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做大规模到做深价值,一个变厚的钉钉

 万里潮涌 2022-03-24

Image

钉钉的品牌新主张:让进步发生。

作者 | 赵健

来源 | 甲子光年

Image

每年的春季发布会,都是钉钉最重要的年度战略发布会。去年,钉钉推出的“低代码”可能是数字化、SaaS领域的年度词汇,也是钉钉推动数字化的切口之一。

昨天,钉钉举办了2022发布会,公布了几个最新的战略方向:

  • 品牌方面,发布了最新的Slogan:“让进步发生”,这是钉钉诞生以来第四次正式的品牌更新;
  • 生态方面,首次对钉钉的生态全景图进行了公开、系统的梳理,明确了“哪些钉钉做、哪些生态伙伴做”的边界;
  • 产品方面,明确了“context & control”(既要基于上下文也要基于管控)的产品理念,不仅向上服务老板,也向下服务员工,同时联合生态伙伴,发布了to B产品形态“酷应用”,以及钉钉6.5版本。

钉钉成立于2014年,从最早的一款移动办公工具,一步步做深、做厚,并由此而扎根到中国的产业数字化中,成为组织数字化与业务数字化的重要推动者。

走过七年之痒,今天的钉钉经过四次品牌更新、六次大的产品版本迭代,以及数次战略方向的调整,重新确立了自己在数字化变革中的使命,一句话概括就是今天更新后的Slogan——

“让进步发生。”

钉钉是如何做到的?



1.组织数字化的进步
Image

如何评判“进步”?在去年的钉钉未来组织大会上,钉钉首次提出了两个数字化:组织数字化与业务数字化,可以作为评判进步的两个标准。

组织数字化与人密切相关。作为一款诞生8年的数字化工具,如果从钉钉的数字化历程来看,这种“进步”的体现会更加直观。

钉钉的进步性首先体现在数字化的“普惠”上。

钉钉最早的slogan为“钉钉,是一个工作方式”,在当时与“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了呼应,这也是钉钉切入to B市场的角度。钉钉诞生之初是“要帮助中国4300万家企业进入云和移动时代”,现在来看就是最早的数字化。

早期的钉钉主要服务中小企业,钉钉总裁叶军(花名:不穷)曾表示:“我们那时候理解服务中小企业就是普惠,因为中小企业没有IT部门,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数字化建设。所以我们通过钉钉这样一个工具平台,让它能够 OA 在线、沟通在线、进行数字化协作,我们认为这是普惠。”

在2018年秋冬发布会上,钉钉将slogan升级为“钉钉,一个数字化工作方式”,把覆盖面从中小企业向大中企业市场延伸。在云钉一体之后,钉钉对于中大型企业的战略则更加清晰。

实际上,大企业对于数字化的需求同样强烈,因为大企业里面的 IT 部门非常辛苦,公司从高层到一线员工都会对 IT 部门提需求。特别是这几年营销也数字化了,ERP 产供销、库存管理、财务全都数字化了,IT 部门的成本跟工作压力非常大。

在数字化普惠的过程中,钉钉不仅实现了组织内部的协同,还有组织与组织间的协同、产业链上下游的连接,这也是一种进步。

这种跨组织的协同如今已经非常普遍。比如,风华新能源是传音等海外畅销手机的电池供应商,销往俄罗斯的手机,要注入耐寒的电解液;销往非洲的手机,要注入耐热的电解液。由于中国制造的手机远销世界,对应不同气候,电解液多达十几种。

现在,风华新能源在钉钉上与生产电解液的上游供应商打通。装不同电解液的桶上,贴有不同二维码。这些电解液运到风华新能源厂的车间后,工人和对应工序的设备会扫码匹配。如果扫错了,钉钉会提示。

通过钉钉,风华新能源还实现了对上游供应商的供货管理。风华新能源发起购买需求后,上游供应商在限定时间内通过钉钉填写相关信息并报价,领导审批后便会推送给供应商负责人,直接开始进行送货。送货单也自动生成,直接实现了后期对账。

此外,一些微小但重要的进步也在发生。

早期钉钉的产品设计,首先考虑的是老板的诉求,是一个“向下管理”的工具。对于一个早期的办公产品来说这是合理的,因为对一家企业来讲,老板一号位的思考基本上代表这家企业的基因和文化。

但如今,钉钉已经成长为覆盖1900万组织、5亿用户的准国民级应用。越来越多不同的角色来用,必须考虑员工的诉求,这也是钉钉的产品理念中“context & control”的含义,钉钉推出的下班模式、钉闪会、钉钉文档等产品,就是从员工视角出发聚焦产品创新和体验改善。

