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初期的青釉瓷器

 允默斋 2022-03-23

明清以来,彩瓷兴起,但传统的青釉瓷器仍独放异彩,而较之宋元时有了显著的进步。如明永乐翠青、影青釉瓷器,清雍正的粉青、豆青瓷器,以其含蓄、高雅的色泽成为明清瓷器的主流之一。

      明初青釉瓷器较为少见,但民间仍在烧造日用青瓷。《格古要论》中载“古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外俯龙泉县,今日处器、青器。”《大明会典》中亦有明廷供用器皿,少量的“行移饶、处等府烧造”的记载。由此可知龙泉窑青瓷在洪武时期并没完全停烧,只是有明确纪年的传世品和出土器物不曾见或是已经面目不清难以分辨。

      永乐时青釉瓷器渐多,且色泽极具变化。官窑青釉有三种影青、东青、翠青。影青创烧于北宋前期,以景德镇窑为代表,永乐影青釉,因胎体极薄,釉质润泽如玉,暗刻纹饰内外均可映见,纹饰边上显出一点淡青色暗影,故名影青,又有映青、隐青、翠青、罩青之名。又因其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又称青白釉。永乐官窑影青釉釉质肥润,釉内有较多、较大的气泡,釉色虽然泛青,但极为浅淡,仍可分出浓重、淡雅之别。由于瓷胎中所含玻璃成分较多,透影性较宋、元影青更强。传世品有撇口碗。

      冬青刨烧于北宋东窑,由于历史的原因,东窑所烧东青釉面目不清。永乐所烧东青釉,色泽较重,有宋元龙泉釉的效果,故又名仿龙泉釉。永乐东青釉釉质肥厚,釉下有细小气泡,釉面有垂流现象,故器物上部呈色略为淡雅,下部呈色稍显浓重。施釉均匀t釉面玻璃质感强。釉色青中闪绿,苍翠欲滴。除光素器外有刻花纹饰器物。传世品有高足碗、碗、罐等。

      翠青釉是永乐创烧的青釉品种之一,因其色泽光润,嫩如翠竹而名,较宋元龙泉釉呈色要浅。釉面玻璃质感较强,有明显的小气泡。器物口沿处流釉明显。传世品种有盖罐、碗、盘等。永乐民窑亦曾烧造翠青器物,釉层较官窑器略厚,釉汁垂流和聚釉现象较官窑器物明显,釉面多有密集气泡和开片。器物有小碗和高足杯等。

      宣德官窑青釉器物较多,釉色丰富,有天青、翠青、淡青、灰青、东青等。宣德年间创烧了外青釉内青花。(图中宣德外青釉内青花残盘,是笔者收藏的一个残片,底部红石红,花口盘典型宣德的器形)
  天青釉为宋代汝窑创烧,其釉色青蓝有如澄澈的天空,釉层匀净,釉面润泽,因釉中掺有玛瑙成分,釉色光泽莹润多变,明代仿汝窑天青釉仅见于宣德。天青釉具有釉层肥腴,釉面匀净,并有细小开片,对光斜视,釉表有桔皮纹。胎质较松,釉层较宋汝稍透亮,特别是桔皮纹为宣德器物的典型特征,其色泽有淡青和略深的天蓝两种。传世品多为盘、碗等小件器物。

      宣德官窑淡青和灰青釉均仿自南宋哥窑,为南宋龙泉青瓷窑系中生产的一种釉面布满碎片纹的青瓷。虽然宋代哥窑窑址尚未找到,但传世的瓷器对后世影响很大。据史料记载,明永乐朝就有仿哥釉瓷,但不见有确切的传世品,目前所见最早的为宣德器物。宣德釉面光泽度不高,略有油腻感,并有桔皮纹,釉色灰白、淡青,开有纹片,较为接近哥窑器,但没有哥釉瓷金丝铁线片纹和紫口铁足特征。器型有洗、炉、盘、碗、碟等。

      宣德官窑东青釉瓷器胎体较厚,釉表极少见有枯皮纹,施釉匀净,与永乐器相差无几,惟釉层中不见有气泡。釉色深浅略有变化。器物多有刻花纹饰。常见器物有盘、碗、碟、洗、花盆、瓶、罐、钵、僧帽壶等。

      宣德民窑亦曾烧造东青釉瓷器,色调青翠,施釉匀净。而外东青内青花装饰新品种的出现,打破了东青釉釉色单一的局面。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因绝少带有纪年款的传世品及确切纪年的出土瓷器,故青釉面目不清。(笔者收藏一个残片可作为正统时期外青釉内青花的标本。)

  明代初期的青釉一般釉色很肥厚、有细长开片,非常美。宣德以后的青釉没有开片,均为景德镇烧造,与浙江生产的明代龙泉不是一回事,有学者称为景德镇仿龙泉青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