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库视点 | 立足城市数字化转型新要求,加快上海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对策

 yanyahoo 2022-03-24

编者按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应用潜能全面迸发,数字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增长、快速创新,并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中。上海斩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城市数字化处于与工业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城市数字化转型正处在加速启动阶段,工业互联网如何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实时映射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城市,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内涵

城市数字化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个领域,是基于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型城市高级形态,随着5G、AI、工业互联网的引入,信息化向各行业延伸,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使能器,也成为创新型城市发展提供融合发展的基础。

随着城市数字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数字化建设内容由开始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服务等深层次渗透,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数字孪生等新型城市治理方式不断出现,智慧商圈、智慧园区、互联网医疗和智慧校园等新兴功能形态不断迭代;在为城市运行、人民生活提供便利和保障的同时,城市数字化建设中的网络、信息、数据和智能也不断的为消费、生产、教育、交通、医疗等各个环节赋能,改变了原有城区、社区、园区、校区等物理边界。

二、上海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工业互联网面临的问题

上海是全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典范,随着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已与校区、园区、社区全面融合,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已经成为赋能产业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和过程来看,今后的城市数字化转型重点在于加快构建数字孪生、数据驱动、场景牵引、共治共享的数字城市框架。

从满足城市治理水平现代化的要求来看,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要聚焦治理、经济、生活的维度,加快推进治理理念转变、经济动能转变、生活方式转变,打造面向未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数字之城。

目前,上海处于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产城融合阶段,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数据、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产业发展也需要与城市发展进一步协同。如何发挥二者的协同、赋能等整体优势,是上海经济发展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手段。

今年6月,上海市出台了《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力争成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上海将重点围绕企业主体,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区域协同的多层次生态体系,形成通用型、专业型、行业型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但是,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也并非一蹴而就,一些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化、智能化基础支撑架构有待夯实

随着数字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快速渗透,计算和服务平台实现集中统一,以云计算平台为支撑、智能服务为内容、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架构加速形成。多领域企业纷纷参与数字生态建设之中,通过嫁接软硬优势资源,开展各类端到端服务的有益探索,但工业互联网对网络带宽、可靠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现有在新型工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仍需加强,各方网络、资源、数据割裂问题仍较严重。

(二)以数转型、用数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价值链没有形成

数据要素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也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组织形态的重构。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数据积累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由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转型、组织管理变革以及发展战略制定等新模式,实现决策方式从低频、线性、长链路向高频、交互、短链路转变,组织形态从惯于处理确定性事件的静态组织向快速应对不确定性的动态组织转变。但数字化转型一方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也需要面临投资的回报以及长久的盈利能力问题,很多好项目难以持续经营。

(三)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 “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 共创生态没有形成

产业链全球化对企业的供应链韧性、全市场流程把控、全产品周期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更精准定义用户需求、更大范围动态配置资源、更高效提供个性化服务,发展C2M制造模式、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新服务模式。新业态在新发展理念的作用下,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生态融合成为必然;但工业互联网的底层技术、标准和专利的掌控权基本上都在国外龙头企业手中,也越加影响共创生态的形成。

三、上海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对策建议

(一)孵化数据融合的创新生态模式

1、大力发展面向新基建的底层核心工业软件。面向工业互联网新基建建设,包括网络化、数字化和数据化的生产和供给,通过与智慧城市的“硬实力”的融合提升其数据采集、计算和处理能力,主要工业软件包括感知、通信协议、工业控制等核心软件,强化其技术标准的均一性和技术生态的标准化,以有效支撑工业互联网的共创生态发展。

2、协调发展面向数据资源的支撑软件。针对智慧城市中后台大数据基础设施中数据资源管理需求,通过支撑软件提升数据资源管理效率,满足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需求,包括资源管理、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等软件,强化其支撑软件的协同化应用能力。

(二)推广产城融合的新业态模式

1、进一步支持面向产城融合的创新型工业APP应用软件。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必然带来应用的数字化和服务的数据化,传统的应用软件架构逐步被微服务架构替代,改变对现有单一功能型工业APP的支持,加大对产城融合新业态的工业APP应用软件支持,推进产业和城市治理的融合发展。

2、长期支持面向工业智能的工具软件。工业互联网其在数据资源层、数据中台到数据应用引擎的过程中是通过各类智能工具软件实现对数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数据清理软件、流程自动化软件、数据池管理软件、模型开发软件、引擎开发软件等,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不断融合发展,工业智能的工具软件的复杂度会不断提高。

(三)打造产城融合的场景应用模式

1、强化产城融合的工业互联网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园区、校区和商区的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城市数字化融合发展成为必然,必然也会推动各类应用的深度融合,在数据基础设施管理上需要有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不同场景间的数据资源动态管理。

2、推动产城深度融合的场景应用软件创新发展。随着产城深度融合,诸多应用通过身份认证、数据引擎的方式实现了对数据资源的动态调动,在场景应用上也必然出现新型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