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学习笔记(3)——矢量数据模型

 ArcGis爱学习 2022-03-23

互助、共享、学习

一共十八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坐标系统、第三章矢量数据模型、第四章栅格数据模型、第五章GIS数据获取、第六章几何变换、第七章空间数据准确度和质量、第八章属性数据管理、第九章数据显示与地图编制、第十章数据探查、第十一章矢量数据分析、第十二章栅格数据分析、第十三章地形制图与分析、第十四章视域和流域、第十五章空间插值、第十六章地理编码和动态分段、第十七章最小耗费路径分析和网络分析、第十八章GIS模型与建模。)
第三章矢量数据模型
本章概览
简单要素的表示
拓扑
地理关系数据模型
基于对象数据模型
复合要素的表示
矢量数据模型,也称为离散对象模型,是采用离散对象来表示地球表面的空间要素。矢量数据的制备步骤1、在一个空的空间将空间要素分为点、线和多边形,并用点及其x、y坐标表示这些要素的位置和形状;2、以一个逻辑框架构建这些几何对象的属性和空间关系;3、编码并将矢量数据以数字数据文件存储,这样它们可以被访问、解释,并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简单要素表示,矢量数据模型使用点、线和多边形的几何对象表示空间要素。是零维的,只有位置性质;线是一堆的,除了位置之外,还有长度的性质;多边形是二维的,除了位置之外,还有面积(大小)和周长的性质。一个点由一对x和y坐标(地理坐标或投影坐标,ArcGis中的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来表示其位置。一样的,一条线或一个多边形是由一系列x和y坐标表示的。GIS中,表示实际地物还与绘制地图的比例尺有关,不同大小比例尺所使用的简单要素(点、线、多边形)是不同的。
拓扑主要介绍拓扑统一地理编码格式(TIGER)拓扑的重要性
拓扑是研究几何对象在弯曲或拉伸等变换下仍保持不变的性质。可通过有向图(图形)来解释,它显示几何对象的排列及其相互关系。
拓扑统一地理编码格式(TIGER),
为美国人口普查局使用的数据库。
拓扑的重要性
主要就是说明其优点:1、能确保数据质量和完整性;2、拓扑可强化GIS分析;3、空间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使得GIS用户可执行空间数据查询。
地理关系数据模型主要介绍CoverageCoverage数据结构Shapefile
地理关系数据模型用两个独立的系统分别存储空间属性数据:用空间子系统中的图形文件存储空间数据(“地理”),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属性数据(“关系”)。Coverage和shapefile都是地理关系数据模型的例子;coverage是拓扑的,shapefile是非拓扑的
Coverage
支持以下3种基本拓扑关系:
(1)连接性:弧段间通过节点彼此连接;
(2)面定义:由一系列相连的弧段定义面;
(3)邻接性:弧段有方向性,且有左多边形和右多边形。
Coverage数据结构,
点的coverage包含要素标识码(IDs)及成对的x和y坐标。
线的coverage数据结构:开始点叫作“始节点”(form-node),结束点叫作“到节点”(to-node)。
面的coverage数据结构:由始节点和到节点构成弧段,弧段又构成面数据。
Shapefile
Esri产品中采用的标准非拓扑数据格式。在shape file文件中,点是用(x,y)坐标来表示、线是用一系列的点、多边形用一系列的线来存储,但无描述几何对象空间关系的文件。shape file多边形对于共享边界实际上有重复弧段且可彼此重叠其几何学性质存储于两个基本文件a、以.shp为扩展名的文件存储要素几何学特征;b、以.shx为扩展名的文件保留要素几何学特征的空间索引。其(非拓扑数据)优点:a、非拓扑矢量数据能比拓扑数据更快速地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b、非拓扑数据具有非专业性和互操作性(非拓扑数据可以在不同软件包之间通用)。
基于对象数据模型主要介绍类和类之间的关系接口Geodatabase拓扑规则Geodatabases数据模型的优点
基于对象数据模型将地理空间数据作为对象——矢量数据模型的最新成员。基于对象的数据模型与地理关系数据模型两个重要区别在于:1、基于对象的数据模型把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存储在单一系统中(具有数据类型BLOB(binary large object)的空间数据以特定字段存储为一个二进制数据集合。);2、基于对象的数据模型允许一个空间要素(对象)与一系列属性和方法相联系。
类和类之间的关系
类是一系列具有相似属性的对象。一个GIS软件包如ArcGis要使用数以千计的类。联合是指两个类之间有多少种对应关系。聚合定义了类之间的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合成描述部分不能独立于整体存在的一种联合。类继承指的是父类和子类之间的关系。实例化是指一个类的对象可以由另一个类中的对象创建。
接口
接口代表类或者对象的一系列外部可视化操作。基于对象技术是使用所谓的封装性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隐藏起来,使得只能通过预定义接口访问对象的技术。
Geodatabase
Geodatabase是基于对象矢量数据模型的一个例子,是由Esri公司开发的作为ArcGIS基础的ArcObjects的一部分。ArcObjects包含数千的对象和类。Geodatabase将矢量数据集组织成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要素类存储具有相同几何类型的空间要素;要素数据集则存储有相同坐标系和区域范围的要素类。可用于单个用户,也可用于多个用户。单用户数据库可以是个人geodatabase或者文件geodatabase。文件geodatabase不像个人geodatabase,它没有整个数据库的大小限制,并且可以跨平台作业。
拓扑规则
基于对象数据模型的变化不仅在于矢量数据如何概念化和结构化,还在于如何组织和存储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geodatabase提供了即时拓扑,将拓扑定义为关系规则,让用户选择规则,并在要素数据集中执行。
Geodatabase中的拓扑规则:多边形,不重叠,没有间隙,不与其他图层重叠,必须被另一要素类覆盖,必须相互覆盖,必须被覆盖,边界必须被覆盖,区域边界必须被另一边界覆盖,包含点,
Geodatabases数据模型的优点
1、geodatabase的等级结构对于数据组织和管理十分有利;
2、geodatabase是ArcObjects 的一部分,它具有面向对象技术的优势(包括以下四种常用的规则:属性域、关系规则、连接规则、自定义规则)
3、geodatabase提供即时拓扑,适用于要素类的要素或者两个或更多地参与要素类;
4、在ArcObjects中有许多的对象、属性和方法可供GIS用户定制应用;
5、地理数据库中的空间和属性数据的集成促进了空间查询任务。
复合要素的表示主要介绍不规则三角网(TIN)分区路径
不规则三角网(TIN)
把地表近似描绘成一组不重叠的三角面。平坦地区可用少量样点和大三角形来描绘,而高度变化大的地区则需要更密而小的三角面来描绘。TIN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点、线和面。初始的TIN可以由高程点和等高线来构造。一个完成的TIN由3种几何对象组成:多边形(三角形区域)、点(节点)和线(边界)。
分区
分区是指具有类似特征的地理区域。空间视角,分区有两个特征:分区可以是空间关联或不关联区域,分区可能重叠或覆盖同一区域。
路径
路径是诸如高速公路、自行车道或河流等线要素,但它与其他线要素不同在于它有度量系统,可使线性测量用于投影坐标系中。

其他,每章最后均有名词解释以及相应的练习题(原理理论回顾以及实际操作应用)。建议课后复习题、应用可以学习实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