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的王安石用“桃”“符”来代表春联,说出了新春之际,贴对联对百姓的重要性。 春联,实际上就是对子,讲究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结合,内容相关。中华文明五千年,孕育了不少文人消遣作乐的形式,对对子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副对联的诞生,有人于其中得到志同道合的好友,有人因此得到恩师的提拔,也有人追求到了心上人。 而且,对对联,从来都没有阶级的限制,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他们都乐在其中,无法自拔。只不过他们造出来的对子,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罢了。 比如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她的对子通俗易懂,没有任何的文采,但符合对子的规则。 ![]() 点击加载图片 一个丫鬟说道“中间三四绿配红”,话音未落,刘姥姥张口就接“大火烧了毛毛虫”,紧接着,那个丫鬟说“右边幺四真好看”,刘姥姥便对道“一个萝卜一头蒜”。 听到刘姥姥口吐此言,几位夫人、小姐被逗得前仰后合。 从不同人口中的对联中,其实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反应能力,于是经常有家庭选择“对对子招亲”这种方式,来纳得贤婿。 02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的夫妻可不是自由恋爱,其间要有父母和媒人的介入。虽然当时这样的婚姻是大势所趋,但还是有些人不同意这样的婚恋方式,觉得要自己挑选心仪的对象。 为了找到心目中的那个“ta”,有的家庭会采取比武招亲,抛绣球招亲等等,我们在影视剧中司空见惯的结缘方式。实际上,对对子相亲在当时也是一种常见的男女相识的渠道。 这不,清朝就有关于对对子相亲的一个小故事,且听笔者细细为你道来。 清朝有个员外家的小姐,温文尔雅,貌美如花,这还不算什么。除此之外,她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那个时代简直就是男人们都眼热的结婚对象。 ![]() 点击加载图片 追她的人络绎不绝,这个小姐挑花了眼,却迟迟不能决定要和谁共度余生。 她对对对子有着别样的狂热,于是她就采用了对对子的招亲方式,意欲找到趣味相投、文质彬彬的那个他。 很多人一直以来都在心底喜欢着这位大家闺秀,小姐要对对子招亲的消息一被公布出来,不少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要抱得美人归。 当小姐的樱桃小口说出第一个对子的时候,很多人轻而易举地就对了出来。不过,这第一关只是小试牛刀。 接下来,小姐口中飘出“银枪虽利,难破千年草地”,这下可就难倒了不少地追求者,有的人来回踱步,有的人眉头紧皱,也有的面红耳赤、抓耳挠腮。 ![]() 点击加载图片 正在众人绞尽脑汁之际,一位书生脱口而出“灯火本微,能烧万里江山”。 这下联一出口,众人纷纷对男子的学识赞不绝口,也对自己无缘和小姐交往愿赌服输。 小姐对这个下联十分地满意,她激动不已,从帘子后冲到了书生的面前。 于是,两个人就交谈起来了,表达自己对对联和时事的理解。在交流中,双方都很敬佩对方的学识,对彼此有好感。 ![]() 点击加载图片 等到员外说小姐太过着急,来劝阻她的时候,小姐羞红了脸,连忙躲进了闺房。 最后小姐与书生喜结良缘,过上了相敬如宾的美好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小对子,作用很大。 03 到现在,对对子还是很重要的一种消遣方式。它能反映一个人的学识、见解。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含蓄的魅力所在,有很多外国人不能理解诗词之美,是因为中国的诗词,一翻译成外语,就失去了原本的意境。 外语是直白的、奔放的,不能做到像方块汉字一样,精妙又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 近些年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少优质的节目层出不穷,如《中华诗词大会》,又如《中国成语大会》。 ![]()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熊熊燃烧的火炬的话,那么它们就是让圣火传递下去的媒介。正是因为有那么多热爱传统文化的一群人,有那么多优秀的栏目,中华文化才能如滔滔不绝的江水般波澜壮阔。 笔者希望,要培养年轻一代对对联的习惯和热情,让他们真正地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些大美之言,在中国不要断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