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地区一共十四条胡同,东四十条本来是其中的一条胡同名,虽然现在还叫东四十条,但它现在已经不是一条胡同了,而是一条双向八车道,大路中间去年又新增加了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与花草相结合组成的漂亮绿化带,令人赏心悦目,即美化了街道环境,又为骄阳似火的北京夏天行车人提高了片刻清凉,主行车道两侧还有灌木为主的整齐的绿化带,与两侧汽车便道、非机动车道、宽敞的人行道组成的骨干大街--平安大道的一部分。东头过二环天桥与工人体育场北路相连接,西边连接张自忠路通向地安门大街。 ![]() 新中国建立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为适应北京日益发展的现实,根据北京总体规划,东四十条胡同被扩宽,并延长到今天东二环东四十条桥处;同时将部分城墙拆除,形成“豁口”,跨过护城河向城外延伸,在延长线上修建了今天的工人体育场北路(简称工体北路);随后通上了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公共汽车在今东四十条桥西的地方设了一站,站名叫“十条豁口”(本世纪初,北京调整公共汽车站名,十条豁口站更名为东四十条桥西站,同时将东四十条原小街站更名为东四十条站)。 ![]() 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北京地铁2号线,在东四十条东端(今东四十条桥的位置)设站,即东四十条站;八十年代修建二环路(1992年全线通车),建设了东西四十条立交桥;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修建“平安大街”,东四十条胡同再次扩宽,原东四十条胡同两侧的房子都拆了。近年来,路两侧按照清末民初的风格恢复建设了许多门市房子,看着古朴整齐,基本上呈现了当年老北京的风貌。 ![]() 原东四十条胡同是一条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街道。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在明宣德年间胡同里建有五岳庵,供奉玉绘五岳真行图。清代属正白旗,建有官学校。护军统领署衙门也驻在十条胡同里。 ![]() 民国初年,东四十条胡同西口路北有座“京师传染病医院”,是推翻满清后民国政府于1915年4月建立的第一所公立医院。当时鉴于北京流行性传染病流行,而北京又无传染病防治管理和治疗机构的现实,在中外专家的呼吁下,由京都市政公所筹资在东四十条胡同开办传染病医院,聘请中外细菌感染专家,专门针对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并管理全市医药行政事宜,相当于今天的市卫健委。1928年底国民党北伐军攻占北京后,京师传染病医院被北平市卫生局接收。 ![]() 东四西口邻张自忠路,那是以抗日英雄张自忠命名的街道。在北京西城还有以另一位抗日英雄佟麟阁名字命名的街道,叫佟麟阁路(原宣武门内南沟沿大街)。佟麟阁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牺牲在北京的两位高级将领之一(另一位是赵登禹)。他是河北省高阳县人,牺牲前任驻守北平的29军副军长,陆军中将。他牺牲后,南京国民政府于当月(1737年7月)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二级上将。抗战胜利后,又将北平的一条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示纪念。抗战前将军在北平的住所就在东四十条胡同的40号,现在已经无存了。 ![]() 现在大街沿线有“南新仓”等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学中心(原北京军区总医院)、新保利大厦等。东四十条地铁站和新保利大厦分别被评为“北京80年代十大建筑”和“北京当代十大建筑”。东四十条往东是“工人体育场北路”,坐落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北京工人体育场等体育场馆(现正在翻修)欧阳予倩故居”、“和敬公主府”等历史建筑。其中尤以“段祺瑞执政府”最为有名,著名的“3.18”惨案就在此发生,该府曾作为“清海陆军衙门”等。 ![]() 逛北京胡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历史,了解北京历史,丰富自己人生。 |
|
来自: 新用户8926AVU2 > 《《东四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