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齐烁萤:夜寻旧迹凤鸣园

 新用户9326cauu 2022-03-24


 夜寻旧迹凤鸣园


◎ 刘烁萤


时令已是白露,渐进中秋。

近日因少雨,秋老虎仍不肯放下余威,灼灼逼人的热,晚饭后,天擦黑了,人还汗涔涔的。今天是周日,小区内的广场上,昔时喧闹的孩子们估摸着要回家补作业,也比前两日安静了许多。妻照旧躺平,刷网,孵空调,不愿意下楼。我则因为在家圈了一天,读过高村光太郎的《山之秋》,这燥火火的天也不觉得秋意绵绵。忽然记起前几日在一个文化公号上看到介绍本地风土的文章《消失的街巷,过去的故事》,遂兴之所至,欲去考证文章里写的中心街,彼此印证一下,看看它的眉眼,听听它的呼吸,试一试还能不能找回三十多年前读书时残留的记忆。

一个人,一条路,我径直向西步行,与城市野蛮生长的方向正好相反。小城在一轮接一轮的城市化运动中,日渐丰满,道路变宽,路灯变靓,行人渐接踵,车辆档次渐升级。路两边,有昔日的国企(现为私企),有即将外迁的外企;有酒肆,有茶楼;有闪烁的霓虹,有婆娑的暗香……这条路,现在是小城的形象路,严管路,文明路,人车分流,店招标牌秩序井然,户外摆放整洁有序。漫步在这样的环境里,人整个儿是通透的,再临着微微的夜风,似乎燥热也没有那么强烈,不禁心生欢喜,脚步也愈发轻盈了。

中心街不远,隔着两个街角左转也就到了。风土文章中载明左转进入路口的地方,原名北训大,是中心街的起始点,现在则立了一个今为古用的牌楼,上书跃龙门。跃龙一词,来源于与此地八里之遥的老村庄赵府,因为意会某位开国皇帝的梗,似乎沾上了皇亲国戚,这一方水土才倍儿要面子有面子,要里子有里子。一个小城,想要对外打开一张闪亮名片,需要一份底蕴,比如青州;一种产业,比如曹县;哪怕仅仅是一款沁人肺腑的小吃,比如寿州,从旧棺椁里把那些先人(闲人)折腾起来,算个啥呀?可惜,这种癖好似乎在大江南北都被大肆传染了,以至于无所不用其极,哄哄闹闹的荆州关羽像风波就是其中代表的一例。

跃龙门下遇到温馨一幕,一小哥手拿刚买的零食,匆匆赶来送给即将要走的女朋友,满脸的浓情蜜意,一往情深,虽然小女友面露嗔色,言语刻薄,貌似在难为小哥。木讷的牌坊因这人间的烟火气息也变得新鲜而活泼了。

夜色微醺,旧街道两旁的小店铺大多关了门,门头的招牌都隐隐绰绰藏在夜的包围中,像一张张睡意渐深的脸。只有少数勤奋的店主还在店内打理着铺面,或核算利润,或整饬归叠。小店的经营品类驳杂,但大多以服装类居多,在如今网销甚嚣尘上的围攻下,这些实体店面的生意都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着,看看橱窗上频频贴着的“本铺转让”告示就可见一斑。

一路南行几百米,地势渐低渐缓,我就漫步到了学堂巷路口,这里是风土文章中述及的中心路北大街的终点。我因为惦记着文中所说的凤鸣园,行至此处,就四下里打量起来。这里本不陌生,正是三十多年前我就熟悉的大巷口。往左是老县医院,往右是老公安局,往前则是中大街了。以前念书时,我经常在这个街口的西北角打牙祭,称点大饼,买点小鱼、卤海带等朝鲜小菜,坐着矮桌凳就能饕餮起来,至今想来都觉得是人间至味。偶尔,我也会在这个街角附近看其他同学打台球,中式八球的那种,一元钱三盘,每盘结束后,老板会用一个正三角形的细木条框子将球收拢,然后再战。遇见熟悉的面孔,老板还会再送一盘,图个下回再来。

风土文章中说到,凤鸣园在革命年代中进化成红旗饭店。这也不足为怪,在那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如火如荼的岁月,池塘、水库都可以改叫跃进湖、东风湖;小孩子出生起名字叫超英、赶美;肥皂牌子叫团结,香烟牌子叫渡江,都深深地夯上了时代的印记。

街角一家瓜子糕饼店店主正在门外伸腿宽脚,做解放头手的运动,看上去年龄约摸六十多岁。我想做个有趣的小试验,考验一下像他这个年纪的人是否还记得有一个古老的凤鸣园所在。简单交流后,我得到一个否定的结果。然而,我并不气馁,接续问他知道红旗饭店吗?老先生顺手一指街口东南角那幢残楼说,喏,那就是。

我绕着这座老迈的建筑左右逡巡,从西向东看,一面兀立的墙垣约摸四米多高,将后面破旧的瓦屋紧紧遮住,可以看出,这墙与后面的瓦屋不是一体成型的,有着各自为政的意思。文章里说当年的凤鸣园可是有二楼雅座的。合理的解释是,当年的二楼变成了危楼后,房主人做了必要的取舍扬弃,保留了沿街可用的西山墙做门楣,降低了主房的高度,将它改造成为一层并向东做了延伸,以期适用面积的扩大。噫吁嚱,当年的凤鸣园内,汪道涵先生和战友们一定文斗、武斗、智斗过汉奸小鬼子们,历史的烟云还藏在这片建筑的罅隙里,无声地记载着当年的峥嵘岁月稠。我拿起手机,对着这有故事的凤鸣园,留下了夜色的定格。

继续向前,新大巷口附近竖立的老街牌坊被炫目的灯照耀的刺眼。牌坊下,静止的雕塑是一对老妪相对唠嗑,其中一个腿上坐着个团髻的孩童,面露顽皮之态。我正反覆端详,迎面走来一对俊男靓女,正巧是文友知更夫妇。我们攀谈一会儿,听他们口中说,此地块已经纳入本地棚户改造计划2021-2025,这儿将何去何从,老明光心急,我这个新明光也惴惴不安。民生福祉与旧城保护,如何找准合适、贴切的切入点,的确是考验执政者管理水平的一次大考。我期待,无论是凤鸣园也好,红旗饭店也罢,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明天,能有一份永久的乡愁,保留在每一个老明光、新明光的心间,成为这个城市永恒的坐标。


文化明光|我为家乡代言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