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见她说》在丈夫葬礼上大笑的女人,在众人的鄙视中活出了自己

 伊说说 2022-03-23

无论您远走何方

《听见她说》的第七期一开场,就燃炸了全场。不是因为这一期的话题是家暴,而是郝蕾演绎的角色太有代入感。

一位刚刚丧夫没几天的中年女人,手里抱着白色的百合和黄色的玫瑰,没有悲伤也没有憔悴,反倒是整个人都看上去光鲜了很多,容光焕发。

豹纹的紧身上衣暴露了发福的体态,浓艳的妆容看上去不像中年丧夫的女人,手腕上的亮晃晃的大金镯子,还有涂着鲜红的指甲油但已经斑驳,露出一点点新长上出来还没涂的部分。是的,她一开口你就知道了,这个女人文化程度不高,俗艳的背后透漏着强悍。

听她讲述的朋友,是她的同学燕子,和她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是一位高知、优雅的女性。

燕子参加了她丈夫的葬礼,并且在葬礼上提醒她失态了,因为她实在没办法悲伤,直接憋不住笑了。她的失态也引来众人,以及自己儿子和儿媳的鄙视,可是她不在乎。

这样的开场,让人很难对这位女性产生好感,可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分钟的讲述中,一切都变了。

01

她上完高中就进工厂上班了,后来嫁给了厂里保卫科科长。这位保卫科科长,也就是她的丈夫老五,文化程度并不高,在他们居住的那一片是最能打架的人,也很讲义气,那些小混混都听他的。她在刚结婚的时候,觉得她不再是个工人了,而是保卫科科长的老婆。

可是后来呢?老五不再是那个帮她出气打架的那个老五了,他经常打她。第一次动手,是在她怀孕的时候,扇了她好几巴掌。

是的,她的婚姻是一个家暴婚姻。

她不是那种懦弱的女人,她拿起酒瓶子就对着自己的肚子戳。她说:“你打我,我就打你的孩子。”

可是,没打几下,她就放弃了这种抗争,这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打有用吗?

很多人都奇怪,那些在家暴婚姻里的女人,为什么承受着家暴却不离开。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孩子,孩子是一个女孩蜕变成女人的节点,有了孩子才知道什么叫牵绊。

也有人说,那就带着孩子逃跑啊,带着孩子逃跑在理论上是成立了,毕竟这个时代已经赋予女性很多机会,长着两条腿的女人是完全可以跑出去的。可是,为什么没有?不是不想跑,而是每个身处家暴婚姻中的女性,都有很多不得已,她跑不掉。

就像剧中说的,即便是老五后来因为帮人追债打架进了监狱,也会告诉她:“我是如来佛,你是孙悟空,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老五在监狱三年,她没有逃。厂里的人,都因为她丈夫进监狱,对她指指点点。于是,她辞职了,开了一家理发店,顺带帮人纹身。

她是能养活自己和孩子的。

很多时候,被家暴的女性不是没有生活能力,也不是没有离开的机会,但就是不离开,这和这些女性的文化水平、职业都没有关系。

像剧中,一直听她说话的那位虚幻的朋友燕子,拥有高知和体面的职业,也还是选择了承受和继续婚姻。

每次探讨这个问题,我心中都有很多不忍,那句俗语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被家暴的女性,都在默默承受着生命中不可承受的痛苦,再去指责和质疑为什么不作为,难免太残忍了。

可是,有些事情如果想要结束痛苦,就要直面,不离开的背后,是一份看不见的自我的舒适区。可能你会觉得不可思议,难道经常被打,也是舒适区吗?

是的,舒适区是说一个人惯性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没有对错之分,没有高下之别,有的只是自己的行为惯性。

就像片尾结束的时候,她对燕子说,离婚吧,家暴的婚姻还是要早早结束,不要像她一样,丈夫的葬礼才是她的解脱之时。

离婚,对于婚姻里的人,是一件很难做出决定的事情,我只能说,先从思考为什么不离开的觉醒开始吧。

02

在老五和她的婚姻中,除了家暴,其实还有一个更隐形的东西存在,那就是婚姻中的精神压抑和不平等。

老五对于房子的买卖分配是不经过她的,他们有两套房子,一套是丈夫的名字,一套是自己儿子的名字。等到丈夫生病去世,户主都成了儿子的名字。婚姻是双方成就的,但是她却在房本上,没有一个写名字的位置。