如今钉钉要服务的用户有三类:一号位、管理者和员工,三类用户需要分层思考方法论及用户价值。尤其是员工,这是to B产品过去常常忽略的用户群。

早期的钉钉也强调用户体验,比如审批功能由过去的有纸化审批变为无纸化的移动审批,肯定是效率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但这种价值太浅了,这样的用户来得快走得也快。

如今,钉钉已经是一个极度复杂的平台,各行各业的人员、业务、生产能力汇聚在钉钉,要想满足所有需求,就需要把行业认知尽可能做得“再深一点”。

如何把价值做深?这是钉钉从组织数字化到业务数字化的一大步。



2.业务数字化的进步
Image

2020年,钉钉迎来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云钉一体,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与阿里云全面融合。

云钉一体之前,钉钉实际上并没有做很深的价值,差不多是半to C打法,做一些通用的、好用的功能,这让钉钉在增长时代获取了大量用户。

云钉一体之后,做深价值就成为钉钉的使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起步,从组织间的协同开始,组织因数字化更敏捷、管理更高效,当企业数字化深入到核心业务环节,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充分流动,数据同频为千行百业降本增效。

如何做深价值?钉钉的主要“组合拳”有两个:一是大力发展钉钉生态,二是低代码战略。

不穷在一次采访中说,他在做浙政钉的过程中,客户帮钉钉找到了边界:钉钉首先应该去做一些最基础的、与业务无关的、通用的能力,而深入行业、需要对行业有Know How的部分则交给合作伙伴。并且,钉钉还要培养、支撑和服务这些公司。

实际上,从1.0版本开始,早期的钉钉也想做生态,但早期的钉钉对于生态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高门槛也限制了钉钉平台的建设。自从云钉一体战略之后,钉钉逐渐加大了平台的开放力度。

目前钉钉已累计开放了2400多个API接口,钉钉群聊、智能人事、客户管理等基础能力接口全部对外开放,合作伙伴与客户能将自身业务应用,更深度融合到钉钉群、工作台等主要信息分发场景中。

此次大会上,钉钉首次明确回答了自身和生态的关系:钉钉只做一件事,就是PaaS化。钉钉只做基础能力和基础产品,并将这些能力和产品作为底座开放给生态。钉钉将保持协同办公和应用开发平台的定位不变,继续战略投入文档、音视频、项目、会议等基础产品,其他如行业应用、人财物产供销研等场景的专业应用等,都交给生态做。同时,钉钉会将硬件全面生态化。

今天钉钉也首次公开了其生态大图。钉钉的生态伙伴主要有7类:第一类是基于钉钉开发和销售SaaS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第二类是硬件厂商;第三类是负责部署、培训和日常运维的服务商;第四类是低代码厂商;第五类是交付集成定制和企业咨询类的合作伙伴;第六类是和钉钉一起打造套件产品的生态伙伴;第七类是基于钉钉来做组织培训的生态伙伴。

低代码帮助支撑了钉钉的生态,也是钉钉实现业务数字化的重要产品。

2021年,钉钉正式推出了低代码战略,并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低代码风暴。当钉钉想要做数字化普惠,服务越多越多中大型企业,会发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定制化的需求,甚至每个部门都不一样,每个 BU、每个 BG 都不一样,很难用一个标准模式来实现,而低代码刚好能满足这个需求。

去年5月,钉钉宣布上线首个低代码聚合平台“钉钉搭”。不穷曾表示,钉钉搭定位为开发者和开发能力的聚合平台,相当于一个丰富的低代码应用市场。钉钉将此前PC端首页左侧任务栏的“宜搭”入口,升级为“钉钉搭”入口,包括宜搭在内,氚云、简道云、易鲸云等国内头部低代码厂商已完成入驻,用户可以自由选择。

低代码激活了个体的创造力,让应用开发更简单,解决了应用快速创建的问题。今天,钉钉进一步开放更多底座能力和高频场景,开创了全新应用形式——酷应用。

酷应用是一种新的开放能力,用户可以在钉钉工作群或聊天窗口中直接调起应用组件,不需要下载安装应用,也无需跳转到别的界面。同时,钉钉生态的业务应用可以以卡片的方式推到群、单聊、日历、文档等场景,让业务更流畅,让消息流成为业务流。以前是人找应用,现在是应用找人,体现了以事为中心的协同理念。

