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簪缨世家——杭州钱塘县汪氏(汪汝谦、汪由敦)家族(十一)

 西一里2l6sluho 2022-03-23

浙江杭州钱塘县汪氏有多支,但其祖籍均在徽州,大多因经商或居官而移居杭州。明清时期汪氏族裔居官为宦者甚多,这里主要介绍两支,一支是祖籍徽州府歙县的汪汝谦家族,另一支是祖籍徽州府休宁县的汪由敦家族。

文章图片1

世界文化遗产徽州宏村汪氏叙乐堂

文章图片2

汪由敦北京故居——东城区东四十三条81号

汪汝谦家族祖籍徽州府歙县丛睦坊,后移居杭州府钱塘县,汪汝谦为徙居杭州始祖。汪汝谦家族定居杭州后,科第联翩,代有闻人,成为杭州著名的世家望族。

汪玉立,汪汝谦长子,字与可,生有四子:汪鹤孙、汪麒孙、汪夔孙和汪鹏孙。

汪继昌,汪汝谦次子,字徽五,以嘉兴籍中顺治六年(1649)己丑科进士,据题名碑记载:“汪继昌,浙江嘉兴府嘉兴县人。” 官至湖广江防道。

汪鹤孙,汪汝谦孙,汪玉立长子,字雯远,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进士及第,选翰林院庶吉士,著有《延芬堂集》。

汪振甲,汪汝谦曾孙,汪玉立孙,汪麒孙长子,登雍正八年(1730)庚戌科进士第,官终安庆府桐城县知县。

汪德容,汪振甲弟,汪麒孙次子,字重阆,号蔚亭,工诗文,善书法,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第一甲第三名进士,翰林院编修。

汪师韩,汪麒孙孙,汪振甲子,字抒怀,号上湖,考中雍正十一年(17330癸丑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仕至提督湖南学政。著有《观象居易传》、《诗学纂闻》等。

汪由敦,原名汪良金,汪咸和孙,字谨堂,别字师茗,又字师敏,号松泉,原籍安徽休宁县,十九岁游学浙江,以商籍参加岁科试,成为生员,遂入籍钱塘,其后裔遂定居此地,汪由敦本人也成为钱塘汪氏休宁支始迁祖。

文章图片3

协办大学士汪由敦(1692-1758)

汪由敦,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第二甲第一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日讲起居注官、左春坊左赞善、太常寺少卿、南书房行走、内阁学士,升翰林院侍读学士,晋礼部右侍郎,转兵部左侍郎,迁户部右侍郎,晋工部尚书,调掌刑部,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乾隆十一年(1746),命在军机处行走。乾隆十四年,金川平,加太子少师、协办大学士,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太师。汪由敦出大学士张廷玉门,其直军机处,因张廷玉荐也。乾隆十六年(1751),调户部侍郎。乾隆十七年,授工部尚书。乾隆十九年(1754),加太子太傅,兼刑部尚书。二十一年,调工部尚书。二十二年,授吏部尚书。乾隆二十三年(1758)卒,上亲临赐奠,赠太子太师,谥文端。

文章图片4

汪由敦书法

汪由敦“笃内行,记诵尤淹博,文章典重有体。内直几三十年,以恭谨受上知。乾隆间,大臣初入直军机处,上以日所制诗用丹笔作草,或口授令移录,谓之'诗片’。久无误,乃使撰拟谕旨。由敦能强识,当上意。上出谒陵及巡幸必从,入承旨,耳受心识,出即传写,不遗一字。其卒也,谕称其'老诚端恪,敏慎安详,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并赋诗悼之。又以由敦善书,命馆臣排次上石,曰时晴斋法帖。上赋怀旧诗,列五词臣中,称其书比张照云。”当其入值南书房时,高宗弘历御赐其“松泉”,汪由敦因以自号,“尝谓:'为大家子弟倍难,面谀多则无从闻过,属耳目则不能藏拙,故须谨之又谨。’诚至言也。”

文章图片5

汪由敦书法

文章图片6

汪由敦书法

汪由敦著有《松泉诗文集》行世。子汪承沆、汪承霈、汪承澍。

汪鼎金,汪由敦弟,字凝之,乾隆七年(1742)壬戌科进士。

汪承霈(?-1805),汪由敦子,字春农,又字受时,别字时济,号时斋,又号蕉雪,别号菊叟,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科举人,授兵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刑部江西司郎中,出为山东武定府知府,迁贵州平越府,除福建邵武府知府,时其母年八十,请军机大臣为陈情,留京供职,复补户部广西司郎中,丁母忧归。服阙,补三四品京堂用,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刑部左侍郎,转工部右侍郎,进顺天府尹,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官至左都御史署兵部尚书。

文章图片7

汪承霈四友图

文章图片8

汪承霈万寿长春图

文章图片9

汪承霈花鸟

汪承霈工古文诗词,善画山水、人物及花卉,著有《江村岁朝图》、《时晴斋集》、《墨香居画识》、《畊砚田斋笔记》、《读画辑略》等传世。

文章图片10

汪承霈花鸟

文章图片11

汪承霈花鸟

文章图片12

汪承霈仕女

文章图片13

汪承霈观音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