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瓜果(八):杏儿

 二班毛豆 2022-03-24

小时候爱吃酸脆的水果。我后来理解为这与生长期顺应天时有关,未成熟的果吸引未成熟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比如青涩的青春大多遇到青涩的爱情,真成了的,那都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

对于杏来说,肯定要吃青年时代,否则熟透了又软又面,多半不会青睐。

读书时最爱苏轼一首词《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我似乎是因了这首词爱上的苏轼,并不是课本里的“大江东去”。那时我们正像是刚长出的青杏,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被无情恼。

于是青杏更成了偏爱之物。

直至长大后,我的牙再不能承受酸涩之重,于是改吃甜杏。说也奇怪,那熟透的软甜杏儿,刹那间变得美味起来。

然而,恰恰这时听到坊间传闻:“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我怎么以前怎没听过这么耸人听闻的说法?遂颇为惊骇,忙查阅来龙去脉,确保我爱的水果不那么凶险。

果然,与我想的一样,一切抛开剂量谈毒性的说法,都是耍流氓。

《食经》说杏:“味酸,大热。”“不可多食,生痈疖,伤筋骨”。《本草衍义》说:“小儿尤不可食,多食致疮痈及上膈热。”意思是杏子性热,多吃容易上火,不仅流鼻血、烂口舌,还可能生疮长疖、拉肚子。

然而杏的益处却被现代人提升到了一个高度。杏含大量的维生素B17,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抗癌药之一。中医认为杏为肺之果,润肺定喘、生津止渴,只是不能多吃。若是痰湿体质、即易上火体质,所以,要克制的吃。

那么,如何破“杏伤人”一说?

请吃熟透的甜杏,酸杏易生痰火。

杏为我国本土原生树种,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春秋时期思想家管仲之《管子》载:“五沃之土,其木宜杏。”

杏在古代有很多象征意义。比如,杏坛象征教育。

《庄子·渔父》载:“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缁帷之林,指树林郁茂,蔽日垂条,如帷幕之意。

说孔子游历授业,在繁茂的树林讲学,休息时坐在周围有许多杏树的土坛上。弟子们读书,孔子鼓琴吟唱。

后人遂将“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北宋时,孔子后人在曲阜祖庙筑坛,植杏树,以“杏坛”名之。“杏坛”则泛指授徒讲学之所。

杏象征幸福。因杏与“幸”谐音,即“有幸”,杏与花瓶寓意“祝您高中”。

唐朝有个隆重的曲江宴,又称杏园宴,与科举考试有关。《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写道:“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虎斗龙争,又见战征之事。”

桂林杏苑,指的便是科举考试。桂林指乡试,杏苑指会试。乡试是由各地州、府主持的本地考试,在每年八月举行,又称“秋闱”,考中称为折桂。考中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会试在农历三月举行,又称“春闱”,考中称为探杏。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最后是殿试,皇帝亲自主考,考中称为进士。进士就可以做官了。

在唐代,取得进士身份后,会参加“曲江宴”。宴会一般设在曲江岸边的杏园亭中,所以又叫“杏园宴”。“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

杏还寓有健康之意。而“杏林”,更是医学界的代名词。

东汉末年,与张仲景、华佗齐名的“建安三神医”董奉治病赈济的故事,被广为流传。

葛洪《神仙传》载:“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说董奉晚年在庐山下隐居行医,不要酬金。重病者愈后,可在山坡上栽五棵杏树,轻病者栽一棵。几年后庐山下的杏林便达十万株之多。杏熟后人们又来购买,董奉让他们自行拿个器物装上粮食倒入谷仓,然后再自己去摘杏。

董奉将用杏换来的粮食去救灾济贫,人称“蓝仙杏林”。后人遂将“杏林”来称颂医家,赞美医德或医术高明的医生为“杏林春暖”。

库车小白杏

今年夏天,虽然哪里都去不了(不给国家添乱),却特别有口福。竟然尝到了新疆库车小白杏。这又将我对杏的认知刷新了一遍。

口味提升的烦恼是,越吃越优质,越吃越讲究品味。然而,这不正是寻寻觅觅的乐趣吗。

看来,去新疆约蛛儿摘杏,要列进计划了。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人间瓜果(七):桃

视频推荐:你是我生命中的世外桃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