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渡赤水:毛主席最得意之作,战争史上的传奇,究竟神在哪?

 嘟嘟7284 2022-03-23

1960年5月,二战时期的名将蒙哥马利访问中国,他对毛主席的军事能力非常的敬佩,说:“我读了您的军事著作,研究了您指挥的战役,特别是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那可真的是您的得意之作啊!”

毛主席听后,不赞同地说道:“不,那不是我的得意之作,我最得意的是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役,它在长征途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常常被称之为是“战争史上的传奇”。

长征途中有那么多著名战役,三大战役更是直接解放了全国,可为何在毛主席心里偏偏是“四渡赤水”为最得意的手笔?当时又为什么非要“四渡”赤水?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到几十年前……

01、蒋介石背后的布局高手——杨永泰

一切都要从1927年说起,上海市长黄郛向老蒋推荐了一个人——杨永泰,一个被称之为顶级战略布局的高手。见面后,蒋便开门见山地问该如何主控现在的局势?

杨永泰不慌不忙地讲了一下当时的局势,然后直击老蒋的痛点,之后又找出了老蒋的矛盾的对象,并对他们一一分析:

用经济手段解决冯玉祥、用军事手段解决李宗仁、用政治手段解决阎锡山,最后再用外交手段解决掉张学良。如此,就是老蒋一人称霸。

老蒋听后,大为佩服,自此将杨永泰视为贴心幕僚。

1934年,老蒋对红军已经发起四次围剿了,但都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第四次反围剿时,毛主席已经坐了冷板凳,由周恩来、朱德指挥,但两人采取的依旧是毛主席的军事战略思想)一一化解了。这时,杨永泰又鼓励老蒋发动第五次围剿计划。

老蒋发起的“第五次围剿计划”也是非常著名的,还有一个很大气的名字“铁桶围合”,这场围剿老蒋调集了100万兵力、200架飞机,甚至还不惜出动德国山炮以及装甲机,看来老蒋这次为了永绝后患,下足了功夫!

再来看看红军这边,内部正在闹意见,毛主席被共产国际派来的几个人挤下台,彻底靠边站了,博古掌握了政治决策权,“外来和尚”李德掌握了军事指挥权——两人都是“纸上谈兵”的主。

博古在理论上还算凑合,但并没有实战经验,而李德虽然是一个资深的老兵,但他是搞情报工作的,压根就没有上过战场,在苏联的军事学院待了三年也不过是虚晃一枪。在面对100万敌军的时候,他们俩不管我军的实际情况,只管在房子里画地图,指挥红军硬碰硬。

由博古和李德指挥的“第五次反围剿”惨败,红军很快就被打没了。博古等人见状便开始意志消沉,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好在这个时候杨永泰并没有急着收网,他觉得红军已不足虑,正好可以利用一下,于是向老蒋提出了新的战略思路:

“给红军留一条路,让他们沿着我们的控制方向来溃退,然后我们追着他们打,就可以趁机收复云南、四川等这些不听话的军阀地盘!”

杨永泰判定,红军溃退的路线一定是先南下、西进,最后北上。

而杨永泰作为布局高手,只需要针对红军的溃退路线提前埋伏好,不但可以逼着红军按照自己的设想路线走,最终利用完还依旧可以将红军收入囊中。更重要的是,中央军就可以借着剿共的由头,冠冕堂皇的架空白崇禧等地方军阀,占据他们的地盘。这样老蒋才能真正统一国家,一家独大。

老蒋思索再三之后,认为非常高明。

于是,红军被迫开启了红军长征。

但地方军阀不是傻瓜,很快就发现了老蒋的用意,于是军阀对于溃退的红军只是假装为难一下,只要不打算长期在自己地盘上驻留,就不会管红军。而且,红军和广东军阀还达成了“借道协议”。

本来红军长征就是一场非常耗体力的大溃退,奈何李德和博古两个人太古板了,依旧没有搞清楚局势,在战略转移的时候非常在乎得失,什么东西都不能少。红军行动有多缓慢,相信大家能想象得到,就算地方军阀给红军放水,但国民党中央军可不会让你安安稳稳走,还是要继续削弱你的啊。

行动缓慢的红军,最终在湘粤边界被国民党军队死死咬住了。然后,老蒋对地方军阀白崇禧、何健等人下了死命令:用心剿匪,否则后果自负。这下地方军阀再也不好大放水,于是便有了湘江战役。这场战役,几乎成为红军灭顶之灾。

虽然最后还是突破了封锁线,但是中央红军也是危在旦夕,本来八万多人的红军,湘江战役之后仅剩三万余人。而红军的溃退路线,却一直掌握在国民党中央军的手中,红军能够逃出生天的机会非常渺茫。

在此生死存亡的时刻,中央红军终于开始思考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究竟是哪里出了错?而掌握红军大权的博古也开始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

