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武汉 | 杨家河童年趣事 “立墙”“下腰”“打八叉”,“闹花灯”“踩高跷”“采莲船”

 人文武汉 2022-03-24

地处武汉硚口居仁门汉水河边的杨家河,在一九五四年涨大水前,是个大河滩。这里的木船常年停靠得满满的,来船多的时候,一艘并一艘几乎到了河心。许多船工选择这里安排老小上岸生活。船到了杨家河就到了家,船工们在外埠买的大包小包吃的、用的往家里拎,一脸高兴。所以河滩很热闹。这里卖早点、小吃的,玩把戏的,圈糖的,做面人的,丢圈圈,玩打的,写字摊什么都有。

而我们住在河边的伢们则喜欢到河边沙滩上嬉戏,那是孩子们的乐园,还有在沙滩上打跟头是我们的最爱。在“七,八,九,嫌死狗”这个年龄。我们那里有几个嫌死狗的男伢,搞了一个“立墙队”是仙山巷升级版的立墙队,沙滩就是我们的练功场。用今天的话说我们就是“草根杂技”,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扳沙”。扳沙是汉口的土话,指爱动的伢们,主要是男孩。

“立墙”也是土话,在杂技中叫“靠顶”:双手着地,两脚登墙。立墙的板眼就是看那个倒立的时间长,再看那个的手能用手指支撑,有的伢瘦,轻,两手竟能用四个手指支撑。这还不算,还比两个立墙的用脚打架,把对方打下来为傲。因为立墙是最基本的杂技功夫,所以我们玩这个把戏叫立墙队。

接下来,我们就练“下腰”,下腰后,后脑壳要挨着屁股为最傲。练“打八叉”,杂技叫“侧手翻”:练“竖蜡烛”,这也是杂技基本功的“小顶”:练“连打连站”,这是杂技的“归中”。还练“翻天印”“递蹦子”“叠罗汉”等等,这些都是形象化的名称。我们经常同别的巷子的“立墙队”比(赛),比的规则很简单,你的动作,我来不了,就输了;来得了,就平了,最后看谁傲!

后来我们想学打空心跟头,这可不是容易学的,连杂技演员都有一个学习过程。这时我们打听到利济路和集稼嘴的河边有沙堆,原十一医院门口,也有个小沙丘。那里有大伢们在练空心跟头,于是我们就约几个伢去看,果然他们比我们傲多了。就连学的伢们,腰上系的绑带,神气得很。他们从沙堆上向下翻,下面保托的大伢用手轻轻一托,真是“爽歪歪”。但是我们没人教,扳一身回来,少不了一顿打。

后来空心跟头还是没有学会。不过我的“童子功”带到中学还起了作用。体育课学基本体操时,老师要我示范;编演舞蹈时,我可以增加难度。矮子里头拔长子那时据说有很多体操教练,杂技老师常在那里转悠,挑选人才,发现苗子,我没有碰到这种机会。但是我的女儿遇到了,1978年,我的二女儿六岁。到居仁门附近的小学读书。杂技团的老师到学校挑选学员。选中了我的女儿。后来,她在杂技舞台上小有成就。追求与机遇成就梦想。

除此之外,每年杨家河边闹花灯,这里也是一个绝佳的场地。一九五四年大水退后,当年,最后一次的龙灯赛。因为这里要建筑防洪大堤了。周边的工厂早早扎好了龙灯和采莲船。也算是庆祝战胜洪水。沙滩闹花灯。唐僧师徒四人踩着高跷也来啦!虽然高跷只有尺把高。不高,但十分抢眼,闹花灯带动汉正街也热闹起来。元宵节之前我们隔壁的国光织布厂,早已扎好两条龙灯,停放在厂门口,等待到河滩龙灯会闹元宵。他们扎的一条黄龙,男职工舞,黄衣裤,黄头巾。一条红龙由女职工舞。红衣裤,红头巾。周边的小孩早已在那里等候,跟着龙灯跑。周边几个厂都有龙灯。

还有采莲船,坐彩莲船的一般是年轻漂亮的女伢。但女伢怕丑,不肯上。年轻的儿子伢化妆也很漂亮。演艄婆的,一般也是男人。因为他要做很多滑稽动作,要能搞笑的。“采莲船嘛(哟哟),四角方那嘛(划作)当中坐的(呀歪子哟)美姑娘呀(划作)……”我们也会唱,跟在后面一起哄。

锣鼓一响。我们知道龙灯要开始舞起来,但不知道看哪一条龙舞,这里转过去,那里跑出来。快乐是我们,这时高跷那边传来了喝彩声。原来是孙悟空的高跷跟头吸引了大家。一个伢告诉我。悟空是沙滩跟头的教练化妆的。难怪有这么好的功夫。    

时间差不多了,龙灯要回家。硚光织布厂的龙灯浩浩荡荡班师回朝。由汉正街进来。虽然疲劳。雄风犹在。汉正街虽然不宽,两边都是店铺。要是店子迎接龙灯队伍放一鞭,龙灯便又舞动起来。加上锣鼓助威,欢快的气氛迅速蔓延。我们又站在板凳上,或者骑在大人的肩上,非常开心,使劲鼓掌。

然而更开心的是,到了晚上,我们举着灯笼。到汉正街杨家大巷对面的杂货店,高呼:“今天十五呃。明天十六呃,恭喜老板。化蜡烛。”老板就会高兴免费给每个小孩一小蜡烛。大一点的孩子,龙灯高级一点,是龙头灯,虾子灯。小一点的孩子,手提的是兔子灯。再小一点的孩子,提一个简易的灯笼,因为搞不好就把灯笼给烧掉了。我们点上蜡烛,举着灯笼,就会唱起“杨家河里伢们多。吃我的饭,砸我的锅。胯子摔上坡。……”大人在一旁呵呵大笑。元宵节过完了,年真正过完了,大人就开始忙生产。

那时 杨家河一带还有木船修理厂,还有竹竿店,木材厂,在汉正街还有很多的麻绳铺,专给船舶打造各种缆绳。河边便是他们的露天公用厂房。还有许多的副食品商铺,杨家河的繁华离不开杨家河码头,汉正街的繁华离不开汉水这条黄金水道。五四年大水退后,政府立即修建沿河防洪大堤,堤内也修建了沿河大道。但杨家河依旧是汉水边重要的码头。

后来这里经常停泊从长江入口的四川机、木船,他们带来出川的物资。河滩上常常堆满的坛子,里面是榨菜,是从远远的重庆市涪陵区运到这里的。涪陵的榨菜很有名,武汉人爱吃。以前我常常给亲朋好友带涪陵榨菜,其实是舍近求远,家门口就有了。榨菜虽好吃,但周边的卫生环境很差。坛子容易破损,而破损后,榨菜暴露在空气间,很快变质腐败,其腐臭难闻。蝇蛆、粪便随地可见。而且破坛子经常伤害在河边玩水的人们。

居住在河边的我们对汉江有割舍不断的感情,尽管如此的卫生环境,我们还经常要到河边看水、看桥、看船。热天还要搬个椅子到河边乘凉聊天。河的对岸就是汉阳,可看到龟山和汉水桥,那时的汉阳一展平地,没有高层建筑,一幅乡村风光。

现在,汉水江滩边的杨家河已经完成公园化的建设,在汉口的一岸没有了榨菜的腐臭和杂乱。我们再来到这里,看那永远看不厌的山和水,看不厌的两桥(江汉桥与月湖桥)。特别锦上添花的是隔着汉水再看汉阳时,大变样了,琴台大剧院矗立在眼前,如今的杨家河简直像在画中。 变化如此之大,令人感慨万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