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奇讲课

 学中医书馆 2022-03-23
今晚继续说下去,到理血剂了

传奇(170114463)  20:35:28
凡能活血祛瘀或止血药物为主的方,具有促进血行
消散瘀血和制止出血作用的叫理血剂
代表方剂有:血府遂瘀汤
血府遂瘀汤组成:当归10生地10桃仁12红花9积壳6赤芍6柴胡4桔梗5川芎6牛膝10甘草3
这个方剂煎时最好加点黄酒助助药力
其适应症:瘀血内阻胸胁刺痛
内热烦闷,失眠多梦,心悸
或头痛如针刺
注意“头痛如针刺”,此类型一般是瘀血,
痛有定处,不会游走的
本方以当归,桃仁,红花为主药
以川芎,赤芍来增强活血祛瘀
生地配当归是活血养血,遂瘀而不伤正
为辅助药
牛膝祛瘀通脉并能导诸药下行
柴胡,积壳,桔梗疏畅气机,为使药
积实是消除胃里的久食,
我们之前也曾经学过的,气行则血行的道理
全方组合 ;具理气活血 ;祛瘀止痛
本方用处很多,比如,长久的呃气,也可用
还有失眠,也可用,但都要辩证加减。
理血方剂还有:十灰散
十灰散: 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根,大黄,山栀,棕榈皮,牡丹皮,
各等份分烧成灰备用,凉血,收敛止血
因为这个药自己一般难制作,所以不说药量了,只是让大家知道有这个药,可从药店购买到的
适应:凡呕血,吐血,咯血,咳血,
先用次方制止,再进行其他调理
理血方剂还有:胶艾汤
胶艾汤组成: 阿胶6艾叶10当归10干地黄12川芎6芍药12甘草6
主治: 妇女冲任亏损,血虚寒滞 ,崩中漏下,月经过多
方中的生地,芍药,当归,川芎合用有补血调经之功
传奇(170114463)  20:50:03
芍药合甘草、酸甘敛阴,能缓急止痛
艾叶能暖子宫,还擅于调经安胎
阿胶配甘草,甘缓补脾
我们学过脾统摄不好,也会崩漏
全方既能止血,又能生新血
是补血调经,安胎治漏的良方
这个方也可治疗妊娠下血,胎动不安
或产后下血,淋漓不断。也是一方治多种病的代表方剂。
继续说到,祛风湿剂
凡是以祛风药物为主药的,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治痹痛的方剂叫祛风湿剂
代表性方剂有,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组成:独活10、桑寄生18、秦艽10、防风10、细辛3、当归12、芍药9、川芎6、生地15、杜仲10、牛膝10、人参或党参10、茯苓12、甘草6、桂枝6。 
一般疾病中药方里是18味以下,这个方剂的药特别多了。
为什么?
因为风湿难治啊,一是解决肤表
二是调理内脏以及各种神经
治病和调理同施,
此方有:去风湿,治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适应症:风寒湿痹,腰膝冷痛,腿胫无力
肌肤麻木,畏寒喜温,关节不利等
此方解说: 方中独活,细辛,秦艽,桂枝,防风祛风湿
通经络
治痹痛为治其标
桑寄生,地黄,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为治其本而兼顾
当归,川芎,芍药、和营养血
传奇(170114463)  21:04:02
人参,甘草,茯苓、益气扶正。为其调理
诸药合用,具有扶正祛邪 、标本兼顾之效。
还有代表方是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汤组成:羌活6、独活6、藳本6、蔓荆子6、防风6、川芎6、甘草3。 
羌活、独活为主药,
藳本,防风帮助解表除湿为辅药
 川芎调血祛风,蔓荆子疏风止痛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功能:发汗祛湿,疏风治痛
注意本方是治疗风湿在表
头痛、头重,或一身疼痛
难于转侧,微热恶寒、苔白脉浮等症
继续说到,平肝熄风剂
凡以平肝熄风药物为主的;具有滋阴潜阳
平肝熄风作用的方剂叫平肝熄风剂
代表方有: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汤组成:怀牛膝30、生赭石30、生龙骨15、生牡蛎15、生龟板15、生白芍15、玄参15、天门冬15、川楝子6、茵陈10、甘草5、生麦芽10。。
有的医生写“生龙牡”,就是指生龙骨和生牡蛎二味了
适应症: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头痛眩晕,目胀耳鸣,心中烦热、失眠
方解:本方扶正祛邪。
重用牛膝引血下行,并且能滋补肝肾
注意,重点是引血下行
赭石降逆,平肝潜阳,牛膝和赭石同为主药
龙骨、牡蛎、龟板潜阳熄风
玄参、白芍、天门冬滋阴熄风,为辅药
川楝子、延胡索、茵陈、麦芽和胃疏肝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记住:川楝子是有小毒,川楝子是四川产的
广东的楝子是杀虫的,也叫苦楝子,药名叫金铃子
川楝子也是行气止痛、疏肝
延胡索也是行气止痛、疏肝
心腹诸痛、妇人经痛要用延胡索
而对于:胸,肋,肝痛要川楝子
茵陈是专门清肝湿热
刚才说到小孩子黄疸,民间就用茵陈加其他药煮水喝的
茵陈和川楝子这两药常用于慢性肝炎的药
因为凡是肝炎,就算本身是虚体的,从始到终,都存在湿热。
大家记住:不管是什么肝病,从始到终都存在湿热
刚刚说了一些湿热,
下面继续说说:祛湿剂
不要混绕了啊
前面有祛风湿方剂,
祛湿剂---凡能去除湿邪为主药的,具有化湿利水,泄浊通淋,叫祛湿剂。
代表方有平胃散
组成:苍术10厚朴10陈皮6甘草3生姜2片大枣3枚 
苍术苦温健脾为主药
厚朴除湿散寒为辅药
陈皮理气化滞为佐药
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为使药
适应症:脾胃湿困,脘腹胀痛
口淡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
肢体困倦都可以吃,肢体困倦一般有湿阻。
还有代表方是,藿香正气散
组成:藿香10、紫苏6、白芷6、白术10、茯苓10、大腹皮10、厚朴6、半夏10、陈皮6、桔梗6、甘草3、生姜3片、大枣3枚
藿香芳香化浊除湿
解表理气为主药
紫苏、白芷解表散寒,大腹皮祛湿消滞
陈皮、半夏、桔梗降逆止呕、宣肺化痰为辅
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理气健脾
我们知道,成药有藿香正气水
正气散,
口服液
都是此方化栽而来。
解表和中,理气化湿。
简单地说,夏天感冒、中暑都可以吃
适应症: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胸闷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我们平常遇到的肠胃感冒型
藿香正气水很有效果的
在服本方汤剂时注意,藿香必须是后下才有我们说的功能
今天晚上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传奇讲课-方剂学2
 今晚继续学下去 ,到止咳化痰方剂了