02、遵义会议召开,毛主席掌握军事指挥权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在这个危急关头会议上,博古和李德的错误路线被否决,并确定了两件事:一是毛主席掌管军事指挥权;二是北上入川,与红四军团会师,占领四川建立根据地。

现在毛主席带领的这支队伍,已不是中央苏区时的强大红军,目前剩下的仅有三万余人,且体弱病残的人占多数。湘江战役后减员厉害不说,战士们还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没有机会休整。为了加快行军的速度,部队轻装上阵,很多的重武器边跑边丢,机枪几乎没有,唯一的步兵炮也被推进了湘江。

可以说,此时红军基本上已经进入老蒋设计的“口袋”里面了,六面埋伏,前后夹击:

在红军的东边湖南,有湘军的四个师,这四个师平时什么都不干,只需要一步一步的往前修建碉堡、埋地雷、构建防线就可以了。

这下红军想要退守到湖南压根就是不可能的,只要红军到达湖南,即将面临的就是碉堡和地雷的“欢迎”。

西边是贵州军阀的四个师,他们早已经将红军西进的路线全部封锁了。

南边是薛岳率领的中央军,共八个师的兵力。 中央军要做的就是只追不打,将红军往北赶,等红军到达长江南岸无路可走的时候,随时可以一举歼灭。

西北方向是黔军的两个师和两个中央军,防止红军突袭四川。

北面是刘湘的川军十四个旅,其中两个旅在川黔边境准备就绪,六个旅驻守长江,防止红军渡江。

西南方向是已经构筑好横江防线的滇军5个旅,随时准备合围,进攻红军的主力部队,让其溃败。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来,红军如今遇到的危机有多可怕,老蒋的这个“天罗地网”可以说是360度无死角,如此严谨的部署和策划,换做别人还真就没办法了,但他的对手是用兵如神的毛主席啊!

老蒋的这个局非常的精妙,东、南面红军定是难以突破的。北上是长江,又有川军的阻拦,渡江很难成功。从理论上而言,红军只能从西突围,如果成功了,老蒋的中央军就能顺理成章地进入西南军阀的地盘,如果不成功的话,红军就会在长江南岸“消失”。

此时双方兵力的对比是:红军三万余人,各路军阀加中央国民军共四十多万人,且已将红军重重包围。不管是谁得知这样的处境都会慌张,但毛主席还能非常平静地作出战略部署:

野战司令部和红一、红三、红五、红九军团分三路离开遵义,进攻土城,拿下赤水县,最后北上渡江入川。

一场王者之间的较量,就此展开!

1935年1月25日,林彪率领红一军团占领土城,向赤水县快速推进,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赤水县已经被川军占领了。这支川军比之前的黔军战斗力更强、更猛,林彪带领的两个主力师都没有攻下来。

更让人着急的还在后面,川军的增援部队正从红军后方赶来。前面行不通,后面又有追兵,两面夹击的局势可不容乐观,如果被合围的话,那就危险了。

次日,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入驻土城,决定“吃掉”正赶来的川军援军!

据情报显示,敌军的援军有两个团,以我军的能力拿下两个团不是问题。于是,毛主席迅速点将了:“迎战者,彭德怀!”

彭德怀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打仗风格迅猛,敌军大多都是招架不住的,屡战屡胜。但,这次却显然不尽人意,我军被川军凶猛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情报有误,敌军不是两个团,而是两个旅;其二,我方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力。

川军的统治者是刘湘,他既不想为老蒋卖命,也不想红军入川与红四军团汇合,影响自己在四川的统治地位,因此刘湘对于领兵追杀红军的将领郭勋祺说:“如果朱、毛带领的部队只是路过,那就尽量减少战争,保存实力为主。但如果发现红军有入川的企图,必定要奋勇阻拦。”

这条命令对于郭勋祺而言非常的矛盾,有种左右为难的感觉。他虽然是川军将领,但私下与陈毅、刘伯承等人感情很好。但他是一名军人,军人就要服从军令,自己无法违抗命令。现如今红军攻打赤水县,很明显就是要入川,自己不能坐视不理。

1月27日,林彪红一军团继续和赤水县的守兵周旋,两个师的兵力被川军压制着,而彭德怀的第五军团兵分两路进攻郭勋祺部。战争持续到了深夜,郭勋祺的部队不仅没有按计划被“吃掉”,反而引来了更多的援军,而红军减员迅速,形势对我方越来越不利。

03、天罗地网中,四渡赤水

土城指挥部这边,毛主席看着地图沉思,随后重重的一拍地图:“部队撤出战斗,不必恋战,放弃北上渡江入川,改为向西渡过赤水,转入川滇黔交界一带。”

