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与妻子都分别义无反顾地考入北电,工作后两人成为伉俪导演,拍出《开国大典》这样史诗级的电影

 古稀老人赵 2022-03-23
文章图片1

李前宽

1964年,一位怀揣电影梦的年轻人加入了长春电影制片厂。他虚心学习,孜孜不倦,成为一个以拍重大题材见长的导演,既勇于揭示社会矛盾,又赋予宏大历史叙事美学意义。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李前宽说,选择比追求重要——他在美术中选择了电影美术;在美术与导演中选择了导演;在爱情中选择了肖桂云;从电影学院毕业后,在北京和长春之间,他选择了长春。如此,中国电影的创作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2202期,内容有删改。

艺术之路

1941年1月4日,李前宽出生在一个多子女家庭。那时家里生活窘迫,作为排行中间孩子的他,不必为家庭分担生活重担,可以在父母的呵护和哥哥姐姐的关爱下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他喜欢文艺活动,能写能画能唱又能演,还指挥过学校文艺活动组织的大合唱。

文章图片2

李前宽旧照

1959年6月24日,立志要在美术上大展宏图的李前宽,参加了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的复试。他信心十足,走出考场时就认为自己考上鲁迅美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十拿九稳了。

这天中午,他还收到了北京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北电)的准考证。原来,北电新增了电影美术专业,这对李前宽尤有吸引力,于是,他便悄悄报考了北电。

文章图片3

李前宽旧照

可北电的报考时间就在6月25日,妈妈不禁担忧:“明天北京就开考,你能赶上吗?”“我能赶上。我今天走,明天赶到北京,下了车就直奔学校,肯定赶上。”这是李前宽的第一次远行,这一年他18岁。

到达北京时,已是6月25日深夜,他没有找住处,而是一路打听着走到新街口外大街小西天电影学院的门口,站在那儿等着。

文章图片4

1994年,李前宽(前排右一)在夏衍(左一)祝寿典礼上致辞

第二天北电开考时,他忐忑不安地来到考场门前。“你怎么才来?”守在考场门口的老师看着他的准考证说,“晚了,素描和设计都已经考完了。”

李前宽心里一凉,可他已经千里迢迢地赶来了,不能轻易放弃这个机会,他连忙说:“老师,我接到准考证太晚了,一天都没耽误就来了,你就让我考吧。”

“你要是有志于电影事业就回去,准备明年再考吧。”

倘若李前宽听了老师的劝告,打道回府,也就没有今天的李前宽了。他说:“既然已经来到电影学院,我一定要考。请考生办答应我的请求。”

文章图片5

李前宽旧照

那位好心的老师认真与教务处领导研究了这个来迟了的考生,决定破例让他6月26日直接参加摄影系素描的考试,设计考试单独安排补考。当然,李前宽没有错失良机,顺利地通过了北电的初试和复试,并在美术系考生中名列前茅。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电面试中的名画欣赏环节,李前宽的精彩对答使一位考官在事后感慨:“他的才思应该考导演系。”

文章图片6

李前宽旧照

1959年的夏天,李前宽收到了鲁艺和北电两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后者被学校老师扣留,学校希望他去沈阳鲁艺。

李前宽并没有死乞白赖地问老师要录取通知书,他有自己的主意。他没与父母商量,自己私下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沈阳鲁艺声称自己不去了,首先断了这条退路;第二封信寄到北京电影学院说至今没有接到通知书,如果录取请把通知书寄到家中。北京电影学院迅速寄来一份《新生入学须知》,并要求他在八月底来京报到。

就这样,李前宽成了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届电影美术系学生。

文章图片7

《熊迹》海报

文章图片8

《瞬间》海报

从北电毕业后,李前宽被分配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至于他的导演生涯,用“大器晚成”四个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李前宽在长春电影制片厂踏实工作了十几年,直到1977年才正式步入导演生涯,在悬疑电影《熊迹》中担任助理导演。1979年,他又担任了电影《瞬间》的助理导演。

1982年,李前宽开始与夫人肖桂云亲密合作,两个人先后执导了剧情电影《佩剑将军》《甜女》《黄河之滨》《逃犯》等作品。

文章图片9

《佩剑将军》海报

文章图片10

《开国大典》剧照

1989年,李前宽迎来了自己导演生涯的转折点。他与肖桂云联合执导了历史电影《开国大典》,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并一举夺得了金鸡奖、百花奖、金凤凰奖等多个大奖。

银幕伉俪

李前宽和肖桂云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合作时间最长、取得艺术成就最高的伉俪导演。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李前宽与肖桂云

1960年夏,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长春电影制片厂主办的长春电影学院导演系在哈尔滨招生。在读高中期间就已知晓导演业务的肖桂云,为了把握起见报考了哈尔滨艺术学院,并已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但是,当肖桂云得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田风亲自带队,第一次来哈尔滨招生这一消息之时,她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并成功考上。大学毕业后,肖桂云也被分配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

文章图片13

肖桂云与李前宽

李前宽比肖桂云早一年入学,两人在学校中相识相爱,在工作中产生共鸣,1968年,两人在长影厂喜结连理。

198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佩剑将军》成为他们合作的起点,这部投入资金只有五十万元的电影,被他们拍出了大片的感觉,两人得到了上级极高的评价。从此,他们开启了夫妻联合执导的岁月。

拍摄《佩剑将军》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的编剧张笑天点名让李前宽来执导,但当时长影厂有规定,副导演要想成为导演,必须先有一个老导演带着拍一部片子,然后才有资格拿到导演通行证。而此时的肖桂云已经执导了三部片子,所以她就肩负起了带李前宽这个“新人”的任务。因此,李前宽总是幽默地对别人说:“我的老师不少,夫人是我的贴身老师。”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李前宽与肖桂云

两人合作50余年,创作的影视作品都堪称经典,比如《黄河之滨》《田野又是青纱帐》《决战之后》《重庆谈判》《七七事变》《世纪之梦》《星海》《明月出天山》《传奇皇帝朱元璋》等。

其中,1989年两人合作执导的史诗级电影《开国大典》,创下当年中国电影票房最高纪录,并一举拿下了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5个奖项,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3个奖项,以及第12届长影小百花奖优秀故事片、优秀故事片男主角、优秀故事片男配角、优秀故事片编剧、优秀故事片导演5个奖项。

文章图片16

《开国大典》剧照

文章图片17

《重庆谈判》剧照

2021年8月11日,第30届华鼎奖“致敬伟大征程全国优秀电影”揭晓,李前宽和夫人肖桂云联合导演的《开国大典》获得全国优秀电影奖,李前宽获优秀导演奖。

这是李前宽生命中最后两个大奖。第二天早上,他不幸病逝。

一颗巨星从此陨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