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德生三打土匪窝,匪首听到母亲在山下喊话,方寸大乱

 兵说 2022-03-24

作者:伊人

新中国刚成立,土匪活动依然很猖獗。他们负隅顽抗,抢粮掠财,甚至残忍杀害我军战士,可谓穷凶极恶,令人愤慨。

尤其是四川的地理环境特殊,这里山高林密,草木葱茏,有许多偷偷潜伏下来的蒋军特务,他们和当地的土匪相互勾结、沆瀣一气,给当地的治安和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危害和困扰。

1950年初,在蒋军特务的策划下,江津各地土匪发生了大规模暴动。当时被蒋氏委任的“西南游击司令部”司令何清云带领一小股土匪,在三合乡(今中山镇)花园被我军重创后,伺机向贵州方向逃窜。

1950年3月,我军发出西南剿匪的一号指示:“为迅速扑灭匪患,各部队根据匪特活动的特点,抓紧控制交通枢纽与匪特活动的要点,全力通盘剿匪。”

邓政委命令李德生率领35师一部、秦基伟将军率领15军一部,全力配合地方剿匪。

接到命令后,两位战将开始与西南地区的土匪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正面交锋。这场剿匪是西南地区的最后一战,双方交战到底有多激烈?结果如何呢?

【李德生(中)】

(一)土匪窝“文家寨”,建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

当年何云清带领一帮土匪逃亡贵州时,发现贵州也在剿匪,就改变了逃窜方向。这伙人经三岔河钻入四面山,逃到了易守难攻的文家寨。准备与另外的一些土匪们里应外合,形成犄角之势,伺机反扑。

文家寨在四面山望乡台境内,它坐落在半山腰上一条狭长的洞穴里,洞长一百多米,最宽的地方十多米,最窄的地方仅有一两米,地势非常险要。而且这里四周都是悬崖峭壁,通往何云清等人的土匪窝,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二三十公分宽的羊肠石板小道。

这条小道简直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要想从这条小道进入,去攻打狡猾的土匪,真可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大家一定好奇,这个“文家寨”的主人是谁?为何要在这般地势险峻之处修建这个寨子?

文家寨的主人姓文名海山,当年为了保密,他专门聘请了两个石匠,在悬崖峭壁上建一个寨子,目的就是为了藏匿他们家的粮食和金银财宝。据说当时两位工匠每天背着干粮,天麻麻亮就开始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天黑了才回家。为了安全地完成任务,他们用绳子把自己拴在木桩子上,全靠一榔头一榔头地开凿修路。两人整整用了三年多时间,硬是在崖壁上凿出了一大块平坦的地方,凿成了这个地势险要令人惊叹的洞寨。

文家寨的主寨大门,是由高约3米的巨石筑成。凹形的洞寨是在山腰间,其中一面临崖,深不见底,正面上山只有一条路。这条通往文家寨唯一的路,是开凿在重重密林之间和陡峭的山麓之上,最险处几乎达到90度。行人上山必须得一手撑地,才能踏上前行的阶梯,否则根本登不上去。

当初文海山是为了储粮藏金才修的这个洞寨,许多年后,被人们传成了令人“闻名色变”的土匪窝。这个黑锅,文地主背得有些冤枉。不过,因为地主姓文,所以这个寨子因此得名“文家寨”。

这个山路崎岖而险峻的文家寨,却被何云清等土匪霸占了,而且跟我军开展了多次斗智斗勇的激战。

(二)“文家寨”被土匪霸占:不杀人不放火,只抢粮食

川东的土匪发生暴乱后,被我军消灭殆尽。只剩何云清为首的一小股土匪,凭着对地情地貌的熟悉,强行霸占了他们认为易守难攻、万无一失的文家寨。

1950年3月,这里成了土匪司令何云清的大本营,而且土匪拥有的兵力和火力,都不是一般的土匪所能比的。不过,这些土匪当时不杀人不放火,只抢粮食。他们隔三差五就聚集起来,跑到山下的老百姓家里抢粮食,让老百姓防不胜防,甚至躲避不及。

5月,何清云纠结其他土匪到双凤“会龙庄”抢粮,被我军打败后,不得不退回到文家寨。之后,只要土匪们的粮食吃完了,他们就下山到平民家里要粮食,不给就抢,让老百姓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有一次,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正在屋里玩耍,突然听到正在外面磨豆花的妈妈慌慌张张地跑进屋里,压低声音对他说:“土匪来了,土匪来了!莫开腔莫开腔(别说话)!”几分钟后,他们家的大门被一名土匪一脚踹开。几名土匪在屋里转了两圈,发现没有多少粮食,有点失望。

当他们转身要走时,一个土匪突然看到外面盆里的豆花,刚想要端走,又看到盆子旁边有一条裤子,裤腿还是湿漉漉的,就问女人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母亲吓得战战兢兢地说:“我刚才用这条裤子过滤的豆花。”听到这句话,几名土匪露出嫌弃的表情,骂骂咧咧地走了。