次日,红军在交替掩护下撤出战争。郭勋祺顺势进驻土城,他非常清楚,红军已经放弃四川了,便以部队人员伤员过多为由,下令就地休养,不许再追杀红军。

不久后,这个消息传到了刘湘的耳中,为了给老蒋一个交代,他打来电话,命令郭勋祺必须紧跟在红军后面,但没有下达必须战斗的命令——就这样,郭勋祺带领部队跟了一天,但始终没有再发起进攻。

红军部队第一次渡过了赤水河,毛主席先是表扬了一师此前在战斗中灵活打敌,随后又指出接下来的作战方案。

2月上旬,红军主力部队全部消失在滇黔交界一带的茫茫大山里。2月7日,中央和中央军委发下了暂缓“北渡长江”的计划,并制定了“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作战计划。

红军部队的前方就是滇北的扎西,在这里,老蒋还没来得及部署兵力,因此暂时是安全的,红军主力部队在这里进行稍作休整。

但是,敌军依旧不依不饶,几乎每天都会在天上寻找红军主力部队在哪里。甚至还会不断地向地面分发传单,企图瓦解红军的战斗力。

直到2月10日的时候,国民党才发现红军已经进入云南扎西地区了,于是老蒋立即命令云南的龙云和北边的川军向扎西地区进发,后又命令薛岳向西急进。

老蒋的这点伎俩,毛主席早已经摸准了,他发现贵州目前是一个兵力匮乏的地方,于是立马指挥红军二渡赤水,再次进入了贵州。

老蒋在得知红军的动向后气急败坏,立即命令黔西薛岳的两个师、遵义的六个团在娄山建立防线。随后又让重庆的两个师南下,郭勋祺的三个旅追赶,试图再次将红军赶进包围圈。

川黔要道娄山关易守难攻。2月24日,林彪红一团攻下桐梓后,红十三军团前卫侦察连和手枪排穿上了国军的衣服,突袭娄山关,占领了关口。但也因此吸引了敌军的两个团。

在危急情况下,彭德怀带领红十二军团前来支援,在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终于拿下了娄山关,后又击溃了王家烈的援军。

2月28日,红军部队再次成功占领遵义。

老蒋有点懵了,完全没有搞懂红军在弄啥——他已经搞不明白,红军下一步是去湖南,还是四川。但是,他明白,不管红军要去哪里,先“围起来”肯定是没错的,于是大批的援军全部向遵义围了上来。

但让老蒋想不到的是,这些大军不但没有给红军带来困扰,反而解决了红军目前最严峻的问题——武器装备。

各路大军来势汹汹,实际上却是互相猜忌,特别是地方军阀对老蒋戒心很重,个个都在保存实力,只有中央军冲在最前面。

红军战士们对国军的武器已经眼馋很久了,现在正是一个机会。彭德怀带领的红军战士们瞄准冲在最前的两个师,一开始的时候因为弹药紧张,被国军压制住。危急时刻,林彪带兵迂回到敌军左右两侧的水师坝阵地。

当国军将领看见林彪后,想都没有想就丢下部队逃跑了,于是国民党的两个师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成为红军口中的大肥肉。

这场战争,红军轻松胜利了,但是下一步打哪,依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3月10日,林彪和聂荣臻建议红军向打鼓新场、三重堰前进,消灭西安寨、新场、三重堰之敌,发动“打鼓新场战役”,他们认为这一仗成功的概率很大。

具体如下:

1.以三军团之两个团经安底、儿母洞向三重堰前进,以三日行程赶到,切断三重堰到西安寨地域之敌退黔西之路。

2.三军团另两个团及一军团之两个团明日协同消灭西安寨之敌。一军团之两个团明日经洪关坝,13时到达津水,断西安寨退新场之路;三军团之两个团经波罗海到西安寨,于14时到达西安寨(西安寨到泮水15里)。11日此一、三军团到达打鼓新场。

3.一军团主力四个团经永安寺、无马口、岩扎于11日到达打鼓新场附近攻击,干部团明日打周浑元敌。

4.五军团为总预备队,明日由原地出发向打鼓新场前进,限11日到达。

5.九军团仍旧。

实际上,自从进驻荀坎,“打鼓新场”这个怪地名就引起毛主席的特别注意。最近几份破译敌人的电报表明,黔军、滇军已纷纷向打鼓新场集结,老蒋也很看重那个地方,认为是 “共军西窜必经之地”。

林彪是毛主席一手栽培的爱将,然而这位年轻的军团长,却往往缺乏对敌情准确的侦探和细致的分析,常突发一些怪念头。土城战役决策的失误,皆因林彪提供了不准确的情报。这一仗的开战失利和战斗过程中的被动以至于所遭到的重大损伤,在毛主席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于是,他劝告朱德,不可贸然进攻打鼓新场,建议召开军委会议认真研究一下。

