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浪费时光的雅事(七):听雨

 二班毛豆 2022-03-24

《洗桐图》明·仇英

读书时喜欢写诗,给自己取了个笔名“九天丝雨”。不是喜欢下雨,而是喜欢听雨。

下雨时打开二楼阳台门,听雨滴滴答答打在廊檐,滴落在花园的桂花树上。若是桂花盛开的季节,香气中带着湿漉漉的甜味,氤氲醉人。

听雨睡觉是一种享受,被子裹得紧紧的,雨声犹如摇篮曲,睡得格外安稳。

听雨读书也是享受,雨声仿若隔开了喧嚣,忘了外面的世界,沉浸书中。

写诗时听雨时特别有灵感,才思泉涌,丝丝细雨落成行行诗句。时光荏苒,四季更迭,诗句成了足迹......

陈继儒的二十四雅,听雨排第七,算靠前了。我赞同陈继儒所说,听雨要独乐,才能体味雨声的妙处。

《东庄图册》明·沈周

在古代,下雨是歇息与休闲的时光。农人停止田间劳作,文人也因道路泥泞,不能游玩,便在室内活动,听雨成了诗书耕读的雅事之一。

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云:

“过夏衣香润,迎秋簟色鲜。斜支花石枕,卧咏蕊珠篇。

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外面景色很美,但下雨不是游玩日。张籍你过来,我们听雨聊天对床眠,如何?

白居易的确是重情谊之人,常约友人喝酒同宿。“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便是约的刘禹锡堂兄刘禹铜,即刘十九一起喝酒。

《山窗听雨图》元·吴镇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曰: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喜欢听荷叶雨。林黛玉也喜欢。《红楼梦》第四十回写道: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山窗听雨图》(局部)元·吴镇

雨打荷叶好听,雨打芭蕉也动人。植柳邀蝉,种蕉邀雨,雨打芭蕉是文人偏爱的听雨方式之一。

宋代李洪《偶书》云:

世事悠悠莫问天,一觞且醉酒中贤。

阶前落叶无人扫,满院芭蕉听雨眠。

世事悠悠,与我何干,一觞美酒,卧听蕉雨,岂不乐哉。

《芭蕉》明·徐渭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曰:““凄风苦雨之夜,拥寒灯读书,时闻纸窗外芭蕉淅沥作声,亦殊有致。”

广东音乐有个曲目名叫《雨打芭蕉》。旋律流畅明快,喜悦欢乐,短促的断奏,犹似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

陆游很喜欢听雨,写了多首关于听雨的诗篇。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冬夜听雨戏作》:“少年交友尽豪英,妙理时时得细评。老去同参惟夜雨,焚香卧听画檐声。”

少年与老年的对比,感叹青春已逝,空自追怀,惟有雨声,才是永恒。

《东庄图册》明·沈周

后来蒋捷也写了首词《虞美人·听雨》,为后世广为流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年少逐笑无忧,中年颠沛飘摇,老年感慨悲情。

《山水》明·仇英

叶嘉莹先生提出诗词中的“弱德之美”。即一种持守,一种道德,被压抑不能表达出来的情感。“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状态的一种美”。

叶嘉莹所举的例子,便是深受后世词评家激赏,被况周颐评为清词压卷之作的清代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这一夜的雨,真是听得百般滋味在心头。

《山窗听雨图》(局部)元·吴镇

听雨最洒脱的当属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陈继儒在《小窗幽记》写道:

“空山听雨,是人生如意事。听雨必于空山破寺中,寒雨围炉,可以烧败叶,煮鲜笋。”

这般的空山听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俱全,果真是更会享受啊。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文推荐:

那些浪费时光的雅事(六):侯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