别看何云清是堂堂的土匪司令,但他们住在万家寨,条件也是非常简陋,远不如他在其他地方当司令时的“风光”。为了躲避我军,他们成天躲在寨子里不敢出来。

通往土匪窝有一个拦路的巨石墙,将山路拦腰截断。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山门在哪里,也无法进入里面。

寨子的山门就藏在那个巨石的角落里。当时的门也没有如今的气派,只是两扇简易的木质门板而已。不过,这两扇门并不能直达寨子内部,而是要经过一个90度的拐角,方能看见寨子里的平坝。

当年土匪们的床,也不过就是一个个木台而已。即使是何云清这样的土匪头子,也跟手下一样,随意在木板上铺上几床被子,和衣而睡。只要听到风吹草动,立刻翻身而起,投入“战斗”。

为了跟我军作战,狡猾的何云清让土匪们在角落的石墙上,开凿了好几个机枪眼,一旦跟我军发生激战,这些巨石墙就成了他们的“掩体”。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人员组织,以何云清为首的土匪们,都比其他的土匪帮有更多的优势。

我军要消灭这些狡猾且心狠手辣的敌人,可谓困难重重。

(三)三打文家寨,攻克土匪窝

我们从影视剧中看到的土匪,有的还有一些“人味儿”,会有一丝“恻隐之心”,其实那都是剧情的需要。真正的土匪根本没有什么道德上的条条框框,他们做事向来是肆无忌惮,其手段之残忍,远比影视剧中阴狠毒辣。

但是,再心狠手辣、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脱猎人的手掌。1950年5月8日,我军决定消灭这股盘踞在文家寨的最后一帮匪徒,还老百姓以安宁。

上级拉来了多门支援火炮,架在山对面的周家湾。当天上午,进军文家寨的战斗打响了。李德生命令104团主攻文家寨。早上8点,由104团团长张武才带领部队,向文家寨发起了第一次进攻。

可是,由于地势险峻,我军对地形地貌不太熟悉,而且狡猾的敌人还封锁了上山小道,这次进攻的步伐进展非常缓慢。当时的土匪们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对冲上来的我军居高临下进行反击。何云清还命令在文家寨两侧的摩天岭和飞龙庙的土匪们,与他们一道对付我军。

我军不仅遇到文家寨的正面反击,还受到了其“羽翼”的两面夹击。为了避免伤亡,暂时撤退。第一次攻击以失败告终。

看到我军撤退后,以何清云为首的土匪及周边的土匪帮们,顿时兴奋不已。他们打开酒瓶,摆上饭菜,大肆庆贺这次“胜利”,还口吐狂言:“他们的实力不过如此嘛!”

休整的半个月内,我军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并重新组织兵力,于5月24日再次向文家寨发起了进攻。

可是,通往文家寨的路只有一条小道,狡猾的敌人一直用机枪打、用石头砸,还不停地扔手榴弹,就是为了拼命守住这唯一的上山之路。我军不仅上山受阻,而且再次受到了文家寨“侧翼”土匪的攻击。受到三面夹击的我军,再次无功而返。这次进攻,我军牺牲3人,受伤12人。

前两次的进攻失利,李德生组织104团的团长,认真进行了战前规划和周密部署,决定发挥炮火优势,轰炸和切断文家寨的水源。然后歼灭摩天岭和飞龙庙的土匪,通过剪去何云清两侧的羽翼,消除我军两面夹击的困境。

几小时后,我军就把文家寨两侧的土匪全部消灭了。我军开始集中力量,全力攻击文家寨。在包围了文家寨一天一夜后,我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他们用82炮炸断了寨内的水源,再用一发炮弹从石孔射进寨内,当场就击毙了一名土匪,击伤了多人。

困守在文家寨的匪徒们,看到自己的同伙被我军一一歼灭,而且水源也被切断了,后勤保障也不足,变得人心惶惶。看到这种情况,李德生将军当即命令104团的战士们,向文家寨发起总攻。

在我军的强势攻击下,何云清已经方寸大乱。何云清的母亲看到我军这样猛烈的攻势,担心自己儿子的安危,主动跑到文家寨下面喊话,劝何云清投降。听到母亲的喊话,何云清心思大乱,匪徒们也变得人心涣散。面对我军强大的攻势和猛烈的炮火,何云清走投无路,最后不得不缴械投降。

此战,我军共俘虏53人,收缴枪支50支。击毙了蒋军军统特务卢专员,活捉了土匪头子何清云。何清云因罪大恶极,最后被公审枪毙于三合场上。

自此,西南剿匪终于以我军的全面胜利画上了句号。李德生“三打文家寨”流传至今,也引来了艺术家们的极大兴趣。后来,有电视剧制作单位以“文家寨”为背景,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和原型,拍摄了电视剧《黎明绝杀》。

三打文家寨的剿匪战役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这里已经成了集自然风光、革命历史、洞寨奇景为一体的景点。

走进文家寨,赫然看到苍劲有力的“文家寨”三个大字。这是主持这场战役的李德生将军,在1993年的古稀高龄,亲自为文家寨提笔著字。

沿着险峻异常的栈道,可以看到再现土匪溃败场景的一些雕塑,还可以看到寨门、石墙上留存的弹印、枪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