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火化太浪费?动物死后都会进入生态循环,火化违背自然规律?

 晚风是如此温柔 2022-03-23
虽然人类已经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但没有人能逃得过死亡。死亡之后,是真正的结束吗?有人说,死亡并不是结束,被遗忘才是。一座座坟墓,承载着沉重的思念。也正是因为殉葬模式,才让我们的思念有地安放。现在死亡之后的人,大多都会送去火化。有人说人类的火化其实是资源的浪费,那么火化是从何时开始的?
图片
中国丧葬演变史
上古时期,此时的人类还没有埋葬意识。死亡后,被同伴丢弃于山间。尸体有可能被动物食用,或是慢慢腐烂被微生物所分解。后面形成了简单的埋葬处理,随着时间变迁,更多宗教崇拜加入其中。进入了阶级社会之后,开始不断加入隆重的方式跟礼节。
丧葬的礼节,第一次开始整顿是周朝,分贵贱、亲疏之别。
春秋时期,殉葬仪式开始出现。
战国时期,改用木、陶俑替代活人殉葬。
图片
秦汉时期的殉葬之风变得繁盛,由于迷信思想的影响,丧礼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出葬前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礼仪,招魂、沐浴、哭丧、停尸等。出葬需要举行告别祭奠、出殡、下葬仪式。
图片
隋唐时期受到佛教影响,大家都相信人死之后会进入一个新的循环,丧葬更加奢靡。仪式多达66道,并且墓室的规模设计也很大,殉葬之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多为贵重物。
图片
宋朝时期的殉葬礼仪有值得一提的是烧纸钱、纸质器物。大家觉得,人死亡之后会到阴间,阴间也需要使用钱币。烧纸币,至今还普遍存在于丧葬中。
图片
数千年以来人类形成了一种非常完整、隆重又复杂的丧葬制度。时过境迁,也在不断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善。渐渐地,有一些繁杂的礼仪被淡化,然后慢慢消失。但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在为逝去的生命举办葬礼,只是更为简洁。葬礼的举办,不变的是我们对亡者的思想寄托。
火葬演变为最常用模式
其实葬礼有多种方式,譬如的树葬、崖葬、洞葬、土葬、火葬等。早些年,土葬是使用最多的形式。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传统土葬会把人放在棺材中,然后埋入地下。不同地区使用的棺材材料也有所不同,美国使用的是混泥土箱子,中国普遍使用木头材质。
图片
但这也造成了一些问题,有一些地区会在棺材中加入防腐剂,造成严重的污染。有一些人是因为某种传染病去世的,埋葬时或者埋葬后如果不小心散播,有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也有很多地区因为土葬,出现了土地空间不足的情况。
后来,大家渐渐接受了火葬的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土地的占用面积,还能避免疫情的扩散。火化也成为了现在使用率最高的墓葬模式。
图片
火化打破了自然规律
火化的方式比较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生命消逝,但其体内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尸体会慢慢腐烂,会被有机物所分解,分解的物质将会再回到大自然循环之后,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除了人类之外,大自然中85%以上的动植物死亡后,尸体被分解变成无机物回归自然,然后再次进入大自然循环,这也是亘古不变的模式。火化出现后,直接跳过了腐化分解的过程,确实有悖于自然规律。
图片
火化浪费能量,还不环保?
火化打破了自然规律,其主要原因是造成了能量浪费。
人死如灯灭,为何会造成能量浪费?人体中除了70%的水分之外,还有多种微量元素,譬如钙、碳、磷等。微量元素占据5%,剩下的都是有机物。体内的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
假设一个人的体重为60KG,体内的能量大约是628,008,000J,约等于150KGTNT或者17.4立方米的天然气,可以说能量惊人!
图片
其实,人体的有机物以及微量元素都可以被大自然利用。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的发展,大规模消耗自然资源,现有的资源越来越匮乏。如果人在死亡之后,这些能量能得以循环利用,必然是良性的。
图片
但选择火化的方式,由于人体含有大量脂肪、水分以及蛋白质,一开始还需要大量的柴油助燃。随着高温,人体水分慢慢蒸发。人体的脂肪、有机物、能量开始变为熊熊大火。尸体燃烧,相对于点燃11KG的汽油。
图片
有机物在烈火焚烧下被氧化变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物质。燃烧后的有机物残渣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骨灰,只留下1.5-2.5KG的残余物。燃烧后不能再被动物以及微生物所利用,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还排放了多种有害气体,确实很不环保。
图片
既然火化如此浪费能量,有没有好的方式解决呢?
确实存在着很多合理的墓葬方式,既可以最大化利用资源,还能够不像土葬模式一般占用土地资源。
人体重组
2019年5月,美国华盛顿州允许人体堆肥。一个叫Katrina Spade(斯佩德)的女人创立了Recompose(人体重组)公司。通常,在自然环境下人体腐化分解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她公司的技术可以让尸体在一个月内,变成可以给植物使用的肥料。分解中尸体,加入营养材料之后,可以达到很好的堆肥效果。
图片
不过,像这种把尸体作为肥料的模式,很多人不管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难以接受。
冰葬
2004年,瑞典的一家殡仪公司(Promessa)开创了冰葬模式。
使用冰葬的尸体,会放在-18度的环境下进行速冻,之后放入-196度的液氮中浸泡。在如此低温环境下,尸体会脆弱不堪。此时,只需使用超声波,就能将尸体变得粉碎。然后,通过真空抽干的方式,抽走水分,只剩下20KG,是有机物和少数无机物混合体。
图片
粉碎的“物质”被放置在可降解的小盒子中,埋在地下。这样,就可以再一次进入生物循环之中。
其实,为了不破坏自然规律、减少土地占有,各个国家都开始推出更为合理的环保“生态葬”,譬如海葬、树葬、草坪葬等方式。
海葬活动,2020年一共举行了33次,2143份骨灰投入大海。据悉,不靠海的市民也能够去靠海地区举行海葬。去沿海城市的费用,花束,安息盒的费用都是政府提供。从2021年开始,考虑到部分家属距离过于遥远,沈阳还提供了网络祭扫模式。
图片
2021年3月29日,我们国家在温州举行了联合海葬仪式。109个家属用绳子将可降解材料制作的“安息盒”缓缓放入海中。其中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在海边痛哭说“海葬很环保,如今让他回归自然吧。”
图片
现在推出的多种“生态葬”也逐渐被大家慢慢接受。尽管这种生态葬推广的道路较为曲折,相信在未来大家都能够找到能够合理接受的方式。
参考资料:
我国丧葬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中国史研究动态 知网 1999年04期
环保葬为何叫号不叫座? 人民政协报 知网 2011-04-07
作者:怡君 校稿编辑:李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