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抗疫

 李延伦 2022-03-24

2022323日,黄院长在看了我写的《走在乡间的大白袁梁》一文之后题了一首诗:

我们医院李延伦,

疫情期间不亲临。

隔空写出好文章,

足见文学功夫深。

说实话,我个人的文学功底有一点,但算不上深;如果抗疫期间写出来的文章有一点可读性,也是因为我也算是抗疫中的一员。虽然远离淄博,在威海也处于封闭状态,但在大灾大难来临之时,站出来,不甘人后的军人品质还没有丢。尤其是看到延强医院在全面停诊的情况下,抽调十八名医护人员奔波核酸检测第一线的消息,我知道此时此刻更需要大家肩并肩、心连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觉把工作做好。

我是33日来到威海,38日所在地便进入半封闭状态,39日取消了集市,关闭了商店、药店;各种生活物品还没有来得及准备便封闭了小区。当时我还感觉挺庆幸,虽然生活一时出现了困难,但这样会让我更加安心工作。编辑和写作这种事情,越是心如止水,越会文思荡漾。在刚刚封闭的几天里,我一边工作,一边关注着社区里的公告,及时按规定去做核酸。在我的理解里,安心工作、安心居家、配合社区工作、积极进行核酸检测,就是普通人的抗疫行为,也是我一个人的抗疫行为。

314日,我在病友群看到医院发的《公告》,得知根据上级部门疫情防控要求,有十八位医务人员参加到核酸检测一线工作,医院暂停诊疗服务。315日,在路院长文字中得知,延强医院参与核酸采集的十八位“战士”是孙超、刘金芳、王凤瑶、段二强;袁梁、李水莲;韩兵、王冰;韩文洁、孙崇林;张波、刘长晶;赵健宁、王天;于景、狄元祯;李媛、张倩等同志。

此时,我感觉我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抗疫,我还有了十八位战斗在防疫一线的战友,有了一个坚强的医院团队。虽然现在我的主要工作是编辑和修订书籍,但疫情就是命令,在非常时期,我的心必须和同事们站在一起。

在部队主管宣传工作时,我们有个极为流行的说法:做好工作,只是完成了工作的一半,宣传出去,让大家知道,才是完成了工作的全部。而经历了多年的宣传工作历练,我现在的理解是,宣传工作不但要完善工作的全部,更要起到鼓动和促进单位工作的强大效应。为此,我重新调整工作计划,在不影响书稿编纂工作的前提下,建立和一线人员的连线,全力配合医院抗疫工作,让大家的事迹有人知,让大家的苦累有地儿说,让大家感觉每一滴汗水的付出都值得。

323日上午,发完了文章后,和黄院长在微信上聊起写作的事情,他对我说:“现在每天忙于诊务中,今天已经处理了七位患者提出来的问题,还有两位患者没有看完,其中一位治疗七个多月血象就是不升,每天遇到医疗上的难题,每天在苦苦思索中!”

想想,和他们相比,我所做的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每一位冲锋在抗疫第一线和坚守在院的医务人员都是英雄。他们的平凡就是伟大,他们的沉默就是豪言,他们的汗水就是敲击人们心灵的响锤。我虽然只是一个观众,但会一直为他们加油、助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