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 要怎么闹

 二班毛豆 2022-03-24

苗苗的图

图中白雪压枝,杏花冰腮,透过屏幕都能嗅得到凛凛清爽。

杏花雨见得多,杏花雪难得一见。佳节有佳景,美事一桩。

冰腮玉颜

昨日闺蜜群热火朝天地谈论闹元宵。

华说:“小年胜似年,必要吃元宵,小年之后年就过完了,该干嘛干嘛。”

“以前的农人生活是这样的:正月里过年,二月里赌钱,三月里唱戏,四月里作田。”范范说,“曾经有段时间经营庐江到上海的长途客车,每年正月十六挤得打破头,农民都是尽情享受过新年到正月十五,十六就出门谋生活了。”

“我记得小时候元宵也是要唱戏的。”我回忆道。

“也是唱的,戏班在各村辗转。”

“我小时候喜欢看小姐出来,要是老旦唱就急死人,一句话唱半天。”华道。

“哈哈,你跟鲁迅一样。”

“我是有切身体会的,小姐打扮得漂亮嘛。”

“那种老戏,拥有很多听众有些不识字的老年人,听戏如吃蜜范范笑道。

”我去年回巢湖,开车经过长江路和东塘路口,还见到有戏班唱,吸引了很多人,差点想停车看戏呢。“

哈哈哈,众人一阵笑。

其实,我也是听不懂,只是小时候跟妈妈回老家,在村里听过戏,印象极深刻。台上一会儿花红柳绿,一会儿刀光剑影,好不热闹。

买了各式元宵 

众人一会儿又聊到吃元宵。汤圆我们老家就叫元宵,说今年的大黄米元宵是网红,占了C位,务必要尝试。说的我口水都要流出,晚饭后就近去家乐福买了好几种。

今日一早,各种汤圆下了几个,盛到碗里,洒一层桂花,细细品尝起来。

大黄米最软糯,芝麻喷香,因小小个,不会太甜;奶黄汤圆就是奶黄包的汤圆版,流沙奶黄,吃过广东早茶的人自己脑补;坚果的是各式坚果,吃起来却还是花生汤圆的感觉。这一轮汤圆买的不错,好吃极了。

小时候过元宵节,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妈妈早上煮好,每人一碗。有一种没有馅儿的汤圆,可以加点酒酿,也是我的最爱。

元宵节吃元宵有个典故。

春秋时期的某个正月十五,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个东西漂在江面,捞起后,是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于是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因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传统。

南宋李嵩《观灯图》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新春第一个月圆日,在古代是有灯会的。小时候过元宵也去看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猜灯谜。

说起看灯,有个有趣的故事。

在古代,女子平时没机会出门,元宵节这天可以堂而皇之的出门玩,所以正月十五看灯,其实是看人,

有一年,司马光与夫人在洛阳闲居,刚好遇上了元宵节。”司马温公洛阳闲居,时上元节,夫人欲出看灯,公曰: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妇人曰:此灯非彼灯,且兼欲看游人。公曰:某是鬼耶?夫人曰:此人亦非彼人。“

夫人说想出去看灯,司马光却说家里已经点上灯了,何必要出门看?夫人说,家里的灯可比不上外面的花灯,而且还想顺便看看人。司马光说,那我是鬼吗?夫人说,家里的人又不是外面的人。

哈哈,司马夫人真是妙极了。

明代《上元灯彩图》

看灯自然是要看人的,否则就不会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样的千古佳句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夜你在哪儿看灯?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文推荐

滇行偶记(三):湖边烤香浓  竹林梅影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