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游(十一):银河飞瀑至滇界

 二班毛豆 2022-03-24

有人说,这辈子怎么也要自驾去一趟西藏。深以为然。

自驾西藏有三条路。其一,川藏线。川藏线又称为318,这条线是318国道中最美的一段,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有稻城亚丁、七十二拐等风景,所以也是最多人选择的进藏线。

其二,青藏线。青藏公路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路上有昆仑山脉、可可西里等雄伟的景观,走的人也不少。

其三,就是滇藏线了。滇藏线就是丙察察路,是进藏最近的一条线,但也是最危险的一条不过,听说现在路已修好,危险路段通了隧道。现在的丙察察,只要冷静谨慎,有经验的老司机都可以走。

曾跟陈同学讨论,进藏是走丙察察还是走川藏。不过丙察察最美的一段就是丙中洛了,这次就先到滇藏界摸摸路。

例行检查

从茶马古道往前一小段,就到了边检站。前面是云南最后一个村寨秋那桶,过了就是滇藏界,进入西藏,这里是例行检查。

想起今天23号,武汉上午10点封城。昨晚得知,很多人连夜出城,事态非常严重。然而这里的检查人员未戴口罩,估计来丙中洛的本就不多,这两天知道了消息,很多都选择不出门了,人更少。

边警查了身份证,看看车里情况,又问去哪里后,放行。

山石奇峻

路上只我们一辆车,不知刚才那辆在石门关的车为何没跟上来,也许是走茶马古道去了。

可能是前两天下雪和落雨,路上不时有落石滚落在路上,有的还正在滑落碎石。我们通过时小心且快速,避开危险。

风景越来越美,路边山石陡峭瑰丽,如油画般变幻着色彩;雪山近在眼前,时而被云雾半遮了面;不时有瀑布飞流而下,声势浩然。想起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路边瑰丽的山石

到了秋那桶,没拐进去,看天色渐暗,怕山里的天气说不准,还是先去滇藏界,回来再看。走了不远,忽见右前方有个茅屋木柱的门,上书“吉瓦朵农家乐”,里面一间屋子,炊烟袅袅,院里停了辆货车,估计是主人家的。

这要是在《西游记》里,荒山野岭,只一处茅屋,定是妖怪所化。如今这偏远地界也有农家乐,真是旅者之幸。只是我们酥油茶和石板粑粑吃得太多,不觉饿,又怕等会下雨,行程走不完,就没进去。

吉瓦朵这里正是那恰洛大峡谷,我们也合计回来再看。

吉瓦朵农家乐

说起丙察察,还得感谢一个法国人。

19世纪中期,法国天主教神父勒努从四川云南边界密布的山路中,寻找一条进藏线,最后发现在菖蒲桶(丙中洛旧称)有一条东面的山脊,向西成直线朝前延伸,止于怒江的悬崖峭壁。大山背后,就是西藏。

这条线路就是丙察察的一段,也是迄今从内陆进藏的最短路线。

看到滇藏界的雪山

20世纪初期,《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战乱中的中国,计划一趟由滇西北入缅甸的马帮旅行,其中一部分便是与丙察察线交集。

他撰文写道:“春夏之际,我们从贡山县城,穿行在怒江峡谷中,两岸是庞大高耸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山系,这处纵贯南北的传奇峡谷中,留存着相当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世代生活在其中的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其建筑、服饰、歌舞,以及节庆等,也引发了无数人的探索欲。高黎贡山的翠绿,怒江水的柔情,蓝得偏了色的天空下多了一些梯田和民居,让我们兴奋不已。”

桥边飞瀑

正遐思中,忽听陈同学道:“看,长瀑布。”只见前面一座长桥,桥右边有一条从山顶飞流曲下的瀑布。这大概是路上见到离我们最近最长的瀑布了。

这要是夏天,估计都会跑过去洗洗脸洗洗脚,大冬天的就算了。桥的另一面是怒江绕着一座山呈环形向南流,虽不像怒江第一湾那么拐,也颇为壮观。

陈同学说,前面就到边界了。忙拍了张全景,继续往前。

飞流涓涓

桥对面的风景

桥对面的风景全景图

前面的牌子写着“滇藏界”

果然开没多久,远远就看见左边路牌,写着“滇藏界”三个字,再往前,有个木架,像是灯柱,但悬挂着一口钟,下面有个牌子,写着:“外国人禁入”。这是警示牌。

右边路牌写着察瓦龙52km 察隅263km,再看山体的岩壁上赫然写着“西藏”两个大字。

边界到了。

警钟与禁入牌

崖壁上是“西藏”

我们的座驾也要跟西藏合个影

边界上的玛尼堆

崖壁上西藏字样的对面,是美丽的怒江,垭口岩石上堆了大大小小的玛尼堆。

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藏传佛教认为小石头是有灵性的,人们在山间的垭口、路口、湖边、江畔等地,都垒起石头祭坛,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等祈求平安。

原来从云南到西藏这么近。

我笑着对走到西藏字样下的姐姐说:“恭喜你,去了趟西藏。”姐姐也笑起来。陈同学认真地说:“走 上车,去西藏看看。”

真要去啊。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文末“在看”。让我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