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业进入瓶颈期,是留?还是走?都不是,而是要打破思维天花板

 伊说说 2022-03-23

无论您远走何方

01

工作多年,职位一直没有变,眼看着学弟学妹都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你是不是感到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工作半年,你一直注重自己的能力优化,可是最近,你觉得力不从心,工作再也没了突破性地进展?

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太久,老板批评你工作没有创新,你觉得自己碰触到了能力的天花板?

是自己的工作能力有限吗?要继续留下来混资历?还是一走了之,另谋高就?

先别着急做决定,你可能进入了事业瓶颈期。每个人一生中,会遭遇很多次事业瓶颈期,正是这一次次的瓶颈期被打破,才能让自己蜕变成蝶,成为职场高手。

02

那么,导致事业进入瓶颈期的因素有哪些呢?

职场中的能力、职位提升,都不是一条直线的线性上升,而是螺旋式的攀升,上升期——瓶颈期——突破期,三个环节重复循环。而上升期过后往往会在瓶颈期卡出,让你无法动弹。

卡在瓶颈期一般是由三种效应引起的:

第一种是隧道效应。我们自驾游、坐火车会遇到穿越隧道。在进入隧道的一瞬间,我们会什么都看不见,心理上也会感受到很大冲击和慌乱。等过了几秒钟,眼睛慢慢适应环境,才能看清楚周围环境。

从心理上来说,人们都是希望尽快离开隧道。隧道黑暗的感觉,让人压抑和焦虑。

而长时间在一个岗位工作,积累起来的工作压力,也会让人滋生出很多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就像暗黑的隧道,进入的人只想快快离开,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越想离开就越焦虑,越无法理性解决问题。

在网上看到一组数据,采访那些出现瓶颈期的职场人,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分别是长期任务偏高,占57%;任务不断加码,工作紧张,占48% ;领导给予厚望倍感压力,占34%。

任务多、任务重、被期待这些问题引起的焦虑、厌烦情绪,会影响到你的工作状态。当糟糕的工作状态持续无法改变,你就进入了事业瓶颈期。

第二种是鸡蛋效应。鸡蛋效应是指,人们对自己已经付出时间、精力的事物,会有参与感和倾注感情,然后会高估事物价值,紧抓不放。

一个岗位,你通过努力打拼获得,会格外珍惜自己拥有的成绩和资本,这些东西是你的骄傲,但是也有可能成为你的负累。

三国故事中的杨修被杀,是因为他听见曹操说鸡肋,由此判断曹操有退兵之意。杨修说:“鸡肋,就是食物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暗示曹操当时的心情,进兵没有胜利把握,退兵又害怕让人笑话,所以早点做打算。”曹操听后大惊,以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

很多人工作到一定阶段,曾经深爱的工作成了杨修口中的鸡肋,既舍不得放弃,抓着又实在没有升职空间。这个时候,也是进入了事业瓶颈期。

第三种是回音室效应。北京天坛的皇穹宇一圈围墙,称为回音壁。两个人相隔一段距离,一个人贴着回音壁说话,另一个人通过回音壁听到说话声音。

回音室效应和回音壁的道理一样,是指在一个空间中,一个信息被不断重复发送,这个空间里的人会相信这些信息是真的,不再去做分析判断,而且外界的其他不同信息也很难再进入这个空间。

在2018年初,各地路桥收费取消,相应的收费站工作人员也要裁撤。收费站的一位大姐要求领导解决工作问题,对领导说:“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这位大姐36岁,就说自己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干,这就是一种回音室效应。这位大姐长时间待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思维是惯性思维,能力成了流水线作业。

回音室效应导致她眼界变窄,能力单一,思维固化,进入了事业瓶颈期。

03

那么,怎样才能突破事业瓶颈呢?四个思维帮你打破能力天花板,拆掉思维的墙。

大部分人都知道事业要有突破和提升,最快捷的方法是辞职跳槽,最有成就感的方法是直接在本部门升职。

但是,进入事业进入瓶颈期,期待本部门升职变得渺茫,那剩下唯一的选择就是辞职跳槽。

辞职跳槽就是唯一解决办法了吗?不是,在你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你需要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这种改变,不仅仅是打破能力天花板这么简单,而是要拆掉你思维里的层层壁垒,厚厚砖墙。

