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出《老子》校订本必要性举例之二

 hnr360 2022-03-23

 

《老子》流传了2500多年来,至今没有一个可供广大读者阅读的校订本。近多年来注解《老子》的书籍不断出版,但大都以王弼或河上所注的传本为依据进行诠解。帛书、竹简本出土,许多专家学者将其与王弼、河上、傅奕等传世本对照研究,辨析校勘,发现王、河等本有许多问题,我们这里以王弼本为例,来看推出《老子》校订本的必要性。

第二章“高下相倾”的“倾”,台湾学者陈鼓应说:“作倾”,“这句话就译成高和下互相'倾依’,当然'高下相倾依’在文义上是不通的。十多年前我曾为这一语句之不顺解遍查各古版古注及近人的校释,但未能释疑,直到校对帛书;……才得以……恢复原义。”(《老子注译及评介·增订重排本序》p3)近现代学者张松如认为:“倾”,“当是避汉惠帝刘盈讳而改,'盈’义长”。(《老子校读》P14)而帛书本为“盈”,当为《老子》原文之旧,此句应为“高下相盈”,“盈”是“盈缩”的盈,《战国策·秦策三》:“进退、盈缩、变化,圣人之常道也。”高和下是在相互比较中或盈余、或减少,以显示出高与下来。说明王弼本有误。

第十章有“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句,河上、王弼、帛书等本“无为”作“无知”,而景龙碑、御注、英伦三本、宋徽宗等多家注本作“无为”,今人朱谦之、高亨、刘兆英等采用后说。若作“无知”,既与后文“明白四达,能无知乎”重复,又十分难解。“无为”对治身、治国皆适用。老子的“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在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上是无为、顺其自然,但在具体过程中和操作上却无不为、有作为。这里为什么突然来了一句“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呢?这是老子的行文艺术。前面几联全为修身之道,颇为玄虚。文不喜平。突然一句“爱民治国”,掀起波峰,直论政事,引起人的阅读兴趣,既是比喻,又起双关作用。以“国”比身,“民”为“身”之各种器官。治国与治身,同理。用之治国,则守道无为,任民众自然自主,则天下民众无不自成、自得、自乐也。王弼本作“无知”,亦误。

第三十一章首句曰“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河上、王弼等本皆同。对于“夫佳兵者”的“佳”,历代注家,作着这样那样的解释,都无法解通。帛书本出土,作“夫兵者,不祥之器也”,“佳”为衍字,这又说明王弼本不是理想的善本,十分需要加以认真的校订。《道藏》刊载的王弼本,第三十一章完全没有注解,很可能此章在传抄中缺失,经文是依据他本所补。

第五十二章中的“没身不殆”,王弼本为“没其不殆”;第五十五章中的“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王弼本“脧作”为“全作”;……这些都明显有误。如果不加以校订,仅仅按照王弼本去解读,就会误导广大读者,致使《老子》文本的真意,得不到准确无误的传扬。推出一个《老子》校订本,看来是非常必要的。

 

妻子买回一斤老豌豆荚,煮熟了放在餐桌上,我吃着嚼着,油香油香的。关于豌豆的记忆和趣事,绵绵不绝地在脑海里闪现。

豌豆是蔓生植物,脆嫩的空心蔓枝上长着团扇形的叶片。雨后乍晴,叶上挂着小水珠,阳光一照,成片的叶子似乎全都闪耀着明亮的眼睛。

不知什么时候突然看见她开花了,那纽扣大的紫红色小花,繁星般地点缀在绿叶从中,真是好看,迷人!她不像油菜花一片金黄地惹眼夺目,却是含而不露,阿娜多姿,有着少女般的柔情和娇态。

她生就无私奉献的天性,待到长过人的膝盖高,那顶部嫩芽就可供人食用了。早年常闹饥荒,榆钱、洋槐花、嫩豆芽皆是人们充饥的“美餐”。我童年时曾跟随妈妈到自家的豌豆田里“撅豆芽”。妈妈让我小心地往空处踩,不要踏着豌豆蔓的嫩枝条。一把一把地整齐地放在竹篮里。提回家用水淘洗,一小撮一小撮蘸着辣子醋水水吃。嚼起来“嚓嚓”作响,虽有一股草腥气,但那说不出的清香还是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小时候最盼望的是剥吃嫩豌豆角,几乎天天问耕田回来的爸爸,“豆角能吃了吗?”爸爸总说不行。可是有一天中午爸爸回来,衣服的口袋鼓鼓的,我就迎上去用手掏,“呀!豆角!”我跳了起来。

我剥开嫩豆角,向嘴里一扣,向下一拉,一串嫩豆豆就被下牙勾进嘴里,那个青脆香甜,现在想起来,真是难以形容!

豆角外面的嫩皮也很好吃。剥嫩皮要有技巧。用右手拉住豆角的蒂,从靠蒂处折断,然后左手拇指和食指掐住嫩皮紧贴住左手指面,轻轻一撕,硬壳与嫩皮才能完整地分离。不然,嫩皮就被扯碎了。这叫“打豆掌”。

豆掌打下来舍不得吃,一条一条地放进清水碗里泡,它们会慢慢卷起来。过一会儿再用手指夹出来,一个一个地吃,就更加青脆、香甜了!

说起打豌豆、扬豌豆更是有趣。豌豆颗粒圆,场面光,最易滑倒人。因而在扬豌豆的时候,就用扫帚及各种农具围一圈,防止满场滚。调皮的顽童专爱光着屁股踩着豌豆滑溜溜,跌“屁股蹲”。大人们呼喊叫骂也止不住,嬉皮笑脸地耍赖皮。大人没办法了,免不了在屁股蛋上拍上几把掌。有的一溜烟跑了,有的哇哇哭着还不走。

最稀奇的是“拾胀豆”,一般人恐怕都没有经历过。过去没有化肥,农家为了保持地力,往往将种过豌豆的土地“留空茬”。雨后,孩童们就手持小容器去拾胀豆。一粒一粒地拣。有的已经露出了小芽芽。这才真叫“颗粒归仓(口)”呢!拿回家里煮了,放点盐,这叫“吃胀豆”。家境好点的用油炒着吃,那就更是香扎咧!

然而,成熟了的豌豆人们不爱吃,特别是经常吃、大量吃。乡里有一句土话:豆面馍,伤卖主。豆面馍和豆瓣蒸的干饭,我小时候吃过,越嚼越多,焖口噎喉咙。农家有一联俗语:“人吃豌豆没有劲,给驴说,驴不信。”

近年豌豆花开时节,我常从西安朝南乘车回故乡访亲问友,沿途左右瞭望,从没见到过豌豆花开的美景。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次看电视见拖拉机耕田,我恍然大悟,原来农村已经不再喂养驴、马、骡子这些大牲口了,自然豌豆也就无人种了。

可城里蔬菜市场成筐的嫩碗豆芽,整袋的老豌豆荚,随处可见,不知来自何方?正在满足着城里人尝鲜和改变饮食营养结构的需求。遗憾的是,寻觅不到可供打豆掌生吃、十分爽口的嫩豆荚!

说也奇怪,我怎么昨天晚上竟然梦见豌豆花开、打嫩豆荚掌、吃嫩豆荚仁的情景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