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花 上篇《人间瓜果(八十五):黄果》提到丽江史老师招待我们的水果茶里,有一味乌梅。 那乌梅并不是市面卖的那种,而是自家种的梅子晒干的,又说大理洱源的比较好。 洱源之名意为“洱海之源”。不知是否地理位置之故,洱源特产特别多,大理州著名的乳扇便出自于此。 去茨中途中,经过维西县城,在一家大理餐馆晚餐,有一道水煮鱼非常鲜美。酸味不像醋,虽汤里有几片酸木瓜,但也不似酸木瓜做出的味。问老板,说是梅子醋。哪里有。洱源。 又是洱源。 史氏果茶 从剑川亲戚家出来回昆明,经过洱源,便毫不犹豫下了高速,进城买了梅子醋和乌梅。 洱源的乌梅是将梅子掰开来晒,特别干。 寡口尝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天然梅子酸,顿时满口生津,精神为之一振。那颗乌梅含在口中许久,仍回味绵长,真乃醒神之佳品。 “中国梅子之乡”出品,果然名不虚传。 洱源乌梅 乌梅又叫熏梅、梅实。自古被医家用来入药,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医学经典《神农本草经》记载:“梅实味酸平,有收敛生津作用,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 《本草纲目》曰:“敛肺涩肠,治久痢,泻痢,消肿,杀虫”。 明清医学家冯兆张《冯氏锦囊》载:“乌梅,花发于冬,成实于夏,得木气之全,故味最酸,所谓曲直作酸是也……舌下有四窍,两通胆液,故食酸则生津也”。 梅果 据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因终日操劳且饮酒过度,无食欲,还常肚痛。御医徐福用了很多方子仍无起色,朝中大臣也开始担忧。 一日徐福正喝水,不小心打翻水盅,洒在几上的乌梅碟中。徐福灵机一动,想起之前有将乌梅治愈食欲不振的病例,遂架起火,将乌梅和山楂放入锅里熬煮,让食欲不振者试服汤饮,效果非常明显。 徐福大喜,遂将乌梅汤呈秦始皇。皇帝服后食欲大增,肠胃比病前还健康通畅。于是当着文武百官大赞徐福,称其为自己治病的功绩与灭楚胜利同样重要,此汤剂堪称大秦“第一浆品”,并命名为“徐公饮”。自此,徐公饮成为宫廷御饮。 这便是乌梅汤的由来。 安徽滁州有口古井,井水清凉甘甜,几百年来养育着半个城的居民。此井名为“梅大井”。 相传朱元璋少年时,因家乡灾害和瘟疫不断,遂出外谋生。先去了凤阳皇觉寺做和尚,寺里断炊后,成了游方僧。一日,朱元璋在城里化缘,一道士上下打量他:“好福相,近日有大好运。”说罢从褡裢中掏出两吊钱:“这钱给你作本钱,你去江南芜湖收购乌梅,运到金陵卖,赚钱还救生。"说完头也不回走了。 朱元璋依言去芜湖买了乌梅,乘船来到了金陵。原来金陵一带当时正瘟疫流行,听说喝乌梅汤能治瘟疫。朱元璋刚一靠码头,乌梅就被小贩买光。朱元璋心想乌梅能治瘟疫,那要带些回家乡救乡亲。于是他留下两筐,一筐带回家乡,一筐带回皇觉寺。 赶回出生地太平集(今滁州明光市),在一棵柳树下歇脚,向挑水汉子借桶打井水喝。心想:这筐乌梅怎么才能救这么多百姓呢,不如将乌梅倒入井里,井水不就成了乌梅汤了吗。于是将一筐乌梅倒入水中,对挑水汉子说:“这井水可治瘟疫。”那汉子似信非信,打水喝了几口,有淡淡梅香和甘甜。于是汉子将消息告诉了村里百姓,人们纷纷前来担水治病。 说也神奇,病人喝后很快好了,无病的喝了也没再传染上瘟疫。为感恩朱元璋送梅救乡亲的美德,人们将这口井称作“乌梅井”,又因这口井比皇觉寺的大,因而又叫"梅大井"。 能不能治瘟疫不知道,但冬春季节交替,易感冒,咽痛口渴,倒是常事。乌梅汤能缓解咽喉不适,又益于消食,喝一点,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若觉乌梅汤单调,可以煮乌梅水果茶。 有颜值,又美味有益。 何乐而不为?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人间瓜果(八十五):黄果 视频推荐:穿越长江第一峡 跬步之行 昨日睡觉时间:12: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