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道酬勤 大朴无华——记老艺协副会长、知名书法家王鹏博

 偷得浮生半曰闲 2022-03-24
图片

文/伊人  图马静芬

图片

因协会事务性工作缘故,有幸与王鹏博先生相识。几年来虽未达到意气相投、知根知底境地,但性格合拍,明心见性,愿意为先生草拟“小记”,聊表敬意。

图片
甘于寂寞为“书”痴

这里的“书”,既有读书之“书”,又有书法之“书”。

先说第一个“书”。上世纪40年代,王鹏博出生在兰考县固阳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了求学,他每周要步行40多里到张君墓上中学(周六回家,周日返校)。那个年代缺衣少食,生活的艰难是不难想象的。读书期间正赶上“3年自然灾害”,他没吃过一顿饱饭,填肚子的通常是菜叶、树皮和发霉变质的东西。

图片
图片

这是王鹏博“十年寒窗”的一个图景。知识的甘霖滋润了一个农家少年干涸的心田,如饥似渴的他高中毕业后,便一步跨进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的大门,历任班长、团支书、学生会干部,并代表学院出席“河南省第二届民兵代表大会”;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南京市市级机关工作。

再说书法。王鹏博从小就喜爱书法艺术,常常用毛笔写小字练大字到废寝忘食。虽然他当时不懂得什么是书法,但练一笔好字心里显得很自豪,很有“门面”似的。上中学、进大学后,更一发不可收,漂亮的钢笔字和无师自通的行书毛笔字,成了他“优秀”名头里不可或缺的外化优势。每逢春节,他都为邻居写春联写几条街,乐此不疲。

图片
图片

1986年他调任县体改委副主任后,无意间看到报纸上刊发一幅篆书作品,酣劲俊朗的布局和笔法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致,下决心想学习篆书。从此开始收集资料、剪裁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共装订了七八本上千幅篆书作品,作为自学的模板。开始只是临写与模仿,直到参加著名书法家桑凡等大家举办的培训班后,才正式步入研习篆书的道路。

工作之余,一间书房就是他的小天地,吃住写画,寒暑不辍,片纸如雪,夜以继日。一个人执着于一件事情,把生命的最大热情倾注其中,在家人和同事眼里,他就像个疯子一样,临池写字,谈话聊天,看书读报都离不开书法。

图片
图片

大凡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刻苦努力,更重要的是对事业的虔诚和执着。对王鹏博来说,十年寒窗如此,学习书法如此,对待工作事业亦如此。

图片
勤勉敬业度晚年

1978年从南京调回兰考后,他先后在7个局委任职,退休前任电业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王鹏博工作的性格和本色属性。不管在哪个单位,他都兢兢业业,朴实无华,不忘初心,乐于奉献。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当选县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在他带领下,将电业局创建成“省级文明单位。”

1999年他退居二线后,受邀担任县老年书画协会会长。这让正想发挥余热报答党的养育之恩的王鹏博很乐意也很欣慰。

图片
图片

20多年来,他带领县老年书画协会办了四件有口皆碑的事:

一是不定期举办书画培训班,聘请开封市和县书画名家为书画爱好者和有一定功底的离退休干部,讲解书画理论、用笔技巧和章法。

二是有计划地举办书画创作笔会,对会员的作品一对一、面对面讲评。

三是克服困难举办书画展,为做好此项工作他付出了许多心血汗水。特别是2015年之前,县文联、文化局经费紧张,每次大型书画展一类的活动,都是老干部局出资,老年书画协会筹办的。从筹集资金到征稿、审查、装裱、布展、评奖等事务,都是他一手策划协调,操劳忙碌。

四是认真完成开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交办的各项任务。迄今为止,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共举办了16届“县区书画作品联展”,每次参展的20幅作品,都是他负责装裱并送到市老干部局,每次联展他至少要到市里3趟,而且都是自费坐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