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误用成语(三)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2-03-23

21.评头论足

出处:清朝,黄小配,《大马扁》

解释:指无聊的人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比喻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误用:常被错用于中性评议

典故:暂无

22.七月流火

出处:先秦,《诗经·国风·豳风》

解释:在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误用: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七月流火”在现代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

典故:火是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23.弹冠相庆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

解释: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亦用于指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后用来形容坏人得意的样子

误用: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典故:“弹冠相庆”本来是形容好朋友之间的友谊的。汉宣帝时,琅琊人王吉和贡禹自幼好学,通晓五经,学识渊博,为人廉洁,所以二人关系特别亲密。正因为如此,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王阳做了官,贡禹就会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去做官。后来,王吉、贡禹都当了官,且都是清廉的官员,敢于说真话。因此,“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并无任何贬义,相反,是对他们两人美好品行和动人情谊的由衷赞美。

“弹冠相庆”用作贬义是从北宋名家苏洵开始的。他在《管仲论》中用“弹冠相庆”形容春秋齐桓公有三个近臣,均是用卑鄙的手段讨悦取宠的:一是竖刁,二是易牙,三是开方。他们相互勾结祸乱齐国,后来齐桓公重用管仲为相,这三子没办法使用计谋。管仲一死,这三子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各自回家取出旧官帽,弹灰跳跃,相互庆贺,准备卷土重来。这是“弹冠相庆”第一次用在坏人身上,流传到今天,这一成语就变成了贬义词,形容坏人之间一个人有了权势,其他人也得到好处的丑态。

24.期期艾艾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指西汉人周昌口吃,讲起话来常重说“期期”;三国魏人邓艾也口吃,多重复说“艾艾”;多用于形容人口吃,吐词重复,说话不流利

误用:常被误解为懦弱犹豫,吞吞吐吐

典故:吕后嫉恨戚夫人母子,刘邦早已察觉,为了保护戚夫人母子的生命安全,刘邦决定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但废立太子的事,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安危,必须朝议。将军周昌跟随刘邦反秦立汉,颇有战功,曾被封为“汾阴侯”,御史大夫。这人性急,敢于直言,但是口吃。当他听说刘邦欲废并无过错的太子刘盈,当即急了,马上反对说:“臣期期不奉诏!”意思是我绝不服从这个决定。“期”就是“綦”,綦作极字解。因为周昌口吃,连说了二个“期期”,这句话就成了“臣极极不奉诏”了。

邓艾曾任镇西将军,统帅陇右各路军马,屡次与蜀战有功,封为“邓侯”。邓艾也口吃,说起话来总是重复自己的名字“艾”,从而形成“艾艾”。有一次,司马昭与他开玩笑,问道:“你老是说艾艾,究竟有几个邓艾?”邓艾马上回答道:“凤兮凤兮,本是一个凤凰。”司马昭很赞赏邓艾的巧妙回答,十分高兴,厚赏了邓艾。

25.无可厚非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

解释:指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误用:常与“无可非议”混淆

典故:新朝时期,王莽推行一些改革措施,把西汉分封的各诸侯王降为平民,将周边分封的少数民族王降为侯。句町王不服,王莽派廉丹和史熊去攻打句町。都大夫冯英上书劝王莽不要劳民伤财,王莽先罢免了,后又觉得冯英无可厚非。

欢迎留言交流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