物和动物幼体的图片或视频)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是否相同?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2.提问:这些小动物是怎样出生的呢?二、查阅资料,获取信息1.引导:我们知道小鸡是利用孵化方式出生的 ,你知道小鸡孵化的过程以及孵化的条件是什么吗?下面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来研究这些问题。2.阅读:学生分组阅读有关资料,并进行记录。阅读 提示:孵化小鸡有几种方式?孵化小鸡的条件是什么?(3)你还搜集到哪些信息?三、整理信息,形成新知1.引导:通过阅读资料,我们已经搜 集到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下面我们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呈现出来。2.整理:学生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3.展示 :指定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卡片,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4.讨论:比较几种孵化方式的外部条件有什么相同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温度、 湿度、通气、孵化时间、翻蛋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引起胚胎发育速度过快或者过缓都会导致胚胎死亡;适宜的相对湿度防止胚胎 和壳膜粘连;通风保证胚胎的气体交换等。)5.小结:小鸡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适宜的相对湿度、通风换气等条件。6.引导:有了这些外部 条件就一定能孵化出小鸡吗?我们如何选取能孵化出小鸡的种蛋?7.阅读: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利用“照蛋透视”选取种蛋的方法),并进行交流 。8.讨论:鸡蛋在发育成小鸡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鸡蛋壳在小鸡的发育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出示教材第25页的小鸡孵化过程图)9. 总结:像小鸡这样,胚胎在卵中发育的生殖方式叫做卵生。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我们可以收集一些受精的鸡蛋,自制一个孵化箱,尝 试孵化小鸡。下面我们开始设计制作一个孵化箱。2.出示:设计孵化箱的思路。(1)为了达到保温的目的,孵化箱的箱体可以选用什么材料?( 2)为了提供适宜的温度,我们用什么做热源?如何调节温度?(3)我们怎样提供具有适宜的相对湿度的环境?(4)如何设计可以达到通风的目 的?(5)如何对小鸡的孵化过程进行科学的观察和记录?3.设计: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设计制作孵化箱的方案。4.展示:组织学生展示本组设 计的方案。(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客观地评价别人的设计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选出科学、新颖、 实用的设计方案。5.作业:(1)课下按照方案制作孵化箱,并孵化小鸡。(2)搜集小狗繁殖后代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当堂训练1.只有 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化出小鸡。2.小鸡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适宜的相对湿度、通风换气等条件。3.像小鸡这样,胚胎在卵中发育的生殖方式叫 做卵生。当堂检测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小鸡的孵化方式是卵生。 ()给鸡蛋创造合适的环境,就能孵出小鸡。()胚胎在卵中发育的生殖方式叫做。板书设计8.卵生和胎生受精的鸡蛋卵生合适的环境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