首先,提高跨界学习和迁移能力,让自己思维升级

跨界和迁移的学习能力,不断地被很多牛人提及,比如,投资家查理·芒格谈到自己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是跨学科学习,还有王烁写了一本《跨界学习》。

就在7月初,租房头部企业巴乐兔与同城货运的货拉拉跨界合作,打造了全新的租房搬家一条龙便捷服务。

小米的技术迁移,让小米家族产品几乎涵盖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现在小米打造智能家居,让各项技术得到进一步融合。

在《精进2》这本书中提到,迁移可以实现跨界学习,也就是跨界学习和迁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在书中,作者还具体谈到,要想做好迁移,就需要先迁后移。也就是,先要让自己对事物的固定看法脱钩,然后再进行跨界、跨领域、跨学科的联系,做到知识、技能的触类旁通。

跨界学习和迁移能力让你的思维升级,这是成为职场高手的第一步。

其次,多尝试新事物,让自己思维保持开放

倪萍在一档综艺节目《花样新世界》中,体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当她来到一家特色餐厅,开始学着用平板点餐,看着食物从螺旋梯上滑下来。

这一切对于倪萍来说,是那么新奇,既有好奇紧张,也有不太能接受的地方,但对于一位60岁老人是一种认知和技能掌握上的突破,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生机和希望。

李奥贝纳,是20世纪60年代广告创作革命的代表人物,他说:“对生活抱持全面性的好奇,仍是伟大创意人员成功的秘诀。”

对生活保持好奇心,多去尝试新事物,试图了解自己未知的领域,都能起到拓展自己思路,开阔眼界的作用。

再次,利用逆向思维,短板也能成为瓶颈突破口

逆向思维是一个很神奇的思维方式。把吹风机的吹改成吸,就有了吸尘器;流行病利用疫苗可以防控,疫苗其实也是安全剂量的病毒,注入体内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力,达到抵抗流行病的作用,这也是逆向思维的结果。

如果利用逆向思维去思考你的短板,又会出现什么奇迹呢?

微信是目前第一大社交软件,从职场精英工作沟通到菜市场买菜交易,都离不开微信。

但是,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性格内向,是一个有社交恐惧的人。因为他了解,有社交恐惧的人,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和恐惧什么,所以才能创造出微信这样的社交软件,让每一个有社交恐惧的人都能无障碍沟通,这也是微信成为第一大社交软件的成功原因。

你看,性格内向,恐惧社交这本应该是职场人的一大短板,但是在张小龙身上创造出全民使用的微信软件。

当你的事业进入瓶颈期,擅长的事情大多已经有所展示,那么,你也可以从自己短板入手,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还有哪些部分是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能力。

逆向思维,短板开发都将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学会断舍离,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清理

一只猴子,看见瓶子里有很多果子,将手塞进瓶子里,抓住果子,但是握住东西的手,卡在了瓶口出不来。

如果想要让手出来,就要松开手拿不到果子,猴子舍不得那些诱人的果子,就一直抓着,一直被卡着,直到饿死在瓶子旁边。

一个小故事道出人性,很多人对于已经付出收获的东西,往往难以割舍,即使已经开始成为一种负累,也不能轻易放下。

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一种家居整理理念。简单来说就是:

断:不买不需要的东西;

舍:丢掉家里长时间闲置不用的东西;

离:脱离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掌控选择物质的主动性。

家居整理术的断舍离,也可以用在工作整理上。定期进行断舍离的大整理,梳理自己真正的工作需求,以便于找到具体的发展方向。

断:清理不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事情,即使有别人的夸赞,也要果断分清责任;

舍:优化工作流程,合并工作同类项,打造自己的高效工作状态;

离:专注自己工作领域并深耕,多想怎样优化工作,少想工作做好了会有什么收获。

电脑、手机需要定期清理,否则就会卡、会反映速度慢,甚至会死机。对工作状态进行定期整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定期整理有利于调整你的工作节奏,让你不被一些不重要的杂事拖累,导致精力分散,影响工作状态。

爱迪生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工作状态不好,事业进入瓶颈期,以为是自己年龄、机遇、公司变革引起的,其实只是我们长期固守的思维方式导致糟糕的工作状态。

一个小小思维的改变,就能引发职场命运的逆袭,让你成为真正厉害的职场人。

图片来源:摄图网/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