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每日对各字帖进行整理、编注、注释时,时常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小知识,亦或有趣,亦或待人探究;可能有关于书法家、历史典故,可能有关于字帖、书法常识等等。 因此,特开设《书法探讨》栏目,将这些小疑问、小心得分享出来,以供大家探讨,点滴细流汇成江河。也欢迎各位帖友把日常书法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思考,留言给我们,以供大家共同探讨、学习、进步! 书法字帖 有帖友留言,此篇《心经》释文有错误之处: 原文中的“揭谛揭谛,般罗揭谛,般罗僧……”。 应该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 小编起初也怀疑是自己释文错了,顿生惭愧。经过比对字帖,发现无误。 原字帖及释文 那为何在此帖中“波罗揭谛”,写成了“般罗揭谛”呢? 我们日常见到的版本,包括百度百科《心经》全文,均为:波罗揭谛。小编又翻阅历代大家书写《心经》后发现,《圣教序》等名帖内也出现了:般罗揭谛。如: 《集王圣教序》朱卧庵本 玄奘《心经》 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译本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在玄奘法师之前,还有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 玄奘法师是我国唐初高僧,也称作唐僧或唐三藏,玄奘法师的事迹因明吴承恩小说《西游记》的演义而被世人广泛熟知,他生于公元602年,圆寂于公元664年,曾在天竺那烂陀寺驻修17年,深蔼佛法。于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以所获梵本献于朝,太宗使于弘福寺传译之。 同时他也是我国佛教八宗之一的法相宗创始人,他与鸠摩罗什大师、真谛大师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唐智昇撰《开元释教录》,圆照撰《贞元新定释教目录》,都详细记录玄奘法师所译经论及著作: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佛于四处十六会说,显庆五年正月一日于玉华寺玉华殿译,至龙朔三年十月二十日毕)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第四出,与姚秦罗什等出者同本,贞观二十年十月一日于坊州宜君县玉华宫弘法台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第二,与摩诃般若大明咒经等同本,贞观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于终南山翠微宫译),即:648年翻译《心经》。 【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