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大学莫维斯为什么说 西方人比东方人聪明?

 xqjhr 2022-03-24
文章图片1

一块石头的意义

共2168字

约5分钟


故事 从哈佛考古学家莫维斯画下的人种优劣线开始。

文章图片2

⬆莫维斯线

线也叫做莫维斯线,在西方挺受推崇。说的是他在1948年参加了美国东南亚考察团,看着出土的“石头”和以前搜集的数据,而后画出的这条线。

他为什么能凭个“石头”画这样一条线?

那得先看看这个“石头”有什么特别的。

❶人的手上拿着一块石头,那这块石头就能用来砸东西了

❷如果把这个石头加工一下,做成一头薄一点,那这块石头就能用来砍东西了

❸要是再加工一下,把薄的那一头的边缘做成刀刃的样子,那这块石头就能用来切或割东西了

❹如果做得更小一些,更薄一些,方便携带和使用,那无疑就属于“精致”的工具了

文章图片3

⬆最原始的工具(手斧)

看起来很幼稚,但在旧石器时代早期,这是高科技。而且要做这样一个工具,脑中必然要有这个工具的雏形然后才能去做,也是初备智力的表现。

直到莫维斯考察完事,只有线以西的区域发现过这样双刃、两面薄的切割工具(也叫手斧),线以东的区域只发现过单刃的工具(也叫砍砸器),东边的不够精致,跟西边的差了一个步骤。

文章图片4

⬆砍砸器

一个步骤,相当于一个智力等级,显然西边的比东边的更精致,也比东边的更聪明、比东边的文明更先进,这种区别属于人种的问题,这就是莫维斯认为的人种优劣的区别。虽然他这个理论提出后被东边的轰过,但他也只是附加了一条“也与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还是没有否定这是“人种优劣线”。

文章图片5

韩国只是莫名的自信与自大,而莫维斯则是有理有据的偏见,并让很多人都觉得很对。

无奈的是,在线的东边一直没有找到一件“精致”的石头,而同样在线东边的韩国也不说线西边的石头是他的,祖传的自信好似默认了这个偏见。

文章图片6

对偏见最好的回击就是让其信服。

于是,一个什么宝贝都没有,却只有10000块石头的皮洛遗址出现了。(先前发现零散的3000多块和遗址里出土的6000多块,一共近万块)

文章图片7

⬆皮洛遗址的位置

没办法,西方的是想挖什么就到处翻腾去挖什么,而我们东方的则是遇到什么挖什么。这个皮落遗址也是2019年3月在配合川藏铁路的考古调查时偶然发现的,那会只是发现了零散的一些石头工具。

如果明白刚才说的西方人的偏见从哪来的话,也就理解这石头意味着什么。

文章图片8

⬆一块石头的意义

因为没有父母的孩子总会到处宣扬自己的父母曾经多么完美,而有父母的孩子却懒得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什么。甚至在文化历史方面来说,区区几百年的历史,让他们算不算孩子都不好说。

所以为了证明做人不要自傲要谦逊的原则,这次皮落遗址由偶然发现一些转变成主动顺着线索去发掘,也就是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变化。

最终于2020年5月在四川稻城的平洛七家村附近,发现了这个面积大约100万平方米的遗址。

文章图片9

并且这里的石头还要更精致,用来挖东西、加工木头、分解动物、刮兽皮等更加得心应手,堪比古人类的瑞士军刀。

也从这时开始,一块小小的石头,狠狠的劈开了西方人的偏见

文章图片10

要是只拿皮落遗址来反驳莫维斯的观点,未免有些大炮崩蚊子的意思。

因为在2021年正式确定这项目并且往下挖后,挖出了7层文化地质层。(下图)

文章图片11

也就是说,越往下,年代越远。经过地质考察,每层相隔的年份是以万年为单位,最上层的距今13万年,最下层的距今20万年,意思就是:这几万年里,有一群人(或者不同的人群)在这个地方繁衍生存,并且从下往上看,每层的石头由粗糙逐渐的变为精致,直到最上层的劈开偏见的石头。

这样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阶段,而且年代跨度还这么大,是在线西边的非洲、欧洲、印度都没发现过的。

再把这些石头分类整理,就能分辨出这段文明发明工具分为三个阶段(下图)

文章图片12

图中第二期的阿舍利手斧技术,就是1859年在法国圣阿舍尔(Saint Acheul)遗址发现的精致的石头,但皮落遗址也发掘出了这种石头,说明阿舍利技术在线东边照样也有。

并且比前者还多出了一种“小型两面器”,就是从大石块上打下来的小石片再经过加工,边缘更锋利、端部更尖锐作用比阿舍利石块更大、更小巧。

用考古的话来说,这是“精美”。

文章图片13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放眼整个地球,人如此,地区亦如此。石器时代的人类生存条件恶劣,经常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的与自然磨合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类,但却无法代表各种人类优秀与否。

而且从遗址发现的石头更能证明,那时文化之间应该是广泛交流和互动的,并非是那片的人笨这片的人聪明。

文章图片14

⬆路线图

再往前追溯的话,各种人类还有点“本自同根生”的味道。只是他们从没有想到过,他们的后人之中,还有些人怀着种族区别的偏见之心。

除了莫维斯画的那道线之外,还有一个伊恩·莫里斯写了本《西方将主宰多久》的书,说西方在15个千年里,有14个都领先于东方。

他认为从地域、气候、人种、生活方式等方面,西方都优于东方,简单把书里的依据做个表来看的话就是下图这样的。

文章图片15

⬆文化对照表

不过在后来我查到他属于典型“种族主义者”后,对这本书的态度就笑呵呵了,也是个有才华的“自大狂”。因为书的最后还是在于警示注重环境,不然东西方文明都玩完,可又为何偏偏以西方领先于东方为切入点来表达这些?

或许,这是一种骨子里的傲慢与偏见。

这么看来,皮落遗址不仅打了那些人的脸,还把那些质疑和傲慢都压了下去,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我们说的文化自信,可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需要这些考古证据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科技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缺一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