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虽浓,春终至,所有的阴霾与迷雾,都会因风穿堂而过被驱散。

3月22日,新华社发了一条微博。 关乎疫情下的精准防控。 可一看评论区,令人错愕不已。 
网友们不是在讨论防疫措施,而是“求救”—— “能看看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吗?封城两周了,看看廊坊大厂吧。” 
“请关注下燕郊吧,通勤人员太难了。” 
“看看燕郊吧,看看燕郊吧!” 
“明天是燕郊封城第11天,全员核酸第11轮。” 
“看看廊坊。” 
无一例外。 评论基本都指向河北廊坊市。 廊坊到底发生了什么? 截至3月24日11时,河北累计确诊病例1875例。 
图源:腾讯新闻 其中,廊坊排第一。 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超乎想象。 截至3月23日,河北累计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674例。 
图源:河北日报 可你知道吗,目前,廊坊累计确诊221例,无症状感染者2563例。 共报告阳性感染者2784例。 
图源:廊坊共青团 据相关报道: 廊坊无症状感染者,占总报告数的91.9%。

图源:河北日报 形势非常严峻。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在严防死守下,廊坊连续3天呈下降趋势。 防疫人员称: “廊坊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病毒的自身特点和传播的特殊性,廊坊疫情处置工作仍处于最吃紧、最较劲的关键时刻。” 换言之,确诊病例逐渐减少,但仍不能轻视病毒。 
主要有2个原因。 1,此次传染毒株为“奥密克戎”BA.2进化分支。 隐匿性和传播性更强。 
2,病毒复制有周期。 病毒载量达到一定数值,才能被检出。 而一经发现,可能已形成聚集性疫情。 更棘手的是,疫情源头还未明,存在太多不确定性。 全域严格实行封控管理。 
公交停运。 
图源:廊坊交警 商铺关门。 小区封闭。 停工停学。 
这场疫情给廊坊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 身处疫情漩涡,很多人焦急万分,或心生怨气。 “第十三次核酸打卡。” 
“什么时候能解封,再不解封人要疯了。” 
“从开始的胆怯,到中期的烦躁,直到现在的无奈,感觉每天都好漫长。” 
“廊坊什么时候解封啊?” 
“2020年11月,天津滨海疫情。 2021年10月,北京昌平疫情。 2022年3月,河北廊坊疫情。 我都赶上了。 疫情滚啊!” 
“第一次点评论,很多廊坊人在求助; 再点进去,只能看到加油了。 廊坊是没人疼的孩子嘛?” 
“葛渔镇每天都有人被救护车拉走。真的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廊坊的疫情。” 
“葛渔镇告急,廊坊告急,一个小小的城市,确诊路线遍布全域!请关注!恳求支援!帮帮廊坊救救廊坊人民。” 
可任由他们呼喊、求救,无人听见。 关注的人,寥寥无几。  
廊坊,北临北京,东交天津。 这座小城夹在中间,鲜有人提起,更别说存在感。 甚至有人调侃道: “如果网暴才能引起大家关注,廊坊人情愿被网暴。 可事实是,连网暴都避开了廊坊。” 
心酸又无奈。 无人关注,那就“自救”。 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保卫着这座城市。 廊坊某小区。 两名防疫人员在路边休息。 其中一位“大白”,席地躺在路边。 
她叫陈一丹,25岁。 被问到躺路边的原因,她说: “太累了,在地上躺一会儿。” 人们纷纷感慨: 你出不来的门,是多少一线人员回不去的家! 
是啊,她也是父母的宝贝。 可现在,为了守住这座城,她选择负重前行。 安次辖区博奥酒店副经理王文花,主动请缨,加入抗疫队伍。 “我请求到一线和同志们并肩作战,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岗位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3月11日晚。 她突然接到家里人的电话。 “爸去世了。”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来不及见父亲最后一面。 只能红着眼,继续坚守工作岗位。 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能陪在他身边。 之于她,是多么撕心裂肺的痛。 大疫当前,她把平安留给人们,把遗憾留给自己。 
医护人员张阳也一样。 3月18日。 她正在采集核酸,噩耗传来—— 父亲去世了。 那一瞬间,她泣不成声,朝着家的方向跪拜。 没时间悲伤,擦干眼泪后,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还有一位志愿者,得知姥姥去世后,隔空长跪不起。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却知道他们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为人女。 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 可疫情来势汹汹,忠孝难两全,他们只能舍小家顾大家。 不计报酬,用微光照亮着这座城市。 
防疫人员刘洁,在核酸现场,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远远站着,眼神里尽是期待和不舍。 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女儿。 没一会,女儿走到她跟前: “妈妈我想你了,你最近怎么总是不回家?” 她忙着给人们扫码登记,没有回答。 女儿又怯怯地问: “妈妈,我可以抱抱你吗?” 
听到这句话,刘洁愣住了。 她强忍泪水,拒绝了女儿。 “宝贝,妈妈正在工作,你乖乖做检测,听话,妈妈爱你。” 尔后,她在朋友圈写下一句话: “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就站在我面前,我却无法拥抱你。”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与时间赛跑、和病魔战斗,保护着无数人,却顾不上自己的至亲。 廊坊某学院百余名学生,逆行出征。 他们平均年龄还不足20岁。 这样一群孩子,披上铠甲,顶风冒雪,一呼百应。 
深夜,在廊坊街头。 排着长长的核酸队伍,整齐到令人心疼。 一轮核酸、两轮核酸、三轮核酸……十几轮核酸,从清晨到深夜,无人抱怨,无人插队。 因为人们知道,时间紧急,防疫任务重。 
有个5岁小男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前往隔离点。 他未谙世事,此刻却跟大人一样坚强。 
小学生尹佳佑,每天做核酸都举着国旗下楼。 他说:“我怕把国旗弄脏了。” 
3月19日晚。 廊坊某小区业主群,突然出现一条求助信息: “我母亲脑梗后遗症,急需插胃管,请问咱们小区有医护人员吗?谁能救救我母亲?” 
情况十分危急,大家赶紧帮忙想办法。 天无绝人之路。 群里恰好有位医生,他马上赶到患者家里。 
患者及时得到救助。 疫情无情,人有情。 隔离的是病毒,传递的却是人间大爱。 
除此之外,为了防疫,廊坊人倾其所有。 有位村民掏空家底,为全村人购买2万元蔬菜。 
市民刘女士,免费给滞留的货车送饭。 司机想给钱,被她拒绝了。 “这是义务送餐,不是什么大事。” 
有人为防疫人员送来方便面、牛奶和矿泉水。 
有人为医护人员送来大号雨伞,遮蔽风雪。 
小朋友用压岁钱买水果,送给防疫人员。 
北方农贸市场捐赠50万元物资,支援封控区。 
这些感人瞬间,像一朵朵浪花,汇聚成暖潮,滋润着廊坊人。 疫情还未散去,但廊坊人并不畏惧。 他们在寒冬中苦熬。 用热血豪情,以无疆大爱,和疫情作斗争。 即使不被关注,不被看见,他们身上呈现的光芒,依然打动人心。 现在正是三月。 疫情零星爆发。 但我相信,只要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只要众志成城,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请大家点亮“在看”,为抗疫加油。 寒冬都将逾越,春天必将来临。 疫去之时,廊坊花开,天下无恙。 加油廊坊! 安次融媒发布《主动请缨坚守的她,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安次融媒发布 《宝贝,妈妈想你,但是现在妈妈不能拥抱你》

|