在军事会议上,朱德把临聂的作战电报交给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等传看,尔后召开紧急会议对林聂的建议进行讨论。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近20位与会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朱德的意见举足轻重。他发言说:“林聂的建议,我们似可考虑。打鼓新场是通黔西的必经之地,如果攻占了这个战略要地,对我们西进极为有利。 ”

会上,毛主席陈述了自己的反对理由:打鼓新场附近“不仅有周浑元、吴奇伟的两个纵队,而且还有孙渡的四个旅,如果红军对驻守打鼓新场的黔军实施攻击,那么面临的敌军将不只是黔军,而是老蒋在黔的全部兵力,进攻一开始就将有迅速被敌人围困的危险。 ”

尽管毛主席再三阐述自己的见解,无奈众人未被说服,争论的结果是大家都赞成攻打打鼓新场,仅毛主席一个人持反对意见。

毛主席心里非常的着急,这事关红军的生死存亡,如果打这一仗红军很有可能会不复存在,于是他提出了辞职希望可以唤醒其他同志。 但其他同志吃了秤砣铁了心根本无济于事,毛主席一气之下辞职离席。

但是,毛主席不可能看着自己的战友往火坑里跳,当天晚上他找到周恩来协商,随后又去劝说朱德司令,终于他得到了二人的支持。次日,朱德宣布暂缓作战计划,随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三人开始说服其他中央委员。

最后在张闻天等人的拥护下,毛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的三人军事组成立,毛主席彻底建立了在红军的绝对军事指挥权。

3月15日,毛泽东下令攻打金沙县,吸引附近的国军前来增援,果不其然国军来了。

3月17日,毛泽东下令红军放弃攻打金沙县,穿插到北边的茅台镇,红军部队三渡赤水。

但是毛主席也知道老蒋经历了前面几次的失败,一定会有所戒备,一定要思长虑远,做好精心的计划迷惑这位“老朋友”。于是他做出了以下这几项决策:

其一,这次渡河要大张旗鼓地渡,还要放慢速度,就是为了让敌军把消息传到老蒋那去,甚至渡完赤水后,要做出抢渡长江的样子。

其二,红军主力部队渡过赤水后,进入山区隐蔽,要让老蒋找不到人。

其三,派出一个军团,携带电台频繁发射讯息,朝古蔺县城发起进攻,击溃古蔺县城的一个军团。造成红军在进攻古蔺的错觉,制造红军要从这里抢渡长江的假象。

果然,老蒋接到消息后非常的高兴,以为红军终于要来真的渡长江了,立马电令所有部队:“大兵团作战包围敌军于狭小地带,剿匪成功,在此一举!”

就这样,老蒋不知不觉中掉进了毛主席设下的圈套里。

3月20日,老蒋把所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在古蔺县城,他坚信自己这一次肯定会成功。随后,他就放心地飞到了贵阳,在那里等待“好消息”,甚至连庆功宴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古蔺县传来的好消息了。

老蒋不知道的是,毛主席趁着敌军所有部队都集结在古蔺县的时候,红军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了四渡赤水,与敌军擦肩而过后。然后,毛主席立即带着红军部队直接攻打老蒋所在的贵阳。

贵阳此时基本上已经是座“空城”了,大部队都在古蔺县城。 老蒋害怕极了,赶紧电令所有部队全速回援贵阳,就连周边那些原来用来防守红军撤退的部队也不例外。

但老蒋很快就会发现,攻打贵阳,也只是毛主席的虚晃一枪。也是在 这个时候,老蒋才终于意识到,红军部队背后的领导人,已经不是博古和李德了,一定另有其人。

红军这边向东来到清水河,在河边修建浮桥。当国军的大部队跟着朝东调动时,毛主席笑了,到现在为止,40万国军都在按他的计划被一步步调动中。

当国军的包围圈即将形成的时候,毛主席下令:“不往东了,往南!”

此时的云南,一半兵力调去救援贵阳,守军只有3个旅,根本就无法对抗红军的威胁——红军大部队南下,从贵阳、龙里之间穿过去,朝着云南进军。

云南主席龙云非常害怕,因为昆明现在也是一座空城。 于是他迅速收拢地方武装作出誓死保卫昆明的模样,但红军理都没理他们,只是顾着自己赶路—— 等老蒋一伙真正反应过来的时候,红军已经甩开追兵十来天的路程了——自此,红军彻底跳出老蒋的“口袋”,逃出生天 。

“四渡赤水”,毛主席运用了许多经典战术,如金蝉脱壳、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等,从而造就了战斗史上一场伟大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四渡赤水的战略,不是一开始就部署好的,而是毛主席根据国民党军位置的变化随机应变的,既环环相扣,却又一步也不能错。

四渡赤水战役,一定是前无古人,后亦不会有来者的,这也难怪毛主席在后来的会谈中会说,四渡赤水才是他此生最得意之作!

关注“电影悦分享”,回复“禁片”看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