祛痰止咳剂 ---凡是以祛痰止咳的药物为主,用于治疗痰饮,咳嗽病症的方剂,我们叫为祛痰止咳剂
秋天了,必定有人会咳嗽的了,注意看了啊
痰饮虽然我说了好多次
痰饮就是不该有痰的地方有痰,而造成液体代谢问题,代谢不了,就咳嗽。
代表方有二陈汤
二陈汤:制半夏6-10、陈皮6-10、茯苓10、炙甘草5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主药
曾经一再说过,半夏本是有毒的
现在药店多用制半夏,或者加干姜缓急半夏之毒
辅药为陈皮理气化痰
佐药为茯苓健脾利湿
使以甘草和中健脾,并化痰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适应症:湿痰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胀满
恶心呕吐;或头眩心悸,舌苔白腻
再说一个代表方止咳散
止咳散:桔梗9、荆芥9、陈皮9、炙紫苑10、百部12、白前9、炙甘草3
功能:宣肺解表
方中用荆芥疏风散寒,桔梗、陈皮宣肺理气祛痰
百部、紫苑温润止咳,白前止咳祛痰
此方还能降气,诸药共用,解表止咳。 
好,继续说下去是驱虫方剂
凡是以驱虫药物组成,以驱除肠内寄生虫的方剂,叫驱虫剂。
代表方剂有乌梅丸
组成;乌梅12、川椒6、细辛6、(人参6或党参10)、黄连3、黄柏6、干姜3、当归9、制附子6、桂枝6 
本方以乌梅酸能制蛔虫为主药
川椒、细辛驱虫止痛
黄柏、黄连苦能下蛔,也清里热为辅药
桂枝、干姜、附子温脏祛寒
人参当归补血养气扶正
这几味药为佐药
适应症:蛔厥,症见腹痛时作,烦闷呕吐,甚则吐蛔
现在药店都有驱虫药了,一般都不用煎汤剂了
继续下去是痈疡剂
凡是外科痈疡的一类方剂叫痈疡剂
代表方有仙方活命饮
组成:炮山甲10、皂角刺10、金银花10、天花粉10、没药5、
乳香3、白芷5、赤芍5、浙贝母6、防风5、当归尾6、陈皮6、甘草5。
方中银花、花粉、贝母、甘草,清热
请问老师:外科痈疡 是啥意思?怎么理解?
当归尾,赤芍活血通络
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有脓的疮
刚才说的耳出血,有时就是内耳里长痈了
胀满成熟后就出脓血了
乳香、没药散瘀止痛
防风、白芷散风消肿
穿山甲、皂角刺消肿溃坚
适应症:解毒消痈,活血止痛
疮疡初起,红肿热痛,属阳证的
阳证就是热毒的痈,
这里还应记住一下,此方为痈疡初起
脓没形成者适用
若已经形成脓,若已溃,就不宜用了
让它自然排净脓血就会自然好了,再用药就不必了
方中有了当归尾
当归尾就是当归的须条,
它的功能活血为主
补血为次
当归身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当归或说全当归
以补血为主,活血为次
所以,平时炖汤保健时要放全块当归,
再一个代表方阳和汤
阳和汤:熟地30、白芥子6、麻黄2、鹿角胶10、炮姜炭2、肉桂3、甘草3
功能:温阳散结,
以熟地大补元阴为主药
鹿角胶生精补血,肉桂、炮姜,温阳散寒
为辅药
讲完课给你一个小偏方
以麻黄,白芥子散寒而化痰滞为佐药
以甘草调和诸药且能解毒为使药
诸药共用,养血温阳
宣通血脉,散寒祛痰
是外科阴证的主要方剂,
上方是阳证,这方是阴证,分别清楚了。
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说了一般普遍的中药方剂
早听说甘草能解药毒  
它们仅是个框架,让大家认识,有所辨别
是的,甘草叫国老药
所说的方剂,药量也是一般的,
病情也是一般的
年龄是成年人药量
具体要辩证加减才能开出处方
方剂的代表说完了
下一步,要学的就是一般的病症
以及怎么去治疗,用什么方剂去治疗
今天晚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