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班毛豆 2022-03-24

西汉侯子墓帛画

琴棋书画为古代文人修身的技能,表示个人文化素养。而画是古代文人推崇的全面文化修养,诗、书、画、印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

中国画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画在丝织品上的帛画,之前还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春秋战国有最为著名的《御龙图》帛画。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国画夙有书画同源之说,伏羲画卦、仓颉造字,为书画之先河。

中国画指用毛笔、墨、颜料画在绢、宣纸、帛上,加以装裱的卷轴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分具象和写意。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故又称为“丹青”,只用墨色则称为水墨丹青。

东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 局部

古代著名画家有很多,代表人物有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展子虔、王维、赵孟頫、张择端、黄公望、李公麟、沈周、仇英、唐寅、文徵明、倪瓒、董其昌、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等等,每一位在其时代都极具影响力,为中国的绘画史作出了宝贵贡献。

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是我国古代最早留名画史的画家。他将中国绘画的线描,提到了新高度,其遒劲连绵,运转流畅,富有节奏感,被称作“画祖”。

唐·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唐代吴道子发明创造了很多国画亮点,如高度的写实技巧、笔法的解放、山水画的正式确立等,皆始于吴道子。唐玄宗曾说:“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一日之迹。”亲口称赞吴道子为“画圣。”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云:“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王维《雪溪图》

唐代大诗人王维被尊为山水画之祖,长于写景画景,清新明朗、淡雅脱俗。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明·沈周《落花诗意图》

古代画界有很多传奇故事,有人,也有画。

看过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人,都知道“江南四大才子”,即正史称为“吴中四才子”的祝枝山、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其中唐寅、文徵明又与沈周、仇英称为画界的“明四家”,即“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为沈周,唐寅和文徵明是他的学生。

明·唐寅《西洲话旧图》

江南四大才子各有所成。祝枝山的书法,徐祯卿的诗,唐寅的画,而最没有天才的文徵明,从20多岁科举,直到50多岁,考了9次,都名落孙山,然而最终他却修成了诗、文、书、画全才,成为一代宗师,成就最高。而他的人品更为世人所传颂。

文徵明与唐伯虎同年,两人也保持了一辈子的友情。唐伯虎因受徐经牵连,被诬告入狱。(详见《一代天才红尘梦  终归故里桃花庵》)出狱还乡后,无人理睬,妻子也跟他离婚了。

走投无路的唐伯虎给文徵明写信,说要去远游,想把弟弟托付给文徵明。文徵明虽不宽裕,但二话没说,立马应承下来,并多番写信鼓励唐伯虎不要自暴自弃。唐伯虎十分感动,回信说:“我心惟君知。”

明·仇英 《汉宫春晓图》局部

文徵明58岁时,四大才子相继离世,只剩下他一人。他绝意仕途,不与权贵交往,全身心致力于创作达30余年,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名望极高。

他不给藩王、权贵写字作画,但邻里亲友求画,拿些不值钱的土特产,他都来者不拒,欣然磨墨运笔。

明·文徵明《横塘图 》

因名气太大,市场出现了大量的赝品。有朋友气愤拿伪作给文徵明看,谁知文徵明说,此人才艺不在我之下,只是我名气大一点而已。全然不放在心上,也不予以追究。

有人拿着书画上门求鉴定,他一概说是真迹。弟子们很不解,问为什么要这样。文徵明说,凡有能力收购字画的,必是家有余财的富贵人家,卖字画的,可能家境困难,急需用钱。助人救困,何不为。

《重九诗》明·文徵明 83岁

四大才子中文徵明最没有天才属性,仅靠勤奋、专注、模仿,以及上天眷顾的长寿,坚守到最后,成为“明朝第一”。虽走得慢些,却取得了最大的成就。90岁那年,文徵明写完字搁笔,静静地端坐离开。

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柯律格说,16至18世纪的300年间,文徵明在中国的影响力,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

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

古代名画中,身世最为传奇的,当属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画作《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前半生坎坷艰辛,50岁才开始拜师学画,常出外游历山川,最后在富阳落脚,潜心作画。每日练画,画功日益精进,画风空灵超逸,苍莽沉雄。80岁时开始构思《富春山居图》,历时四年,完成了这幅传世佳作。《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影响后世甚远。

刘德华曾演过一部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说的是此画合展期间,各路人马如何抢夺名画。其实这幅画甫一出世,就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

《富春山居图》 局部

黄公望完成《富春山居图》后,题款送给同门师弟无用,之后此画又被书画家沈周收藏。沈周把画交给一位朋友题跋时,朋友儿子偷拿去卖了,说画被偷了。沈周顿足大哭。后此画经两位收藏家之手后,被董其昌购得,之后又被收藏家吴正志得到,传其孙吴洪裕手里。吴洪裕珍爱之极,临死让家人烧了《富春山居图》“焚以为殉”,结果被侄子吴静庵“疾趋焚所,起红炉而出之”。

画虽得救,却断为大小两段。前段名为“剩山图”,后段为“无用师卷”。《剩山图》杳无音讯,《无用师卷》辗转进了宫,被乾隆所得。画在宫中200年后,1933年随故宫文物南迁,先到南京,后至台湾,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抗战时期,《剩山图》有了消息,被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十分珍惜。浙江博物馆沙孟海得此消息,数次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说国宝在民间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吴湖帆终于割爱,1956年《剩山图》被浙江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两段画隔海相望多年,后经多方努力,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分隔360年之久,于2011年6月重逢合展。

到底是怎样的终点,才不辜负这一路的颠沛流离。若名画有知,也会感动流涕吧。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文末“在看”,让我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