有一条弹幕说:“有儿子当然给儿子,给你,不保险!让别的男人住。”这条弹幕有10个点赞。

这句话看似有一定道理,但是细思极恐。还有多少人是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是给?房子不该是他们两口共同打拼出来的吗?不应该是共有财产吗?这一句话,让我想起了古代的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一个人对婚姻的认知,决定了婚姻的性质。她的婚姻是不平等的,老五的言行像遗产一样,也给了他们的儿子小健。可以想象,小健的婚姻,会大概率出现家暴。

在剧中,只有一个侧写,小健在自己孩子犯错时候,会给一个大嘴巴。孩子只有两岁,把汤菜洒在了桌子上,而小健就给了狠狠的一巴掌。

她看着儿子小健,太像丈夫老五了。儿子因为她在父亲的葬礼上笑出声,而鄙视这个母亲。这个儿子多年来,即使目睹父亲的家暴,儿子也是认可的,也是同样不把母亲当母亲看待的。

所以,她在丈夫去世后,选择了离开儿子的小家,不再帮着带孙子,她要为自己挣一套房子,就像她说的:“我怎么也得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即使挨打了,也有地方去。”

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这不是女人喜欢物质,这是一个人需要的安全。这或许也是很多身处家暴婚姻中的女性,无法走出婚姻的原因吧,因为无处可去。

除了这样的不平等,她还要承受婚姻背叛的痛苦和折磨,痛苦是亲眼看到丈夫的背叛行为,折磨是丈夫还让她给他们做饭。

她做了,此时的她,我想是心已经灰了,比起这么多年的家暴,这份背叛已经不算什么了。

她比起很多家暴婚姻中的女人又是幸运的,因为她熬到了丈夫死。从丈夫生病的那一刻起,家暴越来越少了,不是丈夫醒悟了,而是丈夫没有能力再去打了,他们之间更多的是漠视。

直到丈夫去世,在葬礼上,本该大哭的地方,她却再也不想憋着、忍着了,她要笑,要大笑,因为这场葬礼也是她新生活的开始。她开始是笑,接着笑出声,最后笑声让全场人都听到了,整个葬礼安静的只有她的笑声。

儿子和儿媳妇都鄙视她,不让她抱小孙子,因为她给他们丢脸了。我想,这是她对丈夫最大的报复吧,她还能做什么反击丈夫的家暴呢?

丈夫打她的地方,她自己都羞于启齿,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她一直在承受家暴。

一个压抑的婚姻,随着丈夫的离去消失了,她解脱了,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包括自己的儿子,最亲的人。

她要开始为自己而活。可是,她也知道,这是可悲的,一个女人大好年华都消耗在这个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婚姻里。

所以,她看出了带着墨镜的燕子,其实也在承受家暴,她劝燕子,离婚吧,离开家暴婚姻,不要像她一样熬。这样的婚姻,或许能熬出来,或许熬不出来。

所以,想清楚为什么离不开这个家暴婚姻后,就该想想怎么离开,其实不是做出离婚决定这么简单,而是要想好怎么走,才能最大程度保护自己。

03

片尾的彩蛋中提到,如何洞察一个人的暴力倾向?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女性更为关注的问题,让家暴根本不出现自己的生命里,毕竟时代还是赋予了女性很多选择权。

郝蕾说,看一个人有没有暴力倾向,只要看两个生活细节就知道了,开车和吃饭。

开车和吃饭,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如果在这两件事情上,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状态,那么其他时候就更难想象了。

其实,我想说,从片中的讲述中,我们还能看到另一个判断标准,那就是看对方的父母是如何相处的,听对方讲自己家里的事情。

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和最初自己的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家庭的相处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方式。

这里要聊两个事情,一个是判断暴力倾向这件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而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细节观察,还是了解对方的生活环境,都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也不是下定义贴标签的依据。

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情,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一定是要有一个综合分析,经过大量的了解和感受,去做出判断和选择。

另一件事情,不是说一个人的家庭生活环境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因为每个人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连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之路上会成长、会改变。

这里要说的是,家暴以及对婚姻的态度会对孩子最初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肯定是有的,并且即使以后孩子会依靠自己力量做出改变,也是要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要承受更多磨难。

所以说呢,如果一开始就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家庭氛围,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互动,孩子以后的人生之路顺利的几率也会增加很多。

这部短片的讲述,是在女主角的风轻云淡中说出来的,但是背后的压抑和痛苦时不时从屏幕里溢满出来。而她经历半生痛苦,终于开始为自己而活的时候,也就是她成长之时。

无论你此刻在经历什么,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请记住遵从自己的心,为自己而活。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安之若素,

左手握理性的思考,

右手写温暖的文字,

成长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