酷应用由钉钉生态开发,是钉钉首次将关键业务场景——工作群等高频场景向生态深度开放。钉钉的价值做深,仅有自己是不够的,这是钉钉和生态一起推动组织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融合的关键一步。

低代码帮助钉钉获得了不少制造业客户的青睐,比如去年「甲子光年」报道的钉钉在柳钢冷轧厂的应用。制造业也已经成为了钉钉在政务、教育之后的第三大行业,工信部公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一半以上使用钉钉。

由于制造业本身的复杂性,相比其他行业其数字化做起来往往也更难。而钉钉在制造业的渗透,就是数字化进步的一个很好例证。



3.一个变深、变厚的钉钉
Image

制造业有多复杂?广州里工实业是一家离散型制造业的精密制造与机器人生产公司,其推动数字化的难度在于业务的复杂度:

产品形态多样,包括整机、零部件、组件等多个样式,以及超过30+不同的生产工艺,SKU无聊品类超过2万个;业务形态多样,既有自主研发的AIoT设备,也有OEM代工;员工群体在学历和岗位上的极大差异,既有海归博士,也有一线的操作员。并且,这是一家有着37年历史的制造企业,沉淀着悠久的历史印记,数字化难度可见一斑。

在接触钉钉之前,里工也一直在进行数字化的尝试,花了很大力气去国外找一些好的方法、好的软硬件。但因为各国工业水平不一样,工作习惯也不一样,这条路走得非常艰难。

里工CEO李卫铳表示:“里工跟大型的ERP、MES系统公司打过交道,他们收费模式类似预付费,不付费、付费少了都是没有服务的,这还只是电话服务,如果让他们来到现场就更贵了,哪怕前期花了一两百万元买软件,每年都需要再支付10万元左右,只为它能给我提供一些日常的服务。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用钉钉的成本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在接触到钉钉之后,钉钉的易用性,以及宜搭的自定义、自适应性极大帮助里工克服了以上难点。一年前,里工开始用钉钉低代码搭起一套可以复用给产业链的MES系统,并在钉钉上接入核心系统,让工厂的经营、生产数据同频,任何机器故障,可以一键提报。以前生产端数据每8小时刷新36次,现在每天可以调试到200多次刷新,效率提升228%。现在,在里工的工厂,每个生产环节都可以用手机来参与。

制造业有一个特点,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一线员工流失率非常高。为此,里工还在钉钉上用低代码搭建了一个机器人自动报工功能,通过钉钉开放的API接口,可以让机器人在产线上自动反馈数据给报工系统,让工程师清楚知道每条产线产量、良品率等生产数据。

以前里工的员工要手动把零件放进生产机床,然后拧紧加工,时间一长喝水手都是脏的,因为水壶都已经摸成了黑色。现在他们的手比用键盘还干净,因为已经不直接操作生产设备了,所有脏活累活交给机器人去做。使用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管理带来的好处是,一线员工流失率从65% 降低到5%。

低代码解放了制造业的员工。里工参与自建MES系统的同事,有相当部分都不是大学学历,但不妨碍他们在上面搭建适合的软件,使用成本、学习成本都比较低。这也是里工在开发过程中很看中的一点:开发不能只用让研究生、工程师看得懂的软件。

李卫铳表示,如今,非985、211毕业的同事,都可以用低代码把工作作出数字化创新,每一个微小个体都有发光的机会。

除了低代码之外,钉钉开放的生态也是吸引里工的重要原因。

李卫铳表示,没有一家公司能做齐所有东西,因为行业太多太细分了,需要专业的人来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钉钉开放的生态,让里工能随时取用丰富的产品。里工在钉钉开放平台上采买了一些第三方生态应用,比如销帮帮CRM、任务管家、携程商旅等产品,让工作流转更顺畅。比如客户成交后的开票流程,可以用钉钉上的销帮帮CRM,直接把权限开通给工作人员,让销售、财务走完流程,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钉钉与ERP、进销存数据打通。

里工只是钉钉上面众多制造业的一个代表。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开始通过钉钉尝试进行数字化转型:

中国汽车工业“长子”的中国一汽集团以钉钉为底座,建立起与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和客户之间的泛在链接,实现生态协同;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的东方希望集团于2017年开始使用钉钉,过去5年间,东方希望在钉钉上开发了67个针对不同场景的应用,集成到钉钉上的色带管理应用实时呈现工厂里的生产状况和工艺,一旦出现产线异常,便由钉钉自动通知责任人。

做深价值、做强开放生态、做好服务,以数字技术服务千行百业,助力更多组织加速进入数字化时代,这是钉钉在数